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沂蒙精神影视剧创新传播研究

2019-11-16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山东青岛266061

电影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沂蒙影视剧受众

邢 崇 胡 婕 (青岛科技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5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时提到“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1],文学家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这一番讲话对沂蒙精神影视剧的创作与传播有深刻的指导作用。沂蒙精神作为中国优秀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奋斗的精神结晶,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当代影视剧文本的创作者要深深扎根时代,像习书记所说的有情怀、有担当,创作优秀的贯穿两个时代的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影视剧作品,让人民深刻理解沂蒙精神,将沂蒙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然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影视剧的传播效果和媒介传播方式的嬗变息息相关。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介技术愈加成熟,可以看到新的传播技术对影视剧传播效果的提高。本文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语境,以现有的成功的主旋律影视剧为案例,探究、创新经典的红色文化作品与年轻的传播方式结合的途径,研究受众在影视剧创作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期对未来沂蒙精神影视剧文本的创作和传播给予一定的指导,从而给多数主旋律影视剧以启示。

5W模式是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所提出的,他将人类的传播活动大致分为五种因素——传者、传播信息、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随着时间的发展,传播模式被学者们不断丰富,但5W是传播过程中始终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并且在当前新的媒介语境中,5W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于影视剧的传播来讲,传者、信息、受众、渠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最终的传播效果产生影响。文章将基于这些因素对沂蒙精神影视剧的创新传播进行研究。

一、受众中心化,重视观众体验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人人都是传声筒,民间舆论场可与官方舆论场博弈,两微一端可助力公民议题上升为公共议题,受众地位显著提高。“议程设置时代”一去不返,人们有了自主选择媒介的权利与途径。因而,受众的品位以及特定时期的社会需求成为当下传播者生产与选择内容的重要影响因素,影视剧的生产和传播也不例外。并且,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1]。不论是为了作品传播的效果还是文本创作的根本问题,都要充分重视人民的所需所求。

《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响应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反腐行动的反腐题材的电视剧,参照了许多现实的案例,增强了真实感。虽然,《人民的名义》是一部主旋律电视剧,但其在剧中融入了大量备受观众好评的元素。首先是选用了如张丰毅、吴刚、白志迪、柯蓝等演技卓越的老戏骨,其中吴刚饰演的李达康书记由于演技生动被做成各种表情包,深受观众喜爱;其次,电视剧在展现主线剧情之外,还包容了许多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的元素,如创业、网络水军、键盘侠等,让观众备感亲近,加深了电视剧与观众的共鸣[2]。而像《决战江桥》《彭德怀元帅》等电视剧在内容上只局限于对历史和改革的歌颂,剧情无新意,缺乏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吸引不了观众,收视率自然惨淡。

受众是传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受众的态度、喜好与反馈都直接影响到传播效果。宣扬沂蒙精神的影视剧需要在剧本创作之初,就要充分重视观众,考量观众对于新媒体传播的偏好以及对于空洞、严肃叙事方式的无感,将之贯穿于作品的创作、拍摄、制作以及宣发等整个环节之中,使作品更加契合当下的受众本位传播语境。

二、“年轻化”表达,讲好沂蒙故事

“时代的解释权终究要交给年轻人,年轻人也需要更多时代的观照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3]主流文化的传承与年青一代密切勾连,年青一代亦需要主流文化的浇灌和滋养。因此,主旋律影视剧文本在传达主流价值表达时,也要关注年轻受众的普遍性精神需求、情感以及价值需求,重视年青一代的兴趣和品位,深度投入时代,加强和现实的互动,为影片自身注入年轻化基因,形成年轻化表达。

电影《建军大业》中展现出了一幅幅热血激昂的画面,不同于一般的情感类青春影视剧,它没有叛逆和狗血,只有霸气果决的少年英雄们。电影中刻画了好几位这样的英雄式人物,如坐在马背上巡视南长城的张扬凌厉的叶挺,如三河坝战役中即使知道会牺牲却依然义无反顾留下来并最终按下了起爆器的蔡晴川[4]。这种英雄式的人物展现非常强烈地勾连了年轻观众的向往、崇拜和震撼的心理。它们改变了传统主旋律影片的政治化、严肃化、庄重化的叙事方式,使用了人性化的、年轻化的、感性的叙事方式,无限拉近与观众的心理和情感距离,创造与观众的共鸣,改善了观影效果。

沂蒙精神,实际上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时间和认知维度上的距离。因而,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影视剧必须选择合适的叙事方式来表达,才能尽可能最大化输出内容、吸引观众乃至引起观众的共鸣,实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要实现年轻化的表达,就是要以年轻人的、感性化的视角去挖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沂蒙人民和八路军的故事,将作品的叙述重心从客观历史转移到人身上来,尝试创新展现沂蒙红嫂的故事,将历史的厚重和故事中的温情与热血等情感表现相融合,让主旋律影视剧和年轻观众实现同频共振。以年轻化的方式,讲好沂蒙故事,在这种叙事中重新诠释并再丰富沂蒙精神。

