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2019-11-14田晓雅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710127

新生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士大夫传教士科学技术

田晓雅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安 710127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对我国翻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在16世纪末之前我国就有了科技翻译,但内容零散也并未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与广泛传播,所以科技翻译也并未得到发展,直到欧洲文艺复兴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至17世纪西方科学技术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宗教信仰,向中国派出了许多传教士,随着基督教传教士的入华传教以及对科学感兴趣的中国士大夫的努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始逐渐传入中国,不仅加快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还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

一、明末清初科技翻译发展的历史背景

明末清初时期,西方的科技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逐渐强大起来,同时期的欧洲各国迈入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开始萌芽,西方的近代科学体系开始逐步形成,由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取代了天主教的地位,所以天主教派开始向东方扩展自己的势力,派遣许多传教士走向东方。其中有名的西方传教士代表利玛窦通过把西方宗教教义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以及把自然科学技术与宗教思想结合起来的传教方式,在中国大力传播西方宗教思想。而这一时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一次倒退,当时满人入关为了加强对汉民族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针,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发展的昏暗时期,这也使科技翻译难以有进一步的发展。这时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本国传统文化,希望了解外部世界的发展状况,所以具有深厚科学知识基础的中国士大夫开始和西方传教士结合起来共同翻译西方自然科学。以上因素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由此产生。

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成为发展高潮的原因

当时科技的发展状况的需要。

中国古代科技自从北宋之后就一直停滞不前,直至明末时期,大批科技著作消失,而且社会上仅存的科学著作也较注重实用性,缺乏理论方面的阐释,而西方的科学著作擅长严密的逻辑论证,在数学演算方面也很精确,所以这对当时的中国科技人员来说就有很大的吸引力。

统治阶级的推动。

明末时期中国遭受边境的不断威胁,并且这一时期兵变频繁,所以统治阶级对具有巨大威力的西洋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有利于科技在中国的发展。

西方传教士的推动。

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以后,发现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发展中地位很高,这就增加了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难度。所以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通过观察开始以将自然科学与西方宗教以及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教。虽然他们的宗旨是为西方资本主义服务,但是在向中国介绍科技作品的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

中国士大夫的推动。

明末清初,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中国出现了许多热衷于向西方学习的开明的士大夫。他们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向西方的传教士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发展中国的国家力量。这是科技高潮的一出现的重要原因。

三、明末清初时期科技翻译的特点

从译者方面来看,明末清初时期对西方科学著作进行翻译的译者大部分都是中国士大夫和来中国进行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士。大部分科技著作的翻译都是由两者合作进行的。

从选材方面来看,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内容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几乎涵盖了各方面的自然科学,例如,地理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医学、军事技术、农学、水力学等,此外,还有少量关于哲学、文学、语言学以及其他宗教类文献等。

从翻译的方式和途径来看,这一时期的翻译方式基本上是由来华传教士口授、中国人笔录共同完成的。当时这种“口授笔录”的合译方式因能弥补传教士汉语的不足以及中国人对外语的生疏,所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得到改变。

四、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的发展促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再加上之前中国自身在科技方面也略有发展,这就使明清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得到一定提高,但当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提高了中国的科学技术,中国科技发展有了转变。

中国耶稣会的首任会长利玛窦在明朝万历年间向中国人展示了《山海舆地全图》,西方近代科学中的地理学由此传入中国。此外,西方传教士金妮阁带来了西方书籍余部,包括文、理、医、法、教、道等六个方面的书籍。当时曾有杨廷筠等人对这些书籍进行了翻译。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共同翻译的西方科学典籍非常多,例如,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录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此外,《火攻略要》一书中就介绍了子弹和地雷的制造法等(谢天振等,2009:112-114)。这一时期的科技翻译不仅促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而且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明清时期的科技翻译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还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与历史的进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在西方科学技术引进中国之前,中国不仅在科技上处于蒙昧状态,在思想上也处于愚昧时期。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天圆地方”一直被认为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中国士大夫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天下观”。虽在明末时期西方地理学知识传入中国之前,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使中国人对世界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与认识,但是并没有完全破除中国人原来固有的封闭的思想观念。直到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向中国人展示了《山海舆地全图》,让中国大部分士大夫感受到了西方学术的先进性,这让中国士大夫和一些先进的中国学者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观念,引发了延续一个多世纪的思想历程(谢天振等,2009:112)。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还促进了我国工业文明的发展。

这一时期翻译过来的科学技术典籍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发展。许多先进的发明促进了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的进步,这些技术进步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保障。除此之外,有的学者认为科技翻译不仅使国人学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能有效创造出珍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士大夫翻译这些科技著作的同时还传播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思想,这就冲击了在中国存在已久的唯心主义的观念,也就更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明朝时期中国推崇的程朱理学这种学术思想已开始失去它这种崇高的地位,而从西方传来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使国人的思想发生了变革(夏婷婷,2014:128)。所以,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不仅为中国引进了先进科学技术,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

五、总结

我国的科技翻译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不仅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还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掀起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浪潮,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了我国近代科学技术以及学术界的向前发展。现如今,为了使科技翻译更好的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中国在培养越来越多的翻译人才的同时应注重引进最先进的科技文献,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提高科技翻译的质量,让科技翻译再次带动我国的发展,增强我国的国家力量。

猜你喜欢

士大夫传教士科学技术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山君有感于礼
阅读拙著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美国传教士镜头下的宁夏
60岁再创业邰中和当“光的传教士”
传教士进驻以军鼓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