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1例老年中毒患者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9-11-14杨碧兰林勇孙国刚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毒物中毒老年人

杨碧兰 林勇 孙国刚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1]。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中毒病例也在逐年增加。为了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减轻疾病困扰,构建和谐社会。现将盐亭县人民医院肾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年龄>60岁的急性中毒危重入院患者。排除标准:凡年龄<60岁的中毒患者。选择盐亭县人民医院肾内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的101例老年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52例(51.49%),女性49例(48.51%);年龄61~93岁,平均(72.7±8.0)岁。所有老年中毒患者均来自县城以外的乡镇和农村,人均住院3.83 d。各中毒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第8版[2]诊断标准。

二、方法

统计并记录101例患者的基本信息、中毒途径、毒物种类、中毒原因,并对其占比进行分析。总结中毒原因及救治方法、临床转归,进行对策分析。

三、统计学分析

应用Excel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结 果

101例老年患者中,服毒自杀57例(56.44%),误服药物、毒物13例(12.872%),皮肤吸收中毒10例(9.90%),饮酒过量6例(5.95%),吸入性中毒6例(5.95%),中药炮制不当9例(8.91%)。通过院前、院内各项急救措施、细致观察、精心护理,100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见表1。针对不同的原因、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措施。

表1 101例患者中毒原因分析[例(%)]

(一)中毒途径

101例老年中毒患者中毒的途径为口服85例(84.16%),皮肤吸收中毒10例(9.90%),呼吸道吸入6例(5.94%)。

(二)毒物种类与占比统计

毒物种类分为药物或农药、鼠药、酒精、一氧化碳、乌头碱,见表2。

表2 101例患者中毒毒物种类

讨 论

一、中毒原因分析

(一)饮酒过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使胃排空速度减慢。饮酒后,造成酒精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吸收增加。由于肝脏的解酒能力下降,有时还有一种不服老的劲头,就使得老年人容易酒精中毒。

(二)吸入性中毒

老年人内分泌系统老化,甲状腺逐渐发生纤维化、细胞浸润和结节化,甲状腺功能减退,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因而老年人大多怕冷。还有绝大多数老年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在冬日取暖时,通风不良或含碳物质燃烧不充分时,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三)误服药物和毒物

老年人的感觉器官逐渐衰退,造成听力、视力、嗅觉、味觉的减退,再加上中枢胆碱能递质系统的功能减退,导致记忆力减退,有时很难明确区分一些相似度较高的物品。另外,服药不规律,短时间内多次服药等也会引起中毒。

(四)中药炮制不当

此类中毒常见的是乌头碱中毒。乌头是川乌和草乌的统称,因其有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肩周炎等风湿病和腰椎骨质增生引起的腰痛坐骨神经痛。两者毒性较强,需经专业技术人员炮制后方可入药。

(五)皮肤吸收

由于在喷洒农药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当或用手直接接触农药或杀虫药,造成农药由皮肤吸收而中毒。尤其是天气炎热时,从事上述工作,可加速毒物的吸收,从而加重中毒的程度。

(六)自杀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老年中毒患者仅自杀这一项原因而导致中毒的百分率是非常高的,占56.44%,由此可见,关心、关爱、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已刻不容缓。

根据WHO/中国卫生部精神卫生高层动员会(1999)资料显示,中国年自杀率已高达22.2/10万,中国64~75岁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为47.8/10万,位居世界第4位,我国平均每年老年人自杀死亡人数达4万人[3]。

自1987至 2014年近28年来我国55岁以上老年自杀人口(占自杀总人口)比例,从1987年的27%增长到1999年的40%、2005年的50%,2010年一度上升到65%,接着稳定在60%左右[4]。

二、中毒的诊治

(一)中毒的诊断

急性中毒的诊断主要根据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5]。

(二)中毒的救治

救治原则:(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并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2)迅速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3)促进吸收入血毒物清除。(4)解毒药物应用。(5)对症治疗与并发症处理[6]。(6)器官功能支持与重症管理[6]。

三、老年人自杀性中毒的常见原因与对策

老年人自杀原因有很多,这些原因非常复杂且相互关联。原因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1)文化程度普遍低、性格内向、心里压力太重,出了问题不愿向他人寻求帮助。(2)无法排解心里烦恼。(3)自杀工具容易获得,如各种杀虫剂、灭鼠剂、镇静剂、安眠药的销售无严格限制,容易购买。农药在我国农村普遍使用,为有心理危机老人服毒提供了便利,是农村老年人自杀最容易获得的工具[7]。

最常见的自杀原因为疾病负担、心理问题及经济负担。需要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分析导致自杀行为的具体原因,才能明确护理干预的方向,制定出完善的干预措施。

(一)疾病负担及对策

老龄化是人类面临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组织、器官会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8]。如果身患一些常见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病程长,预后差,既加重了生活的压力,又降低了生存的质量。如果再受到家人的歧视或抱怨,老人就会失去生存的勇气,选择轻生。

