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渗透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究

2019-11-20高丽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传统文化

【摘要】本文论述将传统文化渗透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提出通过字理识字,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情境演绎,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引经据典,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探索和发掘新的教学模式和生活识字教学资源。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低年级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14-02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幼儿启蒙教育的起点,也是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有着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入势在必行。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渗透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小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小学中年段识字教学的成效。

一、字理识字,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

将传统文化渗透于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汉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承载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包含着人们生活的各种信息,在识字教学中适当融入传统文化,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同时,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字理明显的字,教师可依据字理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弄清构字规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如“誓”字,学生往往将上部分的“折”写成“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阐述这个字的内涵,“誓”的本意是指那些能对战士起告诫、约束作用的言辞,表示对自己的话要坚决执行,就像宝剑一样不能折断,不能出尔反尔,如果做不到,就会按照所立的军令状进行处置,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经过解析字理,学生对这个字有了很深的理解,有助于培养他们遵守誓言的好习惯。

在学习“休”这个字时,“休”主要包括“人”和“木”两个部分,表示古代劳动人民在干完农活之后倚着树木休息,学生想象着画面,自然而然感受到了祖先造字的智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仓颉造字是根据动物脚印、形象等特点画出一幅幅图像,形成了最早的象形字。例如《亡羊补牢》一课中的“牢”字,表示牛被锁在牛栏里;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的“融”字,展现了冰雪融化,冬眠的昆虫在春日恢复生机的情形。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快速把字的音、形、义联系在一起,进而牢牢掌握这些汉字。此外,传统识字教学是教师直接写出楷体字,然后介绍汉字字形、发音、含义等,在新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采用简笔画代替传统的楷体字或图片,通过对简笔画一步步的演变,最终更加接近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更加深刻。

又如“阝”俗称“耳朵旁”,但这个偏旁的意义和“耳朵”没有关系。有些偏旁读法和意义关系较大,如“亻”,俗称“单人旁”,在甲骨文中是“人”的侧面形象,如“伐”“供”“扶”等字都与人或者人的动作有关。但偏旁“彳”,俗称“双人旁”,这个偏旁和“人”没有关系,它是“行”的缩写,含义是“道路”,因此以“彳”为偏旁的字与“道路”“走路”有关,如“徒”“徙”“征”等字。再比如“攵”,传统叫法是“反文旁”,其含义和“文”没有关联,在古代象征手持棍或鞭子一类的工具,由“攵”偏旁组成的汉字大多与“打击”的动作有关,如“牧”“攻”等。传统识字教学根据偏旁形体来发音,不利于学生对偏旁或汉字的识记。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偏旁的读音要与意义联系,而不是与形体关联。

二、情境演绎,感受汉字的独特

由于汉字蕴涵丰富的意象,学生通过字形想象字的本义,是理解字义、识记字形的好方法。特别是汉字中有许多字动感十足,用动作演示十分形象,如“拿”“掰”“拜”等,即使是“望”“瞧”“眺”“瞥”“盯”“瞟”“瞄”等形声字,也可以用表情动作来呈现。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的“拜”字时,笔者引导学生用动作演示再现情景,达到对字义的深刻领会。首先,笔者在黑板上出示“拜”字请学生认读,接着出示了词语“拜年”。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请一名学生到讲台给大家表演“拜年”的动作,要求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从他的动作中发现了什么?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时一名学生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拜字,其实就是两个‘手字。不过,左边的‘手字变了,因為人要弯腰,所以左边‘手字的竖钩就变成了竖撇。”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发言,笔者被他们飞扬的思维感染着,趁机出示“拜”字的演变过程。孩子们在观看中不仅了解“拜”字的字形演变,而且对先人的造字思维由衷地发出赞叹。这时,笔者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孩子们,为什么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拜年呢?”孩子们说,给家长拜年就是给他们送去祝福,是对长辈的尊敬。最后,拓宽学生的思路,说出“拜师、拜访”等词语,进一步体会到这些词语都包含“尊敬”的意思。

此外,可以让同桌之间相互监督,反复练习读错或读不准的生字,如“坝、钓、液、慧”等字,直至熟练掌握应用。接着随文识字注重记忆字形,教师可以采取分散记忆法进行识字教学,如猜字谜、引入故事、生活细节等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法,如学习“蝴、蝶、孔、雀”等字时,笔者制作一些动物卡片,让学生们猜字谜,或者通过小故事让学生对这些字形成深刻记忆。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是有语言环境,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字,摒弃了传统方法的片面和孤立性,对于提高小学语文中年段的识字效率有很大益处。情境再现,有效地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文习字,准确理解汉字、词组的意思,进而根据句型模仿和造句。

三、引经据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借鉴和发展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这些节选文章不仅是识字教学的基础,也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重要素材。学生在感悟古诗的意境,体悟成语典故时,不仅渗透、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学习课文《司马光》时,在“司”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关于人物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习到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在“哭”的识字教学中,面对小伙伴的不知所措,司马光表现出了镇定、勇敢的品质,鼓励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到问题不能一味地“哭”,要主动解决;在“假”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假山的图片信息,介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学习课文《大禹治水》时,在“害”的识字教学中,通过视频、图片等向学生展现洪水造成的危害;在“通”的识字教学中,介绍大禹和他父亲治水的区别,引导学生感悟“通”和“堵”的哲学思想;在“伟”字的识字教学中,扩展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古人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对于《登鹳雀楼》的学习,在“楼”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黄鹤楼的建造背景和使用意义,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依”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诗人胸怀宽广、志在高远的情操;在“更”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诗人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

不仅如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大纲的基本要求,要注重教学方法和内容创新,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合理渗透,合理融入文学经典、人物故事等,发挥传统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效果。除此以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比如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在学习更多汉字的同时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理解,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整体效果。

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对发音、字形、字义等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热情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旻.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园,2015(4)

[2]左婧.一抹传统文化,浸润识字乐园——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J].考试周刊,2016(73)

[3]黄炳月.低年级识字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简析[J].新教师,2017(3)

[4]王琦.基于传承 意在融合——探究部编教材识字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J].读写月报,2017(18)

[5]潘茂军.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17(8)

[6]石瑞雪.播种传统文化的种子——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教育,2018(15)

作者简介:高丽(1990— ),女,广西北流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传统文化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