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VO4/rGO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O2研究

2019-11-15李书文汪铁林

无机盐工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复合物光催化表面积

李书文,周 严,汪铁林

(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205)

二氧化碳(CO2)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1],也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能源供应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因此从大的排放源捕集CO2并将其加以资源化利用,是降低碳排放的一条有效途径。自1979年T.Inoue等[2]首次报道了在水溶液中利用二氧化钛(TiO2)等无机半导体光电化学还原CO2制备有机物以来,利用太阳光催化还原CO2被认为是一条可同时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绿色途径。

钒酸铋(BiVO4)因其具有禁带宽度窄、化学稳定性好和无毒性等优点[3],在可见光分解水[4-5]、有机污染物降解[6-8]和 CO2光催化还原[9-10]等方面得到广泛研究。近年来,碳/半导体复合物不断应用到光催化材料中,以克服光生载流子快速复合和半导体表面吸附能力较弱的缺点[11-12]。在碳材料中,石墨烯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和载流子迁移速率高等优异性能[13],因此石墨烯与半导体的复合材料可望提高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BiVO4/rGO复合材料用于光催化的报道,但用于CO2光催化还原的研究较少。本文分别以五水硝酸铋为铋源,偏钒酸铵为钒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颗粒状单斜相BiVO4/rGO复合材料,同时在相同条件下制备了单斜相纯BiVO4催化剂。采用拉曼光谱、XRD、SEM等对所制备的材料做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石墨烯的引入对BiVO4光催化还原CO2性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原料与试剂

五水合硝酸铋、偏钒酸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柠檬酸三钠、浓硝酸、乙醇(CH3OH)、氢氧化钠(NaOH),以上均为分析纯,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钒酸铋的制备

用电子天平称取0.585 g偏钒酸铵溶解于10 mL浓度为2 mol/L NaOH溶液中,待偏钒酸铵完全溶解后加入30 mL浓度为2 mol/L的氨水和0.735 g柠檬酸三钠,再加入15 mL配置好的0.03 mol/L的CTAB溶液并搅拌均匀,得到溶液A。将2.452 g五水钒酸铋溶于10 mL浓度为4 mol/L硝酸溶液中,超声30 min,得到溶液B。将溶液B倒入溶液A中,加入10 mL无水乙醇搅拌均匀,超声30 min后将其转入不锈钢材质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水热釜中,在120℃下反应6 h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后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将固体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80℃下干燥12 h,得到BiVO4催化剂。

1.3 钒酸铋/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14]。用电子天平称取0.585g偏钒酸铵溶解于10mL浓度为2 mol/L NaOH溶液中,待偏钒酸铵完全溶解后加入30 mL浓度为2 mol/L的氨水和0.735 g柠檬酸三钠,再加入15 mL配置好的0.03 mol/L的CTAB溶液并搅拌均匀,得到溶液A。将2.452 g五水硝酸铋溶于10 mL浓度为4 mol/L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石墨烯,超声30 min,得到悬浮液B。将悬浮液B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倒入溶液A中。再向混合液中加入10 mL无水乙醇,超声30 min后将其转入水热釜中,在120℃下反应6 h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并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将固体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80℃干燥12 h,即可得到BiVO4/rGO复合物。将加入不同质量石墨烯的BiVO4/rGO复合物记为BG-X,其中X为石墨烯的加入量。如BG-1即石墨烯的加入量占复合物理论生成量的1%,其他类推。

1.4 钒酸铋/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表征

利用Nicolet-6700型傅里叶红外谱仪测试所制备材料的红外光谱图。采用DXR型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对石墨烯特征峰做分析。采用XD-5A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测定样品衍射谱图。采用Cary 300型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BaSO4为参比)测定样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采用JEM-2100型透射电镜和JSM-5510LV型扫描电镜观测样品的表面形貌。采用ASAP-2460型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对所制备材料比表面积进行测定。

1.5 光催化还原CO2实验

光催化还原CO2反应在LY-GHX-Ⅱ型光化学反应器内进行。采用最大功率为1000 W的可调功率氙灯作为光源。为了保持溶液温度恒定,将循环冷却水的温度设置为15℃。取一定量催化剂超声分散在250 mL浓度为1 mol/L的NaOH溶液中,以400 mL/min的速率通入高纯CO2气体0.5 h至溶液达到吸附平衡,溶液中CO2达到饱和,再将溶液转移到光反应器的冷阱中,在氙灯照射下反应,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并立即采用气相色谱GC7900(PEG-20M毛细管柱,FID检测器)分析。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材料相和化学结构分析