随着机体的不断衰老,老年人心理上的负面情绪与日俱增,我们应当充分理解、宽容和尊重。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由复杂原因所导致的,是由长期生活经历、工作环境以及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造就的。对于体弱多病、自理能力下降的老人,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策略性地告知疾病的相关情况,并需要取得家属的配合,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到疾病的治疗、护理工作中来。同时应注意护理安全,防跌倒、坠床,按时协助患者翻身。

(二)心理问题及对策

老年期的心理伴随生理机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使心理防卫机制下降、减退。使他们变得敏感、易怒、固执、焦虑,甚至自卑、抑郁。加之老年人思维固化,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由于该县地处川西北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绝大多数家庭的子女都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只剩下老年人。长期的孤独、寂寞,容易让老人悲观、厌世。世界各地老年人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抑郁症发病率最高(16%~26%)。首先,应严防院内再次自杀;其次,告知所有医护人员及家属避免自杀促发因素。

应指导家属多倾听老人的内心感受,多陪伴、多交流、多鼓励,真正从心理上、精神上去关心老人,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尊重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隐私。对于存在心理疾患,特别是抑郁症患者,更应重点观察病情变化。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治疗性的沟通技巧,耐心、真诚地关心患者,缓解其内心的消极情绪,让患者充分表达内心感受,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出院后鼓励子女与老年人同住,这样不仅可在生活给予照顾,同时还可在精神上给予关心。对于如孤独、空巢、自卑、焦虑等较轻的心理问题,应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老年期必须面对的问题,积极回归社会。子女关心,注重精神赡养。寻求社会关注、支持。严重焦虑者应遵医嘱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

(三)经济压力及对策

大多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逐渐下降,创造财富的能力逐渐丧失。由于自身疾病的困扰,经济来源减少,而支出增加,使家庭的负担加重。患者不想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而选择自杀这条路。

对于存在经济困难者,应想办法解决家庭的经济问题,通过积极寻求来自家庭成员及社会层面的资助,如子女、亲属以及县、镇、乡的民政部门等。必要时,可向医院相关部门申请减免相关费用。

上面提及的三个原因,看似孤立,实则三者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本组中63%的老年患者有自杀行为,首选药物或毒物作为自杀方式,所以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首先,毒物可由生产组或社区统一存放、保管;其次,家属监督服药;最后,不存放过多的药物,以杜绝或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对于老年人自杀问题,建议发挥政府、基层卫生机构和社区的作用,加强对老年人自杀的干预。

当前农村老年人自杀问题是中国自杀预防与干预工作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家庭、家族、村组、民间组织和国家等支持主体的缺位或支持不足是导致农村老年人陷入困境后选择自杀的深层原因。更为根本的是,农村社会近几十年来所遭遇的制度与文化变迁,使得农村老年人丧失了可以获得任何支持的权威和权力。农村老年人自杀问题的治本之策,是要强化村组集体的社会服务功能[9]。

四、其他中毒的安全教育对策

(一)醉酒中毒的对策

告知老年人的生理变化,适量饮酒,家人加强监督。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对策

老年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一氧化碳中毒后症状较重,并发症较多。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一氧化碳中毒的老年患者护理时,要更加细心,一定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监测好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生病情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有效的抢救及治疗,做好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于早期给予高压氧治疗,预防一氧化碳迟发性脑病发生[10]。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室内明火取暖、煮食时,注意通风安全,勿密闭门窗。安装燃气热水器时,一定要安放在室外通风的地方。使用天然气,开关要完全打开,让天然气充分燃烧,小火燃烧不充分,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睡觉前或有睡意时,应关闭取暖设施。避免再次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三)误服毒物的对策

临床上遇到PT、APTT延长,血小板正常或轻度异常,且无出血性疾病的既往史及家族史的出血患者,均需考虑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可能,应仔细询问病史,如为群体发病,则应将中毒放在重点排查的首位,必要时可用维生素K诊断性治疗,提高中毒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率[11]。

告知家属,严格加强毒物管理,妥善放置,相似的常用药物、毒物要标识清楚,最好放置在老年人不易触碰到的地方,必要时上锁;经常反复告诉老人,切勿捡食掉落地上物品,可能是属于社区或单位组织集中投放毒鼠物。

(四)中药炮制不当的对策

切勿盲目相信偏方,懂得科学用药,尤其是有毒中草药,应谨慎行事,要咨询医师或药剂师。

(五)皮肤吸收的对策

要想防患于未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宣传,尤其是在喷洒农药时,应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防护服,最好在阴天作业,勿用手直接接触毒物。

五、总结

通过对101例老年急性中毒患者的中毒原因分析,发现服毒自杀最多,导致自杀的原因主要有身体疾病、心理疾患、经济问题;其次是意外中毒,包括误服、皮肤吸收、中药炮制不当、一氧化碳中毒;最少是酒精中毒。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轻者致残、致死,重者严重危害社会安全,所以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使全社会充分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强调经常性的安全与健康教育,真正实现六个“有所”的老年保健目标和健康生活引导,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教[12]。

猜你喜欢

毒物中毒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颗粒可燃毒物空间自屏效应分析研究1)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中毒
毒物分析鉴定的评析及其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