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2019-11-19牟金娥

新财经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摘 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系逐步向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同时它也有助于传统银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发展,伴随利率市场化全面铺开实施的五年间,传统银行业已经受到其正面和侧面影响,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对众多商业银行的影响十分显著,包括对促进有效竞争、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等,但是,其不良影响也是存在的,如银行业利差降低、市场绩效增大压力等。基于此,银行业主体需要及时分析应对策略,从而确保自身业务战略能够充分利用利率市场化的益处,最终促使众多银行为我国金融深化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传统银行业;金融系统

[中图分类号]F832.33

1 引 言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在我国现有金融系统下,中央银行逐步放开对存贷款业务的利率管制,实现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的作用机制,从而促使传统银行业产生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使得我国金融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化。利率市场化,主要对银行业内的商业银行产生重大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不良影响,对此,地方性和全国性商业银行需要明确符合现实情况的应对策略,以推动自身业务水平、效益水平的提升。

2 利率市场化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2.1 对银行业有效竞争和利差的影响

伴随央行取消利率水平上限的落地实施很长一段时间,利率市场化政策在我国银行业的深入落实基本实现,因而利率也成为市场化的供求机制所决定的银行金融业务指标,这对银行业的影响是两面性的。一方面,利率变化使得银行业内的有效竞争更为广泛。也就是说,由于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自主决定利率水平,众多商业银行间的定价行为更为频繁,使得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更为公开和透明,从而极大力度地遏制了不正当的同业竞争行为。同时,由于市场决定利率水平的机制作用日益明显,商业银行所规划的利率高低并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依据自身资金状况以及市场现实情况所规划的利率,以推动自身金融深化,最终增大银行业内的金融深化程度。

另一方面,利率变化影响到银行业内的利差水平。作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利差水平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未全面落实前,众多银行的利差水平确实不低,同时为满足银行提升经济效益的目标做出不小贡献。但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落实后,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被一定程度削减,使得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缩减,最终缩减贷款收益与存款利息支出的差距。加之外部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逐渐增大,企业获取贷款的选择渠道更宽,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就会加剧,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采取降低贷款利率、提升储蓄利率等策略来维持业务水平不下滑,最终促使银行业内的利差水平下滑。

2.2 对银行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在利率市场化全面实施前,商业银行体系当中存在死板陈旧、业务模式僵化等不足,甚至在银行业内存在“店大欺客”的现象,使得银行业内的业务风气不够健康。在利率市场化全面实施后,商业银行需要转变自身的业务模式,同时众多商业银行为寻求生存对经营思维和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提升,这促使银行业内的金融产品差别程度、金融服务质量有效提升,最终对提升银行业的市场绩效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同时,利率市场化对部分业内成员的绩效影响也是不容乐观的。也就是说,针对商业银行体系内无法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一类银行群体,它们的存贷款业务利率水平还没有及时跟随市场供求变化,这会促使企业选择金融服务和产品改变偏好,甚至出现业务量“大滑坡”的现象,最终促使银行各类业务绩效出现不同程度的削减。

2.3 对银行业市场行为的影响

由于利率市场化在我国银行业基本实现政策落实,加之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极易受宏观金融政策影响,使得众多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促使银行业市场行为更加合理化。在利率市场化全面实施后,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更加趋向于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不是局限于定价行为。因此,商业银行正在通过金融创新和改革来拓展和开发新产品,使得银行的市场行为趋向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最终促使银行业内产生一定数量的金融衍生品。比如,金融创新不断深化产生的保单贷款产品,使得商业银行获得了新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市场行为的不良影响或作用。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会面临诸多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坏账风险等。所谓流动性风险,就是说在利率可以不受管制不断波动的过程中,居民储蓄的偏好也会不断变化,使得部分商业银行间的资金流状况各不相同,甚至出现资金链极度紧张的现象,一旦银行对针对资金流动性不足的处理方式不当,那么银行面临兼并、破产的风险就会难以规避。所谓信用风险,就是指在银行基础业务量面临上行压力的背景下,部分银行会选择性地投资高利润行业,但是其信用风险一般难以评估和控制,最终增大了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发生概率。所谓坏账风险,就是指在银行下调贷款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一旦信用评估及审核过程不够严密,那么次级贷款混入银行贷款业务当中的概率就会增大,继而促使银行贷款业务的坏账率难以降低,最终不利于银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3 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可行策略