图1 BiVO4和BG-3的XRD谱图

图1为BiVO4和BiVO4/rGO复合材料的XRD谱图。由图1可知,纯BiVO4的所有衍射峰与单斜白钨矿型BiVO4的标准卡片(JCPDS 14-0688)基本吻合。BiVO4/rGO复合后峰型基本没有改变,说明石墨烯的引入对BiVO4的晶型影响较小,复合材料中钒酸铋的晶型仍然是单斜白钨矿型。同时,对于BiVO4/rGO复合材料未发现氧化石墨烯(GO)在2θ=12°左右(001)晶面的特征峰[15],说明在 BiVO4/rGO 复合材料中氧化石墨烯被还原。

图2为氧化石墨烯和BiVO4/rGO复合材料拉曼光谱图。由图2可知,氧化石墨烯的特征峰出现在1350 cm-1和1587 cm-1附近,分别对应着D峰和G峰[16]。D峰代表的是石墨烯中sp2杂化碳原子环的环呼吸振动模式,反映了碳晶格的缺陷和无序。G峰代表的是石墨烯中sp2杂化碳原子的面内振动模式。通常以D峰与G峰的积分强度之比(ID/IG)来评估石墨化程度和sp2区域尺寸的大小。ID/IG越小,石墨化的程度就越好[17]。对于经过热处理后的BiVO4/rGO复合物,ID/IG的值显著减小,反映了复合材料中氧化石墨烯的还原。

图2 氧化石墨烯和BG-2的拉曼光谱图

红外光谱结果可以进一步证明,BiVO4/rGO复合材料中氧化石墨烯被还原。图3为氧化石墨烯、BiVO4、BiVO4/rGO 复合物(BG-1 和 BG-3)的红外光谱图。从图3可见,纯BiVO4的特征峰出现在693.0、1624.8、2924.2、3445.9 cm-1,其中,1624.8 cm-1和3445.9 cm-1分别对应着H2O分子的弯曲振动和伸缩振动,2924.2 cm-1对应着C—H键的伸缩振动,693.0 cm-1对应V—O键的蓝移[18]。氧化石墨烯的特征峰出现在 1162.7、1618.4、1733.0、3435.9 cm-1,与纯BiVO4类似,1618.4 cm-1和3435.9 cm-1分别对应着H2O分子的弯曲振动和伸缩振动,1162.7 cm-1为氧化石墨烯分子中C—O键的伸缩振动峰,1733.0 cm-1是 C=O 双键的伸缩振动峰[19]。 BG-1、BG-3的红外光谱图与纯BiVO4相比,特征峰相同,但峰的强度比纯BiVO4要小;而与纯氧化石墨烯相比,1733.0 cm-1处的峰则完全消失,表明在水热处理后氧化石墨烯被还原。

2.2 材料表面形貌和表面积分析

采用SEM和TEM对所制备的BiVO4及BiVO4/rGO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做了表征,结果见图4。从图4a~4c可以看出,合成的BiVO4呈不规则颗粒状(长为 500~700 nm,宽约为 500 nm),且相互聚集并堆叠成紧密的多孔状结构。从图4d可以看出,BiVO4/rGO复合物中,BiVO4颗粒散落在表面皱褶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上,且纯BiVO4与复合物中BiVO4的形貌及颗粒尺寸均相似,说明引入氧化石墨烯对钒酸铋合成的形貌未造成影响或影响较小。

图 4 BiVO4及 BG-3的 TEM 照片(a、b)和 SEM 照片(c、d)

采用氮吸附脱附实验对样品的孔径及比表面积做了测试,结果见表1。采用BET法计算,纯BiVO4的比表面积为1.93 m2/g,BiVO4/rGO复合物的比表面积随着石墨烯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少量氧化石墨烯的引入有助于颗粒状BiVO4的分散,较大幅度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表1 BiVO4及BiVO4/rGO复合物的比表面积

2.3 材料光吸收特性

图5为BiVO4、BG-1和BG-3催化剂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由图5可以看出,纯BiVO4在可见光区吸收较弱,而BiVO4/rGO复合物BG-1和BG-3的可见光响应显著增强。BiVO4、BG-1和BG-3的吸收带边分别约为 550、600、700 nm。BG-1和 BG-3较之纯BiVO4,吸收发生了明显的红移。根据图5所示的吸收光谱图,经计算[20]可得 BiVO4、BG-1 和BG-3的禁带宽度分别为 2.35、2.09、1.90 eV。

