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治市上党区八义镇基层党员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18郭建勇崔雷军

支部建设 2019年4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党组织党员

◎ 郭建勇 崔雷军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农村党支部则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现结合八义镇的情况做初步探讨。

一、八义镇农村党支部工作存在问题

八义镇地处长治市上党区南部山区,因战国时长平之战中的赵括盲目进兵在此遇八义士阻谏而得名。全镇43平方公里,27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余人。八义镇共有41个党支部,1200余名党员,其中农村支部27个,农村党员1080名,外出务工党员达183人,占15%以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党员管理难、开会难现象在各个支部不同程度存在,成为农村党建工作的一处短板。主要表现为:

(一)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化,个人意识增强,组织意识减弱。

(二)部分党员纪律观念弱化,对别人严要求,待自己懒散松。

(三)组织生活形式老化固化,笔记心得看电视,老弱病残无人管。

(四)流动党员管理流于形式,去向时间难固定,活动管理难落实。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足,党性观念修养欠账较大。有的党员宗旨意识淡化,不讲奉献,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有的党员实用主义至上,为了金钱不讲原则,有利益就争,有问题就躲;有的党员荣誉感减弱,得过且过。党性观念的淡化,组织意识的减弱不断蔓延,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基层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制约机制。一是制度建设不完善。党章规定,在六个月内不参加党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者,即认为自行脱党。但0—6个月之间的管理办法是个空档,有些党员就是钻空子、打擦边球,让组织无从“下手”。二是缺乏落实制度的必要的监督措施,只明确了应该怎么做,但对于不这么做缺乏相应制约措施。使一些制度落实起来往往流于形式,负面效果不可低估。

(三)部分基层党组织活动战斗力不强,活动形式单一。一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对党员的管理约束力减弱。二是组织活动形式大多按部就班,读读文件,看看电视,写写笔记。把组织活动当做任务来完成,没有真正做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组织活动成为应付组织的形式。三是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党员成为组织活动的“盲区”,久而久之与党组织的关系疏远了,关系淡化了。

(四)流动党员日益增多,流出去向与时间不固定。大批农民党员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大,外出前不报告,回来后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导致流动党员管理上的“六难”,即去向难掌握,思想难沟通,人数难确定,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作用难发挥。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

三、积极探索,全面试行《党员管理办法》

解决党性观念、组织纪律弱化的问题,关键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在区委、区纪委、区委组织部支持下,镇党委会几经讨论,一致认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有解决0-6个月党员管理的“真空”问题,才能保证党内管理更加规范。就这样,一套符合八义实际,有效约束党员行为的管理制度开始起草并试行。

深入调研,了解情况。如何强化对农村党员日常组织生活的规范和制约是一项新课题,八义镇党委针对长期以来的这一现象,集中时间,派出专人,对全镇27个农村党支部逐一进行了党员履职情况调查。调查发现,不能按时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分四种情况:一是不在村里居住的党员;二是体弱多病、长期卧床不起的党员;三是在外务工的党员;四是在村内生活却“借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

因人而宜,对症下药。对在外地务工党员,采取“监督”为主的管理办法。即:党支部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向他们传达学习内容,党员每月要将学习笔记、学习心得通过微信等形式报到支部,党费可通过微信按月交给支部或委托他人上交,一季度写一篇体会,一季度写一份思想工作汇报。返回村后必须第一时间向党支部报到。对确实体弱多病、出行不便的党员,采取“服务”为主的管理办法。即:党支部委员或党小组长等相关负责人会通过定期走访看望的形式,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及身体状况,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困难。同时送学上门,及时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定决议精神、本支部的重要事情,还认真听取他们对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建议,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身边。对于在村内生活(含在本区或方圆50公里范围内工作和生活)却“无故”或“借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采取“教育”为主的管理办法。即:填补0—6个月党员管理的空挡,对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以各种理由”请假的党员,不交党费的党员,视累计或连续请假次数,分别采取批评教育、责令改正、诫勉谈话、党纪处分、劝退除名等措施。镇党委对每名党员建章立卡,几月几日参加什么活动、谁参加、谁没请假、谁无故不参加、谁提出了什么好建议等等,在台账中都有详细记录。同时,对不执行组织决定、不起带头作用的党员如何处理,也做出了具体规定。

严格执纪,初见成效。办法的制定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之上,办法的执行取决于全镇上下不折不扣的贯彻。在严格执纪的同时,体现“个人”与“组织”的完美融合,采取党员轮流讲课方式,用百姓的语言讲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既丰富了组织生活形式,又以小见大,喜闻乐见,受益匪浅。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这套“宽严相济”的制度,一定程度上纠正和约束了一些党员的行为,思想上逐步由制度约束、不情不愿变为身体力行、自觉自愿,行动上换来了党员干部齐上阵,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干劲儿。师庄村在党支部书记周慧清的带领下,注册了稼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村里闲置的旧厂房,以资产入股的方式,建起了黎都红农产品加工基地,调动全村党员带头种植油葵,并产油出售,同时收购当地的特色小杂粮进行深加工,形成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健康产业链条,产品一路走俏。目前,新建的一条辣椒酱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的安装调试中。龙山村因为周边煤矿开采,破坏了水源,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如果想解决吃水问题,只有打一眼750米的深井,对全村所有的管网进行更换改造,需要资金400多万元。作为村里的领头羊,党支部书记张海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遇到问题不能退缩,硬着头皮也得让老百姓吃上干净水。一年多时间内,他脚不沾地地跑资金、争项目,终于得到各方支持。为了把这笔数额较大的资金花好,党支部、村委会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一笔笔资金全部公开,让大家一目了然。“心底无私天地宽”,党支部、村委会坦坦荡荡为百姓做事的真情实意,感动着老百姓。工程自今年夏天开工以来,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群众包工,持续推进。经过几个月奋战,该村安全饮水工程圆满完工。

目前《八义镇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日常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运行良好,全镇每一位党员手中都有《实施办法》,心里都有《实施办法》。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的说明,每一章、每一条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一些老党员在看了《实施办法》后深有感触地说:“早就应该有这么一套管理制度,越严越好。有些党员的所作所为简直不像话,谁说话也不听。有这个制度就好了,人管不住他们,制度能管住。希望能长久执行下去。”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大兴安岭呼中区开展“最佳组织生活”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