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县级融媒体现状与路径分析

2019-11-15王章倩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路径分析媒介融合

【摘要】2018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行了重要的指示,这一指示表明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融媒体中心建设将成为县级媒体未来工作长期方向和紧要任务。湖南素有“电视湘军”之称,更是率先在融媒介建设上抢占了先机,依托湖南省级融媒体建设,桂阳县为顺应融媒体改革趋势,在2018年5月,建设了桂阳县新媒体中心。本文拟以此为例,以小见大,对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媒介融合;县级融媒体;路径分析

桂阳县地处湖南省的南部,是湖南省十强县之一。桂阳县是郴州市下辖所有县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一个县。湖南省最早发展电视产业作为最早崛起的电视湘军中的一员,其自身就有着丰富的媒体建设经验,现在更是为县级融媒体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依托湖南省级融媒体建设,桂阳县为顺应融媒体改革趋势,在2018年5月,建设了桂阳县新媒体中心。本文将以桂阳县新媒体中心的建设为例,简析我国县级媒介融合的现状,虽然现有的成果值得肯定,但在县一级融媒体建设上也面临着许多发展上的困境,笔者拟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1. 县级融媒体现状分析

1.1 背景分析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媒介产业的迅速变革与升级,传统的新闻媒体行业在履行自身新闻价值、成为新闻舆论先锋的基础上,能否同时跟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满足用户的内容需求,是当前媒体建设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县一级的媒体由于技术条件、地理位置、政策扶持上多方面原因,在融媒体的建设上面临着更多的困境和更加严峻的考验。据统计,目前,湖南省、市、县一级的广播电视机构共有108家,其中县一级广播电视台共89家,占比为82.4%。县一级的融媒体数量多,层次广,建设起来有着相当的难度。

1.2 桂阳新媒体中心建设情况简析

1.2.1 基本情况简析

早在几年前,桂阳县两家传统的新闻媒体桂阳县广播电视台、桂阳县新闻中心进行了新媒体建设的初次尝试。在当前运行机构不变的情况下,这两家传统媒体建设了各自的新媒体的平台。但事实证明经过几年的发展,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资源整合分散、人才技术力量匮乏等原因,桂阳县新媒体建设的成效并不好。2018年5月,桂阳县顺应融媒体改革趋势,在郴州范围内先行试点,把桂阳县广播电视台作为平台,合并了桂阳县广播电视台、桂阳县新闻中心两家新闻机构,构建出“一台(桂阳县广播电视台)、一网(桂阳县新闻网)、一报(手机报)、一微(微信公众平台)、一端(新闻客户端)”的桂陽县融媒体建设格局。

1.2.2 桂阳新媒体中心建构模式简析:

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桂阳县不单单追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简单“相加”,而是进一步的“相融”。桂阳县以顶层设计为依托,加之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协调,整合平台设置。具体如下:

①采编体制上:桂阳县新媒体中心成立了专门的新闻编委会,由台长、分管台领导、总编室以及新闻栏目中心主任构成,新闻编委会下建立了各个栏目的分编室,编辑负责各平台内容的运营与编辑。运行机制上,呈现出台总编室主任主缆大局,台领导终审稿子,编辑各司其责进行发布,各个新媒体平台之间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共同搭建桂阳县融媒体中心的大格局。

②人才培养上:传统印象里,媒体从业者,特别是政府、事业机关单位媒体从业者就是拥有着“铁饭碗”。这会大大削减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桂阳县建立了新的融媒体人才保障激励措施,制定了相关一些列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及对应的薪酬分配体制。“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此外,为了让传统媒体的从业者更加适应时代环境,朝着融媒体记者转变,桂阳县积极开展座谈、培训、外出参观等多种方式为工作人员“加油”。

③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融媒体建设,基础设备的建设尤为重要。在县域内的新闻媒体机构,由于资金匮乏,基础设施相对也不完善。桂阳县针对此情况,采购了全台通文稿编审系统,添置了相关新媒体技术设备200余万元,集中对办公条件、编辑设备、播出设备、摄像设备实施了数字化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桂阳县融媒体矩阵。

④技术依托:“新湖南”客户端作为湖南日报社2015年8月上线的新媒体产品,下载用户累计超过1860万人次。“新桂阳”app客户端依托于此,在内容、技术、传播力等方面向“新湖南”客户端寻求强有力的支撑。

从挂牌成立到半年多来自己的实际运作与探索经验,桂阳县媒介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形态。截止2018年11月底,桂阳县新媒体中心基本形成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县级融媒体发展态势。据统计,新贵阳客户端用户已经达8万人次,天下桂阳公众号用户突破十万人。桂阳县新媒体中心在省级主要媒体发表的稿件达到了170篇。

2. 当前存在问题

在桂阳县融媒体建设发展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比于中央、省级的财力、政策支持,县级的融媒体会面临很多的困境,融媒体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2.1 行政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不能有效进行分工合作

