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理解审题的问题与对策

2019-11-20蒋良萍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题型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论述审题是解决阅读理解题目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手段,针对学生在做语文阅读理解题时存在缺乏审题意识等诸多问题,结合语文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提出把握题意、品味赏析、迁移运用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理解 题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054-02

阅读理解题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目,要先能够正确地审题。审题是集阅读短文、分析文本信息、理解文章内涵、综合思考为一体的阅读过程,学生在做题前进行审题十分关键。平时测验考试结束后,学生常常会说:“这道题要求画横线,我怎么画了波浪线呢?”“这道题要求从文中找出反义词,我不是从文中找的,会不会错了?”“这道题如此简单,怎么就写不对呀!”其实小学高年级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容量大,学生容易失分,并且失分比较严重。从卷面来看,学生常常因为审题不准而丢分的现象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缺乏审题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缺乏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学生语文阅读理解审题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对策。

一、阅读理解审题存在的问题

为了具体了解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的审题情况,笔者以任教班级学生共40人为例,围绕审题策略开展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格中的统计数据可知,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目主要存在以下审题问题。

1.缺乏审题意识。全班有将近90%的学生经常是看完题目立即动笔写答案,有的甚至没有将题目看完,造成看错问题或是漏写答案。这些学生审题意识淡薄,被动审题,也没有耐心认真地审题,往往需要教师指导。

2.思维僵化,缺乏思考能力。由于反复做题,有的学生对同类题型有了印象,一旦看到熟悉题型的题目就懒于思考,甚至连题目都没细看。例如,很多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用“○”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这个“○”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将“○”换成“√”,学生可能就“视而不见”,直接在答题上画“○”。有些词语可能在短文中有新的含义,当学生看到熟悉的词语时,出于惯性思维,他们不再深入思考和分析词语的引申义,出现选错答案的情况,导致丢分。

3.不会阅读,缺乏解题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班级里一些学生不喜欢阅读,不爱读书,没有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督促下,学生即便读书也只是粗略浏览,没有形成阅读习惯,更别说动笔记录了。由于没有形成阅读能力,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自然缺乏解题的能力。

二、阅读理解常见的几种题型

结合语文练习册和单元语文测试试卷,笔者从中总结归纳出语文阅读理解题的一般性题型: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概括段意,概括文意,说说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等。2.评价关键人物。比如将人物特点填在横线上;你认为文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你赞同文中人物的做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3.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的字或词语。比如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选择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从文中找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等。4.理解句子的含义。比如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中心句或承上启下)。5.给短文加上标题,比如根据文章内容补写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以上题型可以看出,语文阅读理解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以及对文章主旨或表达方式的理解。做阅读理解题为了更好地把握题目的主题,笔者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把握关键信息、全面把握文本含义,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阅读理解的审题办法

审题是阅读理解的重要环节和步骤,阅读理解题的题型不同,审题的方法也不同。在平时的阅读理解题训练中,教师可以结合题目类型,教给学生相应的审题对策。

(一)抓题眼,把握题意

审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获取文本的有用信息,正确理解题意。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往往伴随着思维活动的开展,与思维活动密不可分。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有些短文或文章的题目比较长,很抽象、指向不明,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文本信息,圈出关键性词句,帮助他们准确理解题目意思,弄清楚短文的脉络。如以下是例文《彩虹》的节选。

片段:倾盆大雨终于停了!那布满天空的乌云似乎被眼前的雨后美景陶醉了,它们不想让自己破坏这美好而又优雅的气氛,悄悄地、悄悄地躲起来了。一直都躲在黑云后面的太阳也不甘于落后,它欢快地跳出云层,把自己的光和热还给大地……

突然,高空中出现了一道耀眼的光芒,慢慢变成了一层红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变粗,与此同时,红道的两边还不断地下垂,一直垂到低空,形成了桥的形状。“啊,美丽的彩虹出来了,好美呀!”我心中一阵欢喜。紧接着,在红色的里层又透出一种淡雅的橙黄色,随后也扩大变粗,可没有红色那样美丽,那样鲜明。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就像小姐妹一样亲热。又过了一会儿,紫、青、蓝、绿也争先恐后地出现在天空中,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彩虹。

问题:彩虹是由几种颜色组成的?请你按照文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写出来。

通过审题可知,这是一道拓展性题型,虽然前面写了一大段文字,但如果抓住“题眼”就会发现,这是关于彩虹的问题,前面的一段话仅仅是一个引入语,是为“彩虹”的出现做铺垫。可见,学生要准确快速地理解题意,抓住“题眼”才是关键。抓题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审题习惯,自动去除与问题无关的内容,也能让学生初步形成审题意识。

(二)寻根源,品味赏析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中的每一道题目几乎都是依据短文内容来设计的。学生在做题目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题干信息,找到题目出自短文何处,找到相应的句子或命题点,寻找字词句隐含的深层含义进行品味赏析,从而找到答案。如聯系上下文,品析重要词句信息,更能够深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找到正确的答案。以下是例文《攒钱》节选。

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那是件很破旧的衬衫,领口卷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我知道,妈妈就两件衬衫,倒换着穿。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好、好好读书。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校门正好有卖饼的,许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就这样,我攒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母亲的生日。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母亲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搂到怀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问题:针对句子“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联系上下文写出“渴望”和“忍耐”分别指的是什么。

经审题发现,问题中“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这句话出自文中,学生解答时就可以顺藤摸瓜,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隐藏的信息,再细细分析品味、概括、思考,就能从容地答题了。

寻找根源也是审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短文内容是阅读理解题的前提,而阅读理解考查的是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阅读能力,以及在阅读短文时能否全面掌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能否对短文蕴含的意义进行品味鉴赏。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寻找根源,善于从上下文提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意识,做到高效审题和答题。

(三)会转化,迁移运用

在审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停留在对问题的琢磨上,而应该将问题简单化,运用转化的思想,化难为易。比如,如果提问是短文中描述的实实在在的事实或行为,学生可以从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答;如果问题指向思想或情感,那么就可以从短文呈现的事实行为作答。这种审题技巧,即便学生从未遇到赏析类题目,也能运用转化的方法推理出答案。如以下是例文《从背后照来的灯光》节选。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问题:“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这句话中的第一个“光”指的是什么?第二个“光”指的又是什么?这句话赞美了老师什么样的品质?

审题可知,题目的主体是“光”,光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事物,可以通过感知得到的,学生在作答时就要从思想情感入手,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类似的题目形式虽然简单,但是内涵丰富比较难理解,学生只要运用“转化”审题策略,就能使问题变得简单易懂。

审题是学生做语文阅读理解题的重要环节和对策。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慣,教给学生针对不同题型的审题办法,打破思维定势,学会灵活运用、转化,以提高审题能力和做题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许亚平.现代文阅读理解教学例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

[2]黄保余.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M].北京工业出版社,2011

[3]赵建军.浅谈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5(35)

作者简介:蒋良萍(1984—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题型小学语文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做题能力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