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历史核心素养养成策略

2019-11-12郑方圆

报刊精萃 2019年3期
关键词:核心培训目标

郑方圆

浙江省金华市第六中学,浙江金华 321000

今年七月参加了浙江师范大学组织的九十学时培训,这次培训围绕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养成展开,尽管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受益匪浅。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

在聆听教授们的讲座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专业技术知识不足。在自己平时历史课教学中,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兴趣、能力、情感、历史观、社会意识等的培养。本次培训中,专家们引领我们走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再次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落伍,让我们走出老式教育的误区。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大类: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应该说这是一个核心素养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老师。核心素养落地的主渠道是课堂,一节课只有45 分钟,我们给学生呈现多少史料,怎么呈现,是实践中要逐步探索的问题。在课堂上种下学科素养的种子,让它在学生的意识中生根发芽,慢慢成长。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五大素养不是机械地组合在一起的,而是一个整体的五个方面,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要有计划的逐步培养,就能让学生的素养在历史学习中慢慢养成。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用不一样的方法和意识去分析个认识的时候,核心素养也就养成了,进而真正达到读史使人明智的初衷。

作为一线教师,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将落实历史基本史实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首先,我认为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不能机械的只教知识点,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标,不能闭门造车,还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及时了解最新的历史前沿思想,向历史学的专家学习,从教育网站学习,向身边的名师学习。

其次,转变课堂模式。课堂必须从授课活动转变为学习活动。当然,这也是当今高中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将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并重。教学目标着眼的是知识,学习目标侧重于学生的素养。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应试需要,而学习目标则让学生受益终生。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应当积聚由教至学的量变,教师能够自觉思考,积极设计,改变只盯着教材和忽视学生的授课习惯,改变只注重知识而忽视学生历史素养的课堂模式。

其实,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以发展个性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历史学教育也不例外。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历史成为使自己受益终生的内容,这始终是高中历史教师从教过程中的一个难题。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切忌成为一只井底之蛙,努力做一个终生学习的,开放性的,研究型的教师,让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地更快。

猜你喜欢

核心培训目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