目前,桂阳县级融媒体平台的运营管理情况出现了“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特征,平台与平台之间缺少联动性。在还未建立新媒体中心、刚建立桂阳县广播电视台、桂阳县新闻中心各自的新媒体平台,作为两家独立的行政单位,其各自的新媒体平台只是归属于各自单位上级管辖,缺乏合作与信息共享。去年5月建立的桂阳县新媒体中心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本质上是联合了桂阳县广播电台以及桂阳县新闻中心共同办公,并没有独立出相关的机构以及人员来对桂阳县的新媒体中心进行统一的新闻采编、后台运行工作。一方面,由于各个信息发布平台之间没有很好的统筹协调,导致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难以得到保障;其次,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的把关人这一重要职责难以在危机突发情况时发挥作用。

2.2 内容生产过于庞杂,难以进行持续优质的平台建设

2014年8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各级地方政府为了顺应政策的发展,纷纷开始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与发展,建立了各自的新闻网站、微博账号以及微信公众平台,报道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持续优质建设”的问题。笔者在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之后发现,光是一个县的新媒体矩阵可多达数十多个,数量庞大的背后是难以对新媒体平台进行优质持续的建设。举例,以“新闻信息的及时更新”这一项目来作为县级新媒体建设程度的考察指标,有16%的网站的个别栏目超过一个月未更新内容,这样没有办法向受众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推送。

2.3 人才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笔者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在县一级的新闻媒体机构,在融媒体建设的过程中,融媒体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当前,县域一级层面的媒体大多还沿袭着之前的人才管理模式,主要的组成成员为在编人员以及通过招聘进入媒体的无编制人员。而县级新媒体中心的建设与运营需要运营者为专业人员,掌握了解相应的新媒体技术,例如图片编辑、视频剪辑,开展多种类型的新闻报道方式,例如可视化新闻,直播技术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将新闻传播给受众。据了解。目前桂阳县新媒体中心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新媒体运营团队,也没有建立相关的人才引进措施,新媒体平台的运营人员多为兼职,即他们自身需要完成自己岗位的工作后再继续完成新媒体平台的任务,这样很难保证新媒体平台新闻推送的质量,无法生产出受众真正满意的新闻。

3. 我国县级媒介融合路径分析

3.1 发布地域性较强的信息

县级媒体其地理位置的接近性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好这一优势,有助于县级媒体突破重围、抢占市场高地。新闻价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新闻的接近性,县级融媒体中心所报道的信息是最接近受众的信息,有助于新聞媒介贴近群众的需求。因此,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应该以本地特色新闻的报道为主,加强地域性信息的收集,这样才能扩大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与影响力。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加大对于融媒体产品的创意研发,依托于现有的新媒体技术,探索短视频、AR、VR、H5等新型融媒体产品与接近性内容的融合,以创新型手段来呈现新闻报道内容,提高县域年轻受众的用户黏度,扩大县域融媒体传播的影响。

3.2 政策扶持与机构改革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支持,并没有必要同时在各个县开展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大范围内的铺陈展开建设会损耗大量的资源,应当先建立代表性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为试点,再依据该试点的运行情况向其他各县推行,以点带面直到全面覆盖。中央以及省市的管理部门应当从顶层设计入手,根据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现状,对县级融媒体建设进行扶持,或提出解决政策或方案,政策与方案上要从机构编制、人员配置、建设标准这几个方面作为扶持县级融媒体发展的指标。

3.3 发挥行政机构服务性的特质,做舆情上传下达的窗口

传统政策传达采用层级式传播,从中央一级再到省、市、各地方最后传达到县域一级。也因为地域、空间等问题,这一过程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物力,县级融媒体正是降低此类信息传播成本的有效途径。县级融媒体的建设除了做好新闻工作之外,由于其特殊的地域;性,能够帮助县域媒体及时的获取到公众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发展群众服务性的公共服务职能。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中,能够发挥行政机构服服务性的特质,能做好舆情上传下达的窗口,利用现有的新媒体技术,创建县级公共服务平台,将传统的办事大厅“窗口”改成网络上面向公众的“窗口”,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成为政府舆情传达的得力帮手。

参考文献:

[1]朱春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坐标、发展机遇 与路径创新[J].新闻界,2018(9).

[2]谢新洲、黄杨.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J].中国记者,2018(10).

[3]朱春阳、刘心怡、杨海.如何塑造媒体融合时代的新 型主流媒体和现代传播体系[J].新闻大学,2014(6).

[4]黄楚新、彭韵佳.2017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J]. 现代传播,2018(4).

作者简介:王章倩(1995—),女,汉族,湖南省郴州市。研究生,媒介经营与管理,贵州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县级融媒体路径分析媒介融合
加强全媒体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县级融媒体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级融媒体广播新闻报道转变思路分析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