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践

2019-11-12张冠伦

报刊精萃 2019年3期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边城

张冠伦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辽宁营口 115007

当今时代,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课本上的文本虽具有典型性,但是短篇或者长篇节选式的文章往往孤立而缺少系统性,使得学生的广泛阅读需求和课本的有限性产生了矛盾。虽然教材篇目的改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在此基础上的主题阅读教学仍呼之欲出。

主题阅读不能停留在课本阅读的层次,而是要求教师精心选择阅读范本,精心设计阅读步骤,由浅入深,逐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广泛深入阅读的目的。下面,本文以《边城》为例,介绍开展主题阅读的过程。

一、主题的确立

主题阅读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在更广阔的阅读材料中学习语文,只有文本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主题”,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实现这种延伸。

教师可以在课本精选文章中寻找生命价值、人生态度、精神追求等值得通过广泛阅读去实现强化认识的主题。主题阅读其实是更高层次的阅读鉴赏活动,有别于课文的详细讲解,主题阅读不再是对课文内容的切割分析,而是以课内文章的某个角度作为切入点,通过拓展阅读的方式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对比鉴赏效果。因此,主题阅读的切入点必须是值得切入的地方,比如送别诗的送别主题,豪放词的豪放风格,哈姆雷特的哲学问题,边城中的“边城”,《雨巷》中姑娘的寓意等等。

沈从文的《边城》讲述的是一个距离我们比较远的湘西凤凰的故事,故事基调平淡自然、哀婉动人,在边城里,有最具地方特色的湘西风情,有人性的至美至善,有爱情故事的凄婉动人,有作者的理想寄托。因此,承载多重含义的“边城”就自然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成为这个文本的“主题”。

二、围绕主题的选文策略

主题阅读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内课外的有效连接,在这里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深研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由课内到课外的有效链接。其中,选文不囿于体裁,只要反映类似主题,有利于学生情感生发、思维养成即可。

“边城”是沈从文的精神世界,是沈从文的理想寄托,因此它的含义也变得颇具理想色彩。教师在解析文章主题的时候,适当的生发与延伸阅读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情感和思维的框架,以便学生以后阅读类似文章。

在选择“主题”文本上,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课本里有学过的相关文章,教师要先做好本文和已学文章的内容链接,再向课本外生发。

如学生学过的作品有戴望舒的《雨巷》。戴望舒的《雨巷》是颇具象征意味的文本素材,因此要充分把握作品的象征含义,其中“雨巷”“姑娘”“丁香”等都具有象征意义,但很显然,那个在戴望舒心中那个“结着愁怨的姑娘”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二者相同的是,它们都有对心中理想的追求,而追求的结果都是哀怨。二者不同的是,一篇是小说,一篇是诗歌。作为一篇叙事文体,《边城》要把主题寄寓在地方的风俗、人物的命运中;而作为诗歌的《雨巷》则把主题寄寓在诗歌意象之中。学生通过类似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体的主题表达方式的不同,从而更好地了解作品。

类似的资料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梭罗的《瓦尔登湖》等。教师在设置选文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由浅入深。

三、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研读过程

主题教学是课本教学的延伸,它既是学生探究兴趣的延伸阅读,也是教师教学的延伸设计。教师要在充分分析课内文本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相关资料,综合理解之后,制作出适合学生研读的教学流程。

(一)要求教师设置一定问题,或学生自己把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引发全体学生思考。如《边城》中,教师可设置问题:“沈从文心中的边城是真实存在的吗?《边城》中的故事为什么以悲剧结局?”这是一个大问题,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形成阅读笔记,并在全班交流。

(二)教师提出阅读建议或印发拓展阅读资料,做好阅读要求。教师印发戴望舒的《雨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屈原的《离骚》节选,并建议学生课外延伸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教师要求学生在至少两部作品中寻找作者心中的“边城”,即理想。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全阅读教师指定的所有作品,能力不足的学生可以在这里面选择比较熟悉的两篇作品加以分析。

(三)学生讨论并形成发言稿,在班级集中展示。学生要在自己充分阅读并有深入感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学生可现在小组内讨论主题,再代表小组在班级集中展示。由于学生拓展阅读的篇幅急剧增加,因此学生的思维容易发散,谈的内容也会五花八门,但是教师要在其中扮演主持人的角色,适当引导学生回到“主题”上来。

(四)对学生的展示进行多元评价。学生在广泛阅读之后,他们的知识面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拓展,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而教师的评价也要避免简单粗暴,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加多元。比如,可以通过同学互评、组内互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过程性材料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达到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思维过程、表达效果的目的,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主题阅读教学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思维的升华,但是,资料的选择、课时的安排、课后的评价等都是主题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置更加科学有效的主题阅读课,才能发挥它的优势作用。

猜你喜欢

戴望舒雨巷边城
边城之炊烟缭绕
《边城之隔江望秋》
戴望舒《雨巷》(节选)
冬季的雨巷
孔雀真丑
《边城游记》
萧红墓畔口占
在天晴了的时候
烦忧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