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探究

2019-11-20许咏竹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教学探究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这一学习主题为例,介绍基础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方法,提出整合生字,游戏检测;利用教材,学习方法;拓展阅读,举一反三;思维导图,清晰总结的教学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

【关键词】阅读方法 指导课 “走近毛泽东”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043-03

随着近几年“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围绕着阅读教学这一话题展开。毋庸置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强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基础阅读方法指导课”是语文主题学习中的主要课型之一,它以课文为蓝本,强调教给学生基本的识字、写字、词语理解、内容概括等基础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下面,笔者将结合执教的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的语文主题学习为例,探究基础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第三学段的识字与写字要求是:“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看,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识字和写字并不是重点,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教师只做简单的检测。而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能在阅读中思考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由此可见,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以,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中的生字,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会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四篇课文中不同的角度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会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从四篇课文中的不同角度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一、整合生字,游戏检测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会通过查字典、查资料或者上网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含义,所以在课前教师就已布置学生自学,在课堂上只需对重点词语进行检测。可是一问一答式的检测太过于老旧和枯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检测练习设置于动画游戏之中。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三个由易到难的游戏,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选挑战者,挑战成功的学生可为自己的小组赚取对应的星星。紧张又有趣的游戏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能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利于教师适时地补充或讲解知识。

二、利用教材,学习方法

师:理解词语有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有方法的。谁来说说这个单元都有哪些类型的文章呢?

生:第一篇《七律·长征》是一首诗,《开国大典》是記事类的文章,而《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是写人的文章。

师:不同的文章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概括内容。请同学们和自己的组员商量你们选择挑战哪篇文章,商量好了即可到老师这拿走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小锦囊。

如上教学片段中,笔者先让学生对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不同文体有个初步认识,对下面即将教学的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概括做铺垫。让学生自主选择篇目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畏惧心理。

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应遵循哪些要求呢?

生1:要求内容完整,有原因、有结果。

师: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生2:我认为概括要简练,否则会变成复述故事。

师:是的,很多同学就容易犯这个错误。

生3:语言还必须是通顺连贯的,不能直接选取原文拼凑,显得生硬,要进行简单的修饰。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老师帮大家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①语言简练;②内容完整;③语句通顺。

在实践中学生常常把概括和复述搞混,五年级学生虽然在阅读方面有一定的积累,但是概括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多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复述课文,所以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之前必须要强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学生拿到锦囊后在组内合作学习,并在锦囊的提示下写出对诗词的赏析或者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主动地学,学会了方法还得通过汇报的方式将自己所学到的方法教给全班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对学生的汇报做一些完善。

师:哪个小组挑战第一篇《七律·长征》?

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前来挑战。我们小组选择的篇目是《七律·长征》,它的星级是一颗星。锦囊里告诉我们概括诗词主要内容的步骤是:1.读懂诗意;2.抓住画面;3.体会诗人情感。我认为可以用一些关键词串联起来,如“诗歌描绘的是什么画面,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生2:我们小组的展示成果是《七律·长征》。这首词描绘了红军长征经历重重艰险的画面,表达了毛泽东和红军乐观主义精神和长征即将胜利的喜悦心情。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读懂诗意不是难事,但是要赏析诗词时却不知从何下手,对此,笔者利用锦囊给学生归纳了步骤。学生按照步骤提示就可以轻松地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而且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师:请你们谈谈下一篇《开国大典》的学习体会。

生1:我们小组选择的是《开国大典》,它的星级是两颗星。这是一篇记事类的文章,锦囊里告诉我们概括这一类文章可以用“段意合并法”——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落,再将段落大意进行合并,最后可以用一些关键词语将它串联通顺。如“文章记叙了什么,展现了什么”。

生2:我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开国大典》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4自然段,主要讲典礼前的热闹场面;第二部分是第5-10自然段,讲的是典礼进行时的情况;第三部分是第11-13自然段,讲的是阅兵的场景;第四部分是第14-15自然段,讲的是群众游行并离去。把这些部分简单地合并起来就是:文章先记叙了典礼前的热闹场面,然后讲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接着讲天安门前阅兵,最后讲群众游行。展现了典礼热闹、盛大的场面,表达了群众的喜悦之情。

小学阶段的课文基本上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或者是简单的说明文。本单元有三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于是笔者针对本单元的文体进行了归纳总结:碰到记事类的文章先按事情发展顺序将文章分为若干部分,梳理每个部分的段意,最后进行合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笔者还给学生整理了概括记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模型“文章记叙了……展现了……”。

师:第三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谁来解读?

