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的体会

2019-11-20张惠连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情感体验体会

【摘要】本文以《荷花》一文的教学为例,论述开展随文练笔的方法,提出聚焦句式、前后联系、借助联想、尊重个性的教学建议,从而将随文练笔落到实处。

【关键词】《荷花》 情感体验 随文练笔 体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09-02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用”的教学理念,提出阅读教学需要从关注文本内容向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和写作策略转变。基于此,阅读教学的随文练笔和迁移训练在课堂中屡见不鲜,但遗憾的是很多随文练笔要么读写分离,要么目标不明,最终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让随文练笔在阅读课堂中得到落实呢?笔者拟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品析文章语言的基础上,利用随文练笔习得表达方法。

一、聚焦句式,学习写作方法

经历了第一学段的字词学习之后,到了三年级,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对文本的关注点聚焦到句段上。无论是对语言形式的品味,还是对经典字词的辨析,都需要浸润在文本的语段结构上,在依托句式中辨析语言,习得写法。

《荷花》作为一篇经典的状物类散文,语言表达生动而优美,句式非常丰富,值得学生深入辨析和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寻找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品悟。比如,对于描写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的句子,教师可以利用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让学生感受荷叶之大、之圆;在描写“荷花冒出”时,教师引导学生站在荷花的角度,用想象的方式将“冒”的心理活动表达出来,借助内心动态巧妙地辨析“冒”字的精准与形象;在学生感知“有的才……,有的花瓣……,有的还是……”这一句式时,教师一边用动作展示一边用语言描述,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然后再以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通过文本细读激发学生对优美、经典语句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穿越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感受荷叶连绵纵横的状态和荷花的勃发生机,并体悟作者语言表达所形成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准。在这个基础上,再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展现语言中所描绘的画面,教师则相机渗透写作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前后联系,掌握语段结构

三年级学生阅读语段的思维习惯,是首先关注文本的语言内容,了解文本的語段信息。想要真正深入阅读则需要学生超越文本语言表达的樊篱,洞察其语言的内在逻辑联系,感知文本语段的内在结构。

在学生整体朗读课文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表述自己看到的画面,使荷花开放的不同状态由此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例如,笔者就将荷花一段中的语句抽离出来,用语言框架相机组织学生进行背诵:荷花    。荷叶    。白荷花    。有的    。有的    。有的    。在这一句式框架的提示下,学生从描写“荷花”的语句中梳理出荷花的各种姿势,然后聚焦于课文描写“荷叶”的语句,并借助于三个“有的”感受众多荷花不同的形态。接着,笔者引领学生结合语段内容填充句式结构,并相机发现语段中作者的描写顺序:先从整体入手,然后聚焦荷叶,最后分写荷花开放的不同状态。在确定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该句式和文本语段的结构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水仙花、桃花的图片,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法选择其中一种花进行实践练笔。

在上述教学环节,笔者通过抽离语言文字,搭建语言框架,促使学生既关注课文语段中的关键性词语,同时也能洞察作者的创作思维,在积累的过程中体悟语段的结构特点,为后续的实践模仿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在归纳和梳理文本语段的过程中,掌握了文本表达的顺序,最终形成整体布局意识。

三、借助联想,生成情感体验

对于某一事物的描写,作者不仅仅限定在观察的层面,而是通过想象和夸张等手法从多维化、立体化的角度来展现事物的特点。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善于联想,甚至必要时可以借助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方式加深情感体验。对于学生来说,需要训练的不仅仅是写作方法,更多的是要激活认知体验和生命活力,以获取更丰富的体验,从而为实践练笔奠定基础。

针对文本中的生动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回顾相关的语段,结合语言描写展开联想。如《荷花》一文中描写的“荷花盛开”的画面,笔者鼓励学生想象荷花盛开会有哪些不同的画面,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有学生就说:从课文的语言中,我仿佛看到了有的荷花悄悄地躲在了密密麻麻的荷叶中间,好像是在捉迷藏;有的荷花弯着腰低着头,好像在与水底的石头嬉戏玩耍呢;有的荷花舒服地躺在了水面上,享受着温柔的水床,享受着充足的日光浴。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再次引导学生回顾上一板块的填空题:荷花____。荷叶____。白荷花____。有的____。有的____。有的____。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将句式结构补充完整。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眼中和心中的荷花形态,笔者则相机点拨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提升口头表达的生动性和优美感。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再次利用填空板块,让学生在补白的过程中自主性练笔和表达。整个过程中,笔者遵循“从扶到放”的教学规律,通过提示性语言,在“扶”的过程中降低学习难度,从而促使学生逐步提高。

四、尊重个性,放手自主练笔

随文练笔不能以粗暴、机械的方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需要让学生在深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形成积极而高涨的情感体验,激发内在的冲动和欲望。同时,教师应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空白资源,引导学生抒发个人见解,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服务。

教师在放手让学生练笔表达之前,首先要尊重学生自身的认知和体验,如果有条件的话还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自己的感知和体验。仍以《荷花》的练笔为例,笔者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说说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每个人所喜欢的花的品种不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进行表达,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激活。如有的学生说喜欢郁金香,因为它的颜色丰富,有红色、紫色、粉色……有的学生说喜欢水仙花,因为水仙花娇嫩雪白,有一种淡雅之气;有的学生说喜欢菊花,因为菊花能够凌寒傲放,品质值得钦佩;有的学生说喜欢向日葵,它能够跟随着太阳的方向转动,非常神奇……当学生如数家珍一般对自己喜欢的花朵进行描述时,内在思维就会引发两个层面的变化:第一,在参与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明确了自己表达的方向;第二,描述自己喜欢的花,其过程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再将之前提炼出的句式结构删除,让学生在没有任何语言提示和写作顺序提示的情况下进行实践表达,将自己喜欢的花表达出来。在学生实践练笔之后,笔者相机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实践练笔进行评价,分别从观察角度的丰富性、内在逻辑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生动性等角度展开。

纵观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先是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然后再训练学以致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教”到“导”的过程,最后再“放”,将自主完成练习的权利和空间完全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相继明确并洞察语段的内在结构,深入感知和历练写作方法,并将积累在意识中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实践中。经历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最终达成了本课教学的目标。

教材中的课文作为典型的范例,在语言表达、布局谋篇、素材选择上有着更鲜明的价值。教师需要在挖掘教材文本示范性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想象和练写,从而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明.用小练笔,做大文章——对“小练笔”板块教学现状的观察与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3(2)

[2]王朝云.中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以《荷花》一课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12)

[3]骆霞.开启学生的心扉——课堂小练笔的点滴体会[J].小学教学参考,2010(3)

作者简介:张惠连(1971— ),女,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情感体验体会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