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阳糕和浑水汤圆

2019-11-13■陶

红岩春秋 2019年9期
关键词:浑水苞谷重阳节

■陶 灵

川江一带的童谣唱道:“重阳不推粑,老虎要咬妈。”粑,方言,指饼、糕之类的食物。推粑,意思是用石磨推了面粉后,蒸糕吃。小时候嘴馋,好像每过一个节气,都可以念出一句带吃的歌句来。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时已过了秋收,谷子归了仓,农家柴火灶旁堆满了稻谷草。在重阳节到来的两三天前,外婆用烧过的稻草灰兑了水,再滗出来,然后混合泡上几斤大米和苞谷籽。稻草灰水每天换一次,重阳节的头天,再换成清水泡一晚。第二天早晨,捞起大米和苞谷籽,透洗几次后,用石磨推成面浆。由于大米和苞谷籽已泡涨,水分多,石磨推起来不很费力,农家人称“推水磨”或“湿磨”。

稻草灰黑乎乎的,我总觉得不干净。外婆说:“稻草灰水泡了,蒸的粑粑泡软,才好吃。”长大后我才明白,稻草灰含碱性,有发酵的作用。后来,我在渝东南一带看见苗家人做豆腐丸子,也将其放进火铺的草木灰里,过一会再取出来洗净。这种豆腐丸子在肉汤里越煮越嫩,味鲜可口。

石磨推出来的大米和苞谷面浆,可蒸重阳糕和做浑水汤圆。糕,取“高”之谐音。因为在民间,重阳节有登高辟邪的习俗。相传一位古人的家乡出了瘟魔,危害乡民,于是决定外出找仙长学道降魔。一天,仙长说:“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去,叫乡民每人手拿一片茱萸叶子登上高处,瘟魔就不敢靠近了。”从此,人们戴着茱萸叶和籽做成的香囊,在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便兴起和流传下来。

重阳糕可做成多种花样,加入菊花瓣的叫菊花糕,因菊花开在九月,象征长久;放有红糖的称甜糕,寓意日子红火、甜蜜。重阳糕还可做成九层宝塔形,每层夹核桃、栗子、大枣等干果,名节节花糕,寓意“节节高”。糕里混有苞谷面,蒸出来黄灿灿的,我们细娃儿又唱道:“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金黄黄。”

做浑水汤圆,是把磨出来的面浆搅成稠糊状,再搓成一个个汤圆,放入加有温水的铁锅中。因为不是糯米做的,这种汤圆不包馅。又由于加了苞谷面,煮的时候不仅成不了形,水还会浑成黄汤汤,外婆就称之为“浑水汤圆”。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浑水汤圆”?小时候心里只装着吃,没有问外婆。如今外婆走了,妈妈也走了,问过几个健在的老辈人,都说不清。我查阅家乡渝东北地区的多部地方志,只是《万县志》里有记载,但也没写明重阳节吃“浑水汤圆”的寓意是什么。

中国人吃汤圆,最大的心愿是“团圆”“圆满”。我想,再没有什么理由和寓意比这更好更重要了。“过了重阳,火炉进房。”重阳节后,天渐渐冷起来,一家大小曾经“围炉夜话”的团圆日子,是那么温暖、幸福。

猜你喜欢

浑水苞谷重阳节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背苞谷
重阳节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
重阳节
搓苞谷芯治愈肠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