生1:我来!我们抽到《青山处处埋忠骨》,发现它的星级是两颗星。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要写的是毛主席。我们从锦囊里知道,可以用“要素串联法”进行概括。“要素串联法”就是找到文章中介绍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最后将这些要素串联在一起。《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的主要人物是毛主席,地点是在中南海,事情的起因是毛岸英在前线牺牲了,经过是毛主席纠结要不要将儿子的遗体运回国,结果毛主席将毛岸英的遗体葬在朝鲜,塑造了毛主席伟大的形象。

生2:我来串联整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讲述了毛主席的儿子牺牲后,毛主席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将儿子葬在朝鲜,体现了毛主席具有凡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

师:我们来看看星星积累的情况,目前是第二、第三组稍微领先。最后一篇课文哪个小组来?

生3:我们小组选取的篇目是《毛主席在花山》,这篇课文的星级是两颗星。锦囊里告诉我们写人的文章可以用“要素串联法”来概括文章内容。我们整理的要素是:主要人物是毛泽东,事情起因是警卫员担心影响毛主席工作,将群众请去别的地方碾米。于是毛主席做了三件事,第一是请群众回来碾米;第二是请群众喝茶;第三是帮群众推碾子。文章塑造的是毛主席亲民爱民的形象。

生4:将这些要素串联起来就是文章讲述了毛主席在花山工作,警卫员替毛主席着想将碾米群众请走,但毛主席却将群众请了回来,还请群众喝茶,并帮群众推碾子,体现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伟大形象。

“要素串联法”中的要素主要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学生通读课文时先圈画出这些要素,然后再用合适的词将这些要素串联成几句通顺的话,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学生能够概括出写人的文章主要内容的模型——文章讲述了……表现了(主要人物)……形象(精神)。

三、拓展阅读,举一反三

师:同学们通过锦囊的提示都掌握了赏析诗歌以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现在老师给大家出两道三星级的题目,请同学们拓展阅读日积月累的《卜算子·咏梅》和课本第170页的《梅兰芳蓄须》,并用上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方法来解决它们。

生1:《卜算子·咏梅》是一首词,词中通过描写梅花在艰苦的环境下生长、开花的画面,歌颂了诗人不怕困难的乐观精神。

师:这位同学利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按照“先读懂词意,再找画面,最后体会诗人情感”的步骤赏析这首词,非常好!给你们小组加上三颗星星。第二篇谁来解读?

生2: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梅兰芳蓄须》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采用“要素串联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人物是梅兰芳,事件的起因是日本侵略者逼梅兰芳为他们唱戏,经过是梅兰芳蓄须拒绝,而且还装病,结果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兰芳又把胡子剃了继续唱戏。

师:很好,把这些要素串在一起说一说。

生2:日本侵略者逼梅兰芳唱戏,梅兰芳蓄须来反抗,战争胜利后才剃须唱戏。

师:还有表现的人物形象是——

生2:表现了梅兰芳爱国,不肯低头折节的高尚形象。

师:掌声送给他,也给你们小组加上三颗星星。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获胜的是哪个小组。

生(全体):第二组。

师:请给第二组的同学热烈的掌声。

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拓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根据课标的要求可知,一堂课里仅仅学习一篇课文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大量地阅读,有目的地阅读。陈金环在《拓展阅读: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中指出:“拓展阅读,是以课内文本阅读为依托,以课内文本的‘一点‘一情‘一法为生发点,延伸到相关作品的阅读。”本节课笔者正是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一法”为生发点,让学生拓展阅读两篇课文,学以致用,真正将基础打牢。

四、思维导图,清晰总结

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总结本课学法。为了让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学法,笔者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掌握的方法,并对本课的重点进行再次巩固。学生通过找关键词,用简洁的线条或图案梳理本课中不同文体的不同方法,更易于将知识融会贯通。在笔者的引導下,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了四篇课文的内容,初步了解了毛泽东的人物形象,如图1、图2:

在这节课中,教师站在了学生的背后,只是课堂的组织者,除了宣布游戏规则、请小组展示、给小组加星星之外,再没有什么其他多余的举动。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课堂看着简洁却不简单,既要抓住儿童爱玩的天性设置不同难度的游戏,还要设计出能辅助学生自学的锦囊。在几项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课堂凸显和优化了语用教学,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作者简介:许咏竹(1991— ),女,广西宁明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主题学习。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