APP下载

利用教学反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策略

2019-11-20莫芳梅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反馈提升策略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不重视教学反馈、反馈信息不全面、反馈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论述基于教学反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时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反馈 课堂实效性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25-02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一堂课,教师上得再精彩,如果不注重反馈,学生没有掌握知识,那么这就不是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学反馈指的是,把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对照,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行为。那么,怎样才能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已经掌握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学反馈。其实,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反馈,最常见的就是批改作业、课堂问答等,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教学反馈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课堂效率较低,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反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的问题

教师不重视课堂反馈,反馈意识不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急于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学生缺乏发言机会,也就自然没有信息反馈给教师了。例如,在教学探索图形的面积这类课时,多数教师直接将公式讲一遍,学生没有活动,没有探究过程,自然没有信息反馈给教师了。

(二)反馈信息不全面或低效

在课堂上,我们会习惯性地去关注那些优秀的学生,比如课堂提问,教师基本上是提问举手的学生,而举手的学生往往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已经掌握知识的学生,一旦有学生举手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出来,教师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下一个环节,至于其他学生是否已经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并不知道。又或者,在齐答的时候,那些已经明白的学生会回答得比较大声,其他学生就跟着附和,教师以为学生懂了,便不再强调、重复,教师这样得到的信息反馈是不全面的、低效的。

(三)反馈形式比较单一

当前数学课堂的反馈形式大多是提问、作业。不可否认,这是课堂反馈的有效途径,但是这样的反馈方式过于单一,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这样的反馈都是枯燥的,反馈信息少之又少,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二、基于教学反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时效性的方法

基于以上認识,笔者进行了反馈教学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前测——学前反馈

前测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预先测试,由教师组织开展,以学生为测试对象。前测的主要形式有:

1.谈话法。教师在上课之前,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问或个别谈话,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程度。这种方法往往适用于新概念教学或某一知识的第一次教学。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与学生谈一谈——你见过分数吗,对于分数你了解哪些知识……以此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

2.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的内容跟谈话法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把谈话的问题列在纸上让学生答并统计出学生各小题的答题情况。

3.前测练习法。教师在上课之前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练习让学生解答,统计分析学生答题的情况。

谈话法简单快捷,但是只能大概地了解个别学生;调查问卷法面向全体,但是学生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薄弱环节,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前测练习法,是通过练习直接反映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教学起点,弥补前面两种方法的不足。因此,笔者通常采用第三种方法进行前测。

例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之前,就设计了一些题目作为前测题,如“3.5元表示(  )元(  )角,3.5米=(  )米(  )分米,40.26读作(  )”。

分析前测结果,笔者发现:

1.学生对以元为单位表示的意义理解是比较到位的,掌握的情况较好,不太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2.学生逆向转化存在困难。学生对分数与小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应该怎样转化存在着困难。

3.部分学生不了解两位小数的读法,比如40.26,学生会读作“四十点二十六”。

于是,笔者对之前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如下调整:1.在读小数的教学上再多花些时间,如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同桌互相读,评价等。2.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图示法,从直观到抽象,理解以米、分米为单位的数的互化。3.重难点放在以米、分米为单位的小数意义及互换。

(二)新课教学——即时反馈

1.情绪反馈

在课堂中,教师希望看到学生聚精会神的状态、渴求知识的目光、胸有成竹的微笑,这样的反馈能让教师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从而更加热情地去进行教学;教师的情绪又反过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信心倍增,更加努力。这就是所谓的正反馈。低年级的学生更需要这种正反馈。

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刚到教室门口就发现学生状态不佳,普遍无精打采,于是笔者改变教学计划,先和学生做一个小游戏,一下就把气氛调动起来,笔者趁热打铁表扬学生,他们马上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整节课下来,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效果良好。

2.课中反馈

(1)提问反馈

首先,教师不要提大而空的问题。一节好的数学课堂所提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笔者在试讲《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提了一个问题:“观察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意图是让学生说出发现了小数。但是笔者发现学生面面相觑,似乎不知道怎么回答,最后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不是笔者想要的结果。因此,笔者临时把问题改为“观察图中出现的数,和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样一改学生很快就答出来了。因此,教师在提问题时,一定要做到清晰、明了、有针对性。

其次,教师提问要有启发性,那些与重难点无关的问题,或“是不是”“好不好”等问题尽量不提。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1分米=[110]米=0.1米,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米?可以怎么表示?”“1分米、[110]米、0.1米虽然在写法上不同,但有什么是相同的?”这样基于知识的关键点提问,把难点分散,让学生去思考,他们很自然得出1分米=[110]米=0.1米。提问之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最后,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或汇报。我们不但要捕捉到优等生的亮点,引领课堂,还要抓住中等生或潜力生“卡壳”的知识点,或者一些错误的课堂生成资源,这样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2)评价反馈

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还应当对学生回答是否正确迅速做出评价。我们不但要从教师的角度考虑运用表扬与批评,还要从学生角度设想评价可能产生的诸多反应。同样的问题,对优等生的评价要从严,对潜力生的评价要从宽。这样,优等生学习才有方向,潜力生学习才有信心,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随堂练习反馈

笔者在课中主要以训练为主线,设置一些巩固练习随堂检测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在教学完小数的写法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在稿纸上写两个小数,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评价。笔者在巡堂中发现,约有90%学生写对了,因此笔者可以顺利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如果错误率很高,那么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共性的错误,做好对练习的讲评工作,再进一步强化这个知识点。

(三)开展后测——课后反馈

整节课课堂效果如何?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本课知识?笔者采取后测的方式了解相关情况。例如,在上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課后,笔者做了一次后测,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通过后测发现:1.大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较新授课之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大部分学生对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得比较好。3.部分潜力生还没有完全掌握知识。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应该多关注潜力生。

三、教学效果展示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笔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一新教学模式带来的好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实效。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课堂教学的反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全新的体验,让学生爱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只管把信息输出给学生,不注意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信息。过去,笔者只想着这节课要讲完多少个知识点、多少道练习题,并不关注学生到底能不能掌握。而反馈式的课堂教学注重信息的反馈,重视学生的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目标。

(二)前测反馈信息,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学生知识起点,知道学生已经会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地方比较薄弱,更有利于把握重难点,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四年级下册《轴对称》一课,教参给出的难点是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但是通过前测,笔者发现班上的学生大多数都懂得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但是不理解轴对称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之间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因此,笔者结合实际把难点放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上,并留出大量时间给学生交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运用信息反馈,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激励协调课堂教学系统。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留心观察,就会从学生的言行中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例如,我们在上课时,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表情以及精神状态,对自己讲课的内容做一些补充或删改,在课堂提问时,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灵活执教,在做课堂练习时,认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从而检验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及时找出错因,认真讲评。

(四)从学生练习当中获取反馈信息,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不是看教师设计得如何新颖、课堂气氛如何活跃,最重要的是看目标是否达成以及绝大多数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

作者简介:莫芳梅(1984— ),广西上林人,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教学反馈提升策略小学数学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优质课堂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