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平稳定而有力的过渡
--2019 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2019-11-12胥照方

报刊精萃 2019年3期
关键词:百味审题江苏

胥照方

江苏省东台中学,江苏东台 224200

一、追求文化的多元思考

2019 年高考江苏语文卷贴近生活实际,能触动考生情思,充满时代气息,在语言运用中考查语文素养。小说阅读《表妹》于人物对话中折射人物特点,考生容易读进去;选文来自当代,与考生更有亲和力。语言文字运用第3 题是解读古诗句,“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直接取材于我们的劳动生活和学生非常熟知的唐诗,有文化,有素养。而第4 题则考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属于现代科学元素。这样,有传统,有现代,让人眼前一亮。

二、作文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三、命题特点

2019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有以下特点:一是生活化,与我们当今社会火热的生活联系较以往更密切。二是思辨性,突出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引领考生全面的一分为二的思考问题,有较强思辨色彩。三是文艺化,继续延续江苏十二年自主命题的风格,有较强的文化内涵,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实际、教学用材紧密联系。让考生学有方向,考有所源。

命题做到了两个保证:一是为保证绝大多数考生有话说,坚持了开放性的原则,中心话题(关键词)明确。二是坚持了多角度的原则,为保证考生考场发挥有明确方向,命题在明确话题关键“物各有性”的基础上又从多角度给考生进行引领。让我们在考场急就中能更快地找到自己有感觉易发挥的那个点,或叙事,或议论,或抒情,各显其能。

四、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与一般作文相比首先难在对材料的审读。这则材料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强调的是“物各有性”,即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二是“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唯有“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方能“共存相生,百味纷呈”。三是“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告诉我们不仅盐和水等“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这里的“如此”是说“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显然,这是一则比喻兼哲理类的材料,与考试说明的方向极其吻合。2019 年考试说明主要提供的就是比喻类“微光”(2016 年上海卷)和哲理类“青春之朽与不朽”(2014 年江苏卷)等四个样题。材料主旨非常明确:强调融合之美,共存和共生之美。

从四句话的整体关系看,三四两句是重点,即强调人(事、物)的融合,共存和共生,这是材料命题的出发点。側重于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共生”主题。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就要确立诚信、平等、友爱、互助、包容等思想和观念;维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就要确立集体主义、遵纪守法、遵守公德、维护秩序等思想和观念;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就要确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文明消费、节约资源等思想和观念;维系人与自身身心之间的和谐关系,就要确立精神健康、心理卫生、心态平和等思想和观念。

由此,2019 高考江苏卷作文立意的方向或角度就明晰了:3+1:可以从“物”的角度,可以从“事”的角度,“人”的角度,还可以从“人事物”即整体的角度来写。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关系的认识与思考,有一定的高度和品位。

五、写作指要

1.要贴近热点,充满正能量

今年的高考作文有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讲究“立德树人”。审题时我们要根据题目内容把文章的立意具体起来就行,或写物,或写人,或写事。考生要注意的是:一、不要把文章写成“大杂烩”,应该围绕一个中心,把问题说清楚说透彻;二是要充满“正能量”,即使批评一些负面的现象,也不能空发牢骚,而是要以“激浊扬清”为原则,为人们道德素养的提高,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呐喊、服务。

2.要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

好文章一定是血肉丰满的。和谐共生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尤其是议论文,我们需要理性地思考和分析,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只是讲一些抽象、空洞的“大道理”,把作文当成“政治论述题”来对待。只有每个公民都确立和谐价值理念,成为“和谐因子”,整个社会才能演奏一曲最强和谐之音。我们的文章中一定要有具体可感的、来自现实生活的活生生的材料。这样才能使文章充实、丰盈起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要贴近自己,展示自己的真感情、真思考

要使我们的文章充实丰盈,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就不能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之外”。首先,我们的文章应贴近我们自己的身份,我们不只是一名高中生,更是一名新时代的中国的新青年,我们的脉搏应该与伟大的时代、与我们伟大的祖国一起跳动;其次,我们应以新时代的新青年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思考未来,我们要胸怀家国、放眼世界。表现在文章中,就是要写出对时代、生活的真感情,对习主席所提倡的“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思想的真思考。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有思考的深度和思想的高度,才会“大气”。

4.要贴近“要求”,中规中矩

这里的贴近“要求”,既指作文题的具体要求,更指一般“文章”的一般要求。就作文题的要求而言,审题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不可掉以轻心。比如“融合”不等于“中和”。就文章的一般要求而言,一定要注意所选文体的一般特点,写什么像什么、是什么:记叙文讲究叙述的生动形象,议论文讲究思维的辩证严密。四不像的文章一般是不受人待见的。

可以预见今年会有考生选择“散文”体裁,因为材料中的“物如此”,一定会产生许多美文。但需要提醒的是散文须形散而神聚,一定要有明确的主题和明晰的线索,否则一盘散沙,就弄巧成拙了。

个人认为,江苏2019 的命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语文,说到底还是两个字:读和写。这就是说高考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应更加强化对学生读和写能力的考查。基础的东西完全可以把它们放在具体的阅读语境中落实。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减轻,试卷的结构也更加明晰。

猜你喜欢

百味审题江苏
四季有海,百味俱鲜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遣怀
江苏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