3.1 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定价体系

银行业主要的盈利阵地就是對自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定价行为,因而银行业提升市场绩效的重要途径是完善定价体系。具体而言,需要银行业从业者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需要银行依据市场调研来完善定价体系。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定价行为不是随意开展的,而是通过调研计划、调研活动及调研报告来获取价格信息的,从而促使银行定价体系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所谓调研报告提供的价格信息,需要调研过程对不同类客户的风险程度信息、贷款额度信息和借贷期限信息进行归集和处理,从而促使分阶梯的利率水平匹配不同种类的产品需求或客户需求,最终促使银行积累起高质量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需要依据地区发展差异完善定价体系。也就是说,不同总行、分行之间所处地区不同,其调研结果也不尽相同,因而银行对经济发达程度低、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需要实现不同级别的利率水平,以推动银行业在各地的适应性发展,最终促使银行业务在各地金融深化工作中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

3.2 进一步提升经营模式和竞争差异化水平

利率市場化为商业银行的业内竞争“重新洗牌”,使得各规模、种类的银行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特别是经营管理模式和竞争差异化方面的策略较为明显,因此,银行从业者为长期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关注两方面内容。

一是中小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经营模式。这需要中小规模的商业银行避免接触资金实力、风险抵御能力方面的短板,发挥出银行业务的特色化、精准化定位,使得客户群体充分被银行业务吸引,最终推动银行业务绩效的提升。比如,中小规模商业银行可以努力发掘小微企业、个人客户的产品需求,通过定制化的存贷款业务建立长期信用联系,最终为银行长期盈利水平的提升做准备。

二是提升竞争差异化水平。也就是说,不同类商业银行的特色产品和业务存在差异,但是伴随利率市场化的全面落实,其产品差异化程度存在缩减的趋势,因此,商业银行更加应当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投入,特别是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创新投入需要加大,以应对利率风险、维持传统业务的健康运转。比如,加大金融科技的创新投入力度,促使其对传统业务进行更深度的升级和转型,最终为传统银行业的产业升级做出一定贡献。

3.3 完善利率变化的风险控制机制

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较为突出的经营风险之一,利率变化风险对银行业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因此,银行业从业者需要完善利率变化的风险控制机制,具体而言,需要关注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的监管机制。也就是说,尽管中央银行放开了利率管制,但是银行业内部或各商业银行需要对自身利率水平、行业利率平均水平进行监控,从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需要商业银行设计针对自身的利率浮动范围预警指标,使其成为商业银行自身盈利能力的一个预警机制,一旦利率水平过低,商业银行就需要及时调整利率策略,从而达成有效规避利率风险的目标。

二是完善利率变化风险的转移机制。这需要商业银行及时加大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力度和投入,从而促使银行自身拥有多元化的金融衍生品体系,最终确保利率风险的合理转移。

三是高效运用金融工具规避利率风险。这需要商业银行及时应用预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等工具,使得自身业务运转的利率风险能够有效降低,最终确保商业银行自身的健康运转。

3.4 大力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作为利率市场化影响较小的银行业业务,中间业务的大力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不良影响。也就是说,商业银行需要对结算类、现金管理类、对公理财及个人理财类、代理收付及委托等业务种类进行战略性调整,使其成为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保障之一。具体而言,需要银行业从业者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充分利用已有中间业务的优势。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能够确保其投资收益的多样性,同时还具备低风险的特点,加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备大量的客户基础、信用基础,使得商业银行大力推进中间业务发展能够顺利进行,最终确保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不良影响能够有效缓解;二是促使中间业务为传统业务提供帮助。这需要银行业从业者充分拓展中间业务的推广、营销计划。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中间业务向优质客户进行传统业务的推广,同时对中间业务进行升级和维护,使得中间业务和传统业务加强联系,最终达成“中间业务带动传统业务”的目的。

4 结 论

我国银行业发展在经历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出现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受其影响较大的银行群体之一,商业银行需要及时分析利率市场化对自身的作用机制,明确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传统业务的不良影响,通过大力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完善产品定价体系等策略,以寻求银行自身的健康可持续运转,最终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逍.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影响探究[J].现代商业,2019(12):74-75.

[2]刘子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8):316-317.

[3]汲守林.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2019(9):19-20.

[4]宋英超,幸戈.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以余额宝为例[J].中国市场,2017(28).

[5]杨庆文.从影子银行发展看中国金融改革问题[J].中国市场,2014(3).

[6]郝时雨.国内外金融集团资产负债管理情况比较分析[J].中国市场,2014(28).

[作者简介]牟金娥,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就职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行,经理,会计师,研究方向:银行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