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婚姻制度的危机与转机

2019-11-18刘显刚

民主与法制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结婚登记婚姻制度转机

刘显刚

近期,民政部发布了2018年中国婚姻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万对。仅仅过去8年时间,全国离婚登记人数相对于结婚登记人数的比例,就从2010年的21%飙升到了2018年的38%,排在前5名的省市,该比例都超过了50%,前三名的省市甚至达到了60%以上。无怪乎该报告出炉后,有人惊呼:“中国的婚姻制度正在加速走向崩溃!”

事实上,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自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的峰值后,就一直在逐年减少,仅仅5年时间就快要跌破1000万对。与之相比,离婚登记人数却持续上扬,始终居高不下。单纯观察统计数据,的确令人倒吸一口凉气。只是,仅凭统计数据就得出“婚姻制度崩溃”的结论,似乎还言之尚早。或许,跳出眼前数据的迷思,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思考围城命题,洞见婚姻制度已经面临的危机和未来可能的转机,才更有意义。

以历史的眼光检视,婚姻从来就不是两个人之间单纯的情感分合,而是一直裹挟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诸多限制性规范之中。在古代社会,婚姻首先是两个家族的事,所谓“两姓联姻,一堂缔约”。那时节,结婚要考虑的是门当户对,而非个人感情,结婚的目的也直接指向生儿育女、延续家族香火。在这种“目的性极强”的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以今人的立场判断,古人的婚姻当然处处体现了男权社会的制度惯性和文化偏见,但至少,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是庄重的、认真的,是将其当作一件“终身大事”操办的。

在现代中国,至少在法律上,男女双方的地位平等,婚姻关系的缔结和撤销也被简化成了一纸法律文书。表面上看,这种制度设计似乎完全贯彻了婚姻自由的原则,充分尊重了个人的自由意志,但也因为法律成本不高、缺少了某种仪式感,容易导致结婚、离婚过于随意。尤其是,随着传统观念的式微、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乃至自我意识的膨胀和经济能力的独立,种种因素的加持之下,婚姻制度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和结构,难免遭受时代潮流的剧烈冲击。

现实中,认识几小时相谈甚欢闪婚者有之,结婚证到手数分钟一言不合闪离者有之,因为各种奇葩理由假结婚假离婚者亦层出不穷。无论是否情愿,都必须承认,时代确实不同了,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拆卸掉传统所加诸婚姻之上的各种意义构件。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而言,婚姻这座钱锺书笔下的围城,开始崩塌了。这当然是婚姻制度的危机,却未尝不是一种转机。这的确是旧制度的坏消息,但也可能是新制度即将到来的好消息。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前进。在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婚姻制度都遭遇了来自女权主义、跨性别论者以及同性恋等族群的挑战,甚至关于婚姻关系的传统经典定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动摇。即使出于文化和传统的考量,支持既有的婚姻制度,也必须承认,传统所加之于婚姻关系上的那些沉重的“意义构件”已经很难再维持了:“传宗接代”抵不过一句“生育自由”,“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被一句“自己挣钱自己花”轻松化解……这根本不是什么围城的突然崩塌,而是现代社会似乎正在达成一个新的共识:围城,本来就不应该存在。

无论如何,在可预见的未来,既有的婚姻制度并不会消亡,至多只会随着“低欲望社会”的到来而显出疲态,那些大呼“婚姻制度即将消亡”的担忧,不妨暂时收起脆弱的玻璃心。同样可以确定的,随着婚姻意义的消解与转换,婚姻制度将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婚姻就是婚姻,既没有不可承受之重,也没有不可承受之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谈论婚姻时,已经是在谈论一件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事物了。

当然,无论时代和制度如何演变,仍然应当期望,婚姻奠基于美丽的爱情,亦永远被慎重对待。就像古人说的,结婚时,是“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离婚时,也可以“一别两宽,更生欢喜,解怨释结,更莫相憎”。

猜你喜欢

结婚登记婚姻制度转机
补办结婚登记的实务认定
传统中国礼法对台湾地区婚姻制度的影响——兼谈我国婚姻家事立法的完善
转机
程序性瑕疵婚姻登记的效力与完善
现行受理结婚登记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大型立式容器翻转机旋转支架的有限元分析
一 婚姻制度的演进
妇女社会动员、婚姻自由与中共革命——红色苏区婚姻制度变革的相关考察
全球气候变化议题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