三、全媒体传播,创建拟态环境

新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传递速度的迅捷、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主体的多元化。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也是短视频元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市场都已经逐渐成熟,抖音、快手、火山等app备受用户喜爱。除此之外,还有强关系性的微信和弱连接但隐私性更强的微博等社交平台占据了人们大量的碎片化时间。影视剧传播要根据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分析其媒介使用偏好,正确利用多样的媒介传播渠道,编写契合作品核心内容的、能打动受众的文案,多管齐下,全媒体传播,构建利于受众接收、接受信息的拟态环境。

《战狼2》上映前后一直维持着较高的话题热度,剧组延续使用了电影《战狼》的官方微博,在电影拍摄期间,不定时发布有关电影的实时动态,比如片场花絮、演员采访等,让观众及时了解电影的拍摄进度。电影拍摄完以后,剧组跨越南北进行路演活动,同时配以创意性文案进行微博营销。此外,《战狼2》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对用户精准推送文章,并通过朋友圈的二次推广提高了国民度。并且,电影上映时间有意配合建军节,电影中吴京所饰演的军人形象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台词深深地与节日共鸣,也激起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结。线上线下同步运营,并配合特殊的节日场景进行营销,让观众全方位、全景式地沉入电影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之中,使其更有效地接收信息,实现了未映先红和票房大爆炸。

鉴于人们对沂蒙精神的熟悉度不高,国家及临沂市相关部门有必要通过社交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年青一代构建基本认知。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影视剧可在特殊年份比如建党100周年或者特殊的节假日综合利用新媒体矩阵,全方位宣传影片信息,并基于人们的出行偏好以及生活习惯,在红色旅游景点、地铁、商场LED投屏等场景中进行短片和海报宣传,做好场景传播。并在微博上发起话题,吸引用户讨论,保持话题热度,必要时可借助已经享有口碑的影视剧,如《沂蒙》《沂蒙六姐妹》带话题宣传,提高影片的全民关注度。

四、品牌化传播,强化受众认同

品牌,是我们日常消费的产品,基于自身特色、质量和企业的营销操作,形成与同类型产品的差异化特征,并受到消费者认同后最终形成的。品牌建立后需要维护和延伸品牌。虽然电影属体验性消费产品,观众不可能反复观看同一部影片,但是电影上映取得优异票房和口碑之后,其中有一些品牌会具有可持续性。比如,导演、编剧以及演员等。一旦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他们自身便会形成品牌,并通过后续优质作品将这一品牌延续下去,成为票房或者收视率保障。

实现中国主旋律叙事电影突破的建国三部曲成功的共通之处之一在于导演、制片人的品牌效应。三部电影有相同的导演和制片人,黄建新和韩三平。黄建新曾担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拥有多部代表作品,如《十月围城》《湄公河行动》等,曾被中央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韩三平自带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标志,在圈内有着很高的话语权[5]。他们的存在,就是行走的品牌符号,让建国三部曲有了更高的期待值和关注度,附带强化观众认同、提升观影体验的效果。共通之处之二在于三部电影中选用了很多的老戏骨以及当代优质演员,演员的个人魅力也是一层品牌保证。此外,由于《建国大业》变革主旋律电影叙事方式,与商业片模式相融合,获得了票房的成功,也受到了观众认可。这让这部电影本身成为一个品牌,让作为延续的后两部主旋律电影《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之前的关注度和受众市场。

以反映沂蒙精神为主题的主旋律影视剧要进行品牌化传播,就要基于观众已经构建起来的品牌认知,借用品牌自身影响力进行传播。首先最好邀请有执导主旋律影视剧经验的导演、制片人,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养,且自身携带关注度。其次,选用优质演员,且不拘泥于传统主旋律作品要求长相相似的选角原则。在这个选秀火热、偶像频出的泛娱乐化时代,明星作为意见领袖、粉丝狂欢的中心,其自带的粉丝流量能转化为一定的票房。再次,可效仿建国三部曲,将影视剧策划为系列作品,在第一部作品中精心策划每一个部分,固定基本模式,在获得观众认可后,让自身成为品牌,让后续作品受益。

沂蒙精神作为中国优秀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谨记习总书记教诲,将沂蒙精神弘扬光大。而要让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影视剧取得良好传播效果,让沂蒙精神滋养中华民族甚至走出国门感染世界,必须从源头开始重视每一个环节:重视剧本写作,善用年轻化表达,讲好沂蒙故事;了解观众需求,重视观众偏好,提升观众观影体验;运用组合媒体传播,改善营销方式,提高信息送达率;沿用品牌传播,凭借导演、演员等自身的影响力,强化观众认同。总而言之,从传者到剧本、受众和传播渠道,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精心的构思、策划和创新,使之契合当代传播语境和社会心理,才能实现有效传播,这是所有主旋律电影都应该引以为鉴的地方。

猜你喜欢

沂蒙影视剧受众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