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尝试

2019-11-17王向荣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渗透

王向荣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滋养,道德与法治课要担当起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资源,通过诵读、探究、练习等策略,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并使这一教育在课堂中落地。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渗透;践行诚信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047-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践行诚信”教学设计过程,阐述自己所理解。

一、创新表现形式,寻找学生兴趣点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尤其是初中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甚至有时候显得有些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应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表现形式,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呈现方式上,力求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相结合,可以采用文字、图画、视频、思维导图等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如进行情景剧表演,演讲比赛、画报设计,趣味问答等。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成就感。根据难易程度,比较简单的,可以交给学生单独解决;相对较难的,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难度较大的,可以老师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单元学习或者学期学习结束,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在践行诚信一目的教学过程中,我确定主题为诚信,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诚信的先贤名言,制作一个小课件,以“今天我是小老师”的形式向大家介绍相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也作为本目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增强可行信度,寻找古今连接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历经沧桑而不衰。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时代感和距离感,老祖宗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还有生命力吗?因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注意增强传统文化的可行可信度,寻找古今连接点,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寻找学生身边的,或者社会生活国家生活中能与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一致的事例,诉说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前世今生。从而增强说服力,拉近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增强时代感。在“践行诚信”一目的教学过程中,先是用动画的形式讲述“季布一诺”的成语故事,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接着又讲述2013年全国道德模范吴恒忠用自己的劳动替儿子还清巨额财富的过世,古有季布,今有吴恒忠,让学生感受到诚实守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仍是人们追求赞颂的优秀品质,并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

三、关注大政方针,寻找思想交汇点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部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中,思想性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涵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在本目“践行诚信”的教学活动中,古有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今有习近平总书记谈“无信不立”。深入挖掘诚信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结合习近平2014年在北京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中华文化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此基础上,指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价值准则之一,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共同营造“以承受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发掘隐含价值,寻找法治契合点

新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可见新教材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在整个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中都渗透着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守规意识、公共参与的能力。明确指出青少年要树立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虽然没有现代法律系统那样完备,但也有许多法治思想的源头与雏形。如“法治”因一词的来源《管子·明法》: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此外,还有“良法之治”、“实行善治”、“以人为本、恤刑慎罚”的理念,等等。因此,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隐含价值,寻找法治教育的契合点,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服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在进行“践行诚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入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诚信法治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从而介绍《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等相关规定,帮助学生养成诚信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渗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