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字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

2019-11-20朱徐来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写字识字汉字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使用小学部编教材中出现的写字问题,提出要不断创新写字教学方法的教学建议,从而提升小学生写字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部编教材 写字教学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02-02

部编版教材将识字写字放在了第一单元,将拼音学习放在了后续单元,这是根据我国低年龄段学生认知的规律进行编排的,因为学生进入了一年级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所以可以更好地学习识字写字,也进一步说明了教育部门对识字写字的重视。因此,教师只有重视写字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一、写字教学的困境分析

(一)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不足

学生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难免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一年级相对较快节奏的学习模式。就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他们更加喜欢动态、趣味的教学模式,而识字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学生很难维持学习兴趣。例如,在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写字量较少,学生还能够对学习生字保持兴趣,而到了下学期,每一节课都需要学习7-8个生字,许多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甚至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例如,《春夏秋冬》作为下册的第一篇课文便列出了7个会写的字,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不是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就是思想开小差。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写字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字的要求是“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与写字习惯,书写端正”,但在部编版教材中,只有上册的两页纸对学生写字的姿势有图片显示,对于执笔的方法与写字正确、规范的姿势却没有详细的介绍。这种忽视会让学生不知道怎样才是好的写字姿势,不注意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同时由于专业性不强,再加上课时量不足,许多教师会忽略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只要求学生能够完成课本要求的识字、写字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学生弱化对写字的认知,不利于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脱离传统文化

中国汉字由远古走来,其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我们观察汉字的演变,其实就是在观察我们人类智慧的不断进步。在部编版教材中,对象形字与会意字有着初步的介绍,从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古汉字的写法。但是,就目前而言,学生日常接触到的识字方式以互联网为主,他们也许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使用输入法,对于书写反而用得比较少。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写字意识不断被弱化,再加上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渗透汉字的传统文化,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打下识字、写字的根基。

二、对策

(一)激发兴趣,呵护童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每一位教育者都明白,但是真正做到的却是少之又少。部编版教材为一年级学生安排的识字量是300字,会写的字是100字,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說识字任务繁重,所以许多教师会加紧进度,如花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识字,花一节课来分析课文。这样做虽然保证了两个课时上完一堂新课,但学生对于写字认字的学习是抵触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例如,《小猴子下山》这一课描述的是小猴子在第一次下山时看到了一个玉米,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于是小猴子就掰了一个玉米。这个“掰”字是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将一棵结着玉米的秸秆带到了课堂当中,让学生“掰一掰”。学生看到教师拿出了玉米秸秆,十分新奇:老师这是要干什么呀?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笔者就对学生说:“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上台来为大家表演如何掰玉米呢?”学生跃跃欲试,举起了自己的小手。于是,笔者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学生上台表演掰玉米,要求台下的学生认真观察台上的学生是如何掰玉米的。台下的学生观察到台上扮演小猴子的同学最开始两只手是并连的,但是当掰了玉米之后,两只手就分开了,特别有趣。于是,笔者趁机告诉学生“掰”这个字就是“两只手分开。这样的随文识字方式使写字变得有趣极了,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并且在写字时也会一边书写一边回味刚才的教学环节,并认真写字。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识字游戏,如“摘苹果”“躲炸弹”等游戏,从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二)养成习惯,奠定基础

我们常说:“六年影响一生。”在小学阶段,学生并不应该只是专门学习学科知识,而应该利用这一宝贵的可塑性强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的学习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弱化,但习惯的积累却是能够助益学生一生的成长。在识字写字起步阶段,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在起始阶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形成写字姿势要正确的意识和习惯。可以在课堂中采用鼓励法,如发放小奖品给班上写字姿势端正的学生,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约束自己。其次是加强汉字间架结构、笔顺规则的练习。在学生最初练习写字时不能要求学生练习大段的文字,只要学生掌握好基本的笔顺写法,明白一些汉字间架结构的规律,就算完成练习任务。教师不要小看这些基本的笔顺练习,它可以让学生的写字有一个质的飞跃。哪怕是一个简单的“一”字,其只有起笔顿、收笔回的写法,让学生认真揣摩每一个笔顺的写法,之后写复杂的字时学生就会得心应手。最后是对写字的坚持。任何事情坚持一天简单,但每天都坚持却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写字同样如此,贵在坚持。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练字打卡,当学生完成一天的练字后便在打卡本上画一个勾,如果学生能够坚持练字一个月,就能够得到奖励。最初,学生可能会因为想要得到奖励而练字,之后如果教师引导其感受到练字能让自己的字变得更好看,体会到汉字的形体美、意蕴美,就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习得方法,熏染文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汉字便是文化的体现,更是文化的传承。因此,不管是识字教学还是写字教学,教师都要让学生明白汉字中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使学生在书写汉字时产生民族自豪感,更好地理解汉字。

《姓氏歌》一课的内容体现了中华百家姓的博大,并且在会写会认的字中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国”字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国”字在最初的时候中间不是一个“玉”字而是一个“或”字,“或”在古时候代表的是邦,从口从戈指的是一个国家既可以守得住自己的领土,也能够举起武器保卫自己的人民。而后的“国字框”就很像一个国家一样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教师为学生讲述汉字的演变、由来,再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播放汉字的演变过程,就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书写汉字的时候也会带着民族自豪感,觉得自己写的汉字是经过了几千年演变而来,是有灵魂的。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写字在课堂教学中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从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与熏染文化三方面提升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陈蕾.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以安庆市S小学为例[J].读与写(中旬),2016(2)

[2]付荣.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9)

[3]成玲.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6,29(29)

作者简介:朱徐来(1986— ),女,江苏苏州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写字识字汉字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识字
识字儿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