图5 BiVO4及BiVO4/rGO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2.4 光催化还原CO2实验

光催化还原CO2实验前,分别做了3组对照实验:1)用氮气替代 CO2做光催化实验;2)无 BiVO4催化剂做CO2直接光解实验;3)无光照的暗态实验。以上3组实验均未检出含碳产物,说明后续实验中除CO2以外的含碳物质均可认为是CO2光催化还原的产物。

BiVO4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将水溶液中CO2还原为甲醇或乙醇,可能的机理是CO2在BiVO4催化剂表面接受光生电子形成C1中间体,再生成甲醇[22]。如果产生的C1中间体量大,则会通过二聚反应生成乙醇[23]。本实验中,CO2光催化还原产物主要为甲醇,可能是反应体系中碳源有限,不足以产生大量C1中间体所致[22]。另外BiVO4催化剂结构不同也可能导致产物不同。

图6为分别以纯BiVO4和含不同量氧化还原石墨烯的BiVO4/rGO复合物为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2生成的产物甲醇量随时间的变化。各组实验催化剂加入量均为0.3 g,氙灯功率为1000 W。从图6可以看出,石墨烯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BiVO4光催化还原CO2的性能。BG-3催化剂在光催化还原CO2反应6h后生成的甲醇量最高,为513.1μmol/L,比纯BiVO4在相同条件下高73.6%。BiVO4催化剂中引入少量石墨烯可以显著提高其光催化还原CO2的能力,可能是引入石墨烯使催化剂的表面积增大从而利于CO2吸附到催化剂表面,半导体催化剂禁带宽度变窄从而对可见光响应增强,以及电子-空穴分离效率提高所致[21]。但继续提高催化剂中石墨烯的引入量,甲醇产量却随着石墨烯引入量的增大而降低,可能是由于过多石墨烯的遮光作用导致光吸收效率降低,从而使BiVO4/rGO复合物光催化活性降低。

图6 不同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2为甲醇产量

图7 BG-3催化剂在不同使用量下甲醇产量

光催化还原CO2反应中催化剂用量对光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其他反应条件一致,而仅仅改变催化剂用量的情况下,催化剂BG-3用量对甲醇产量的影响如图7所示。由图7可看出,随着BG-3用量的增加,甲醇产量逐渐增大,使用量为0.3 g时光催化还原CO2效率最高,进一步增大用量则甲醇产量反而下降。一方面,这是因为石墨烯引入量增加提高了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度,有利于获得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了光催化反应活性。另一方面,当石墨烯引入量超过一定比例后,在催化剂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活性组分BiVO4的量就会大大减少,催化剂的总体活性也会变小,导致甲醇产量降低。其次,当催化剂用量过大时,溶液的透光性逐渐减弱,单位时间内接受光照的催化剂变少,光生载流子量降低,从而导致光催化效率下降[23-24]。

催化剂寿命是影响其未来工业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考察BiVO4/rGO催化剂的光稳定性,先后做了3次反应条件不变的光催化还原CO2的实验,实验所用的催化剂均由上一次实验后的催化剂经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后得到。图8是BiVO4稳定性实验结果。由图8可见,3次重复使用后该催化剂活性变化主要由实验误差引起,没有明显失活,表明所制备的BiVO4/rG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

图8 BG-3重复使用甲醇产量图

3 结论

采用水热法分别制备了颗粒状单斜相BiVO4和BiVO4/rGO复合物。在氙灯照射下,所制备的BiVO4及其复合物能选择性将CO2还原成甲醇。BiVO4/rGO复合催化剂较纯BiVO4具有更高的光催化还原CO2的能力。BiVO4催化剂中石墨烯的引入量和催化剂用量对其光催化还原CO2生成甲醇具有显著的影响。还原氧化石墨烯引入量为3%(质量分数)时BiVO4/rGO复合催化剂活性最高,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引入降低了BiVO4的禁带宽度,增大了催化剂比表面积,且有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可能是其促进BiVO4光催化还原CO2性能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复合物光催化表面积
碳量子点黄芩素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巧求表面积
氟代六元氮杂环化合物与水分子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两步机械球磨法制备M/TiO2复合薄膜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卤代烃与小分子弱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钨酸铋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钛光催化产生超氧自由基的形态分布研究
表面积是多少
表面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