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9-11-12王江红

报刊精萃 2019年3期
关键词:弹力升华实验

王江红

新疆阿克苏库车县实验中学 新疆 库车 842000

引言: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学不仅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还应该注重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启发式教学是立足于教学目标与素质培养目标进行的一种常见的物理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对促进和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是毋庸置疑的,基于此,笔者展开初中物理课堂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一、借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式教学是立足于教学目标与素质培养目标进行的一种常见的物理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的起点就是运用奇妙导入,激发学生新知探索欲望。教学时,教师应运用启发式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教师创设有趣的导入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情境导入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例如、生活话题导入、演示实验导入、研究成果导入等,需要注意的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物理《弹力》相关知识时,为使学生掌握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掌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以及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笔者采取生活话题方式进行导入:首先,用多媒体呈现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跳跃到空中时的图片,并提问学生:“撑杆跳高为什么比普通跳高跳的高,他借助了什么”然后让同学进行做一做(用力分别挤压橡皮泥、拉皮筋、拉弹簧、橡皮筋),并提问:“松手后,拉弹簧、橡皮筋、橡皮泥与原来有什么不同,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想一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这堂课结束后,学生反映良好。可见,结合启发式导入方法,将教学着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发展思维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生也能根据教学情境,通过观察、联想等活动,进行互助交流和实践探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精讲点拨,引导科学分析

导入是启发式教学的第一阶段,知识的精讲点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这一阶段学习知识达到成熟阶段。在第一阶段的重点呈现以后,教师将相关联的知识、方法,通过生动、精要地讲解,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不断呈现出来。精讲点拨过程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方法,需要运用水到渠成的引导策略,引导学生自觉发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胆识与勇气,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思考与建构知识网络。知识的精讲点拨是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理清分析思路,重难点点拨,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方法与思维,引导学生科学分析,有效提升。例如,学习“弹力力”相关知识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摩弹力形变的影响因素以及弹力伸长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原长”、“拉力”因素的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启发思维,从小型演示实验中发现规律,从自主探究实验中得出结论(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学习“摩擦力”相关知识时,关键点也是需要学生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师进行疑难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核心,展开实践探索与互助交流,从而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增强物理学科素养。

三、巧妙设置疑问,注重思维逻辑

学生的思维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而提问应该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过程。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启发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是实现启发式教学的过程。在教学主体上,应该形成以学生为本,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教学核心;在教学结构上,应该形成以师生互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对话、讨论的方式,教师有意制造思维障碍,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完成探索和发现,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例如,学习“升华和凝华”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巧妙设置疑问。““雪”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放在衣服中的樟脑球慢慢的变小,为什么?会熔化成液体吗? ”学生根据已有认知,回答出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相关问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实验、实验分析与总结等一系列过程,进一步学习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相关知识。在实验探究了升华和凝华相关规律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方法与思路,学生展开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得出“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的规律。通过启发式教学思路,巧妙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四、重视精简小结,构建知识体系

精简小结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鉴于学生自主探索结果的心理,教师引导学生剖析错漏、归纳分析、推导结论,具体、科学、系统地领悟知识的内涵与形成过程。例如,在学习“分子热运动”相关知识时,借助探究活动“二氧化氮的扩散”,猜想“气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个的分子间是否有间隔呢?”。再结合“酒精与水混合的实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现象分析与观察总结,得出探究结论:“物质是由保持物质特性的很小微粒构成的,但分子间有间隙”通过精简小结,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升。

五、总结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模式应该是坚持学生在教师的启指导下,发现思路、寻找方法、探究路径、构建体系,从而强化自身的物理学学科素养,提高并发展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弹力升华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贪吃蛇升华记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计数问题”中的思维方法提炼与升华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弹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