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力对防控非洲猪瘟的意义

2019-11-11刘辉旺刘自逵毕小娟李想谭辉邹明媚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9年8期
关键词:非洲猪瘟中药

刘辉旺 刘自逵 毕小娟 李想 谭辉 邹明媚

摘  要:非洲猪瘟是当下威胁猪场的主要传染病,其多样化的传染源和复杂的传播途径给传统生物安全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传统生物安全基础之上,使用中药来调节动物非特异免疫力,进而保护易感动物已被行业重视并认可。但目前缺乏非特异性免疫力与非洲猪瘟两者关系的研究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力改善关键评价的指标。本文就中药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展开综述,发现中药可有效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力,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药;非特异性免疫力;非洲猪瘟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9)08-0084-02

在非洲猪瘟流行大背景之下,传统生物安全强调控制传染源与切断传播途径,但这一方法在应对非洲猪瘟防控时面临一些不足与挑战,尤其是传统生物安全的实际效果很难进行直接量化评判,而非洲猪瘟复杂的传播路径则加重了猪场这一担忧!因此亟须对传统生物安全进行加固,同时对易感动物的保护也逐渐得到行业和猪场的重视。但过去的近100年时间,西医在这方面没有取得有效进展,导致很多人对保护易感动物失去了信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猪供应国和消费国,猪肉是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在中国多个省市相继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国家加大了对非洲猪瘟的研究力度,在加快疫苗研发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中兽药的研发。

中药之所以能保护易感动物,是因为它可以调节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相对于使用疫苗等途径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而言,它的作用更具有广泛性,而且对提高猪群疾病感染阈值也有积极意义。那么非特异性免疫力与非洲猪瘟之间的关系、调控作用机理以及评价调控效果的关键指标有哪些?

我们需要了解猪非特异性免疫力的组成,它主要由三道免疫防线组成。黏膜屏障是第一道防护屏障,包括体表皮肤和体内黏膜(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和生殖道黏膜)。这道屏障如同坚固的城墙保护着猪。但生产中很多操作都会损害这道屏障,例如:带猪消毒(损害呼吸道黏膜)、阉割与断尾(损害皮肤黏膜)、母猪的便秘(损害消化道黏膜)以及不洁的配种(损害生殖道黏膜)。这些黏膜屏障的破坏带来的后果是为各种病原的入侵创造了条件。非洲猪瘟病毒就是典型,其入侵部位主要是黏膜,所以猪群在出现呼吸道问题、消化道问题以及生殖道黏膜受损(配种、分娩)后就更容易发生非洲猪瘟!

中药对于黏膜屏障的保护机理在于通过特异性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以及非特异性的机械和化学屏障(pH、蠕动、黏液、消化酶、细胞间连接和正常菌群)对猪进行保护[1]。SIgA含量多少与局部免疫功能直接相关,它的功能主要局限于黏膜区。它对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可通过监测呼吸道、肠道等的SIgA含量变化来评价第一道防线改善状况。

乔模等[2]研究清热抗感冲剂对大鼠的SIgA含量的影响时,发现清热抗感冲剂能提高正常大鼠呼吸道SIgA含量,也能提高免疫抑制大鼠呼吸道SIgA含量;鞠宝玲等[3]研究四君子汤对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影响时,发现林可霉素灌胃 3 d 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SIgA和肠组织IL-2 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低,但经四君子汤治疗后,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肠黏膜SIgA和肠组织IL-2 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中药对呼吸道、肠道等的SIgA含量具有明显改善,而且这种改善对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动物都具有良好作用,因此中药对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改善是确切且可评价的。

非特异性免疫力的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和胸腺等)和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NK细胞等)组成。它是动物对外界病原(或抗原)的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适度的免疫应答对于抵御病毒入侵是有利的,但非洲猪瘟引起的免疫应答过于强烈,导致猪群产生Ⅲ型超敏反应,引起广泛的血管炎性反应,因此需要调节猪群对非洲猪瘟的免疫应答水平,避免免疫应答过度(免疫亢奋)和免疫应答不足(免疫抑制和免疫麻痹)。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通过IFN-γ(Ⅱ型干扰素)来调控,因此评价中药对非特异性免疫力第二道免疫防线是否增强主要通过对IFN-γ含量的变化进行评价。

韩杰等[4]研究不同剂量的刺五加多糖(Acanthopanax Senticosus Polysaccharide,ASPS)对断奶仔猪的血液免疫指标影响时,发现在连续使用21 d后,ASPS对仔猪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及血清IFN-γ含量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关系,500 mg/kg~1 000 mg/kg的ASPS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仔猪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数量,促进IFN-γ分泌。所以中药对第二道免疫防线的改善也是确切的,而且改善程度与刺五加多糖使用剂量具有高度相关性。

第三道免疫防线主要通过Ⅰ型干扰素(IFN-α、IFN-β)、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防御素和溶菌酶等细胞因子来实现。

非洲猪瘟病毒入侵黏膜后,会抑制猪Ⅰ型干扰素(IFN-α、IFN-β)[5]的分泌,从而在扁桃体进行定植,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引起病毒血症。非洲猪瘟病毒对Ⅰ型干扰素的抑制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猪群在非洲猪瘟病毒入侵之前产生足量的Ⅰ型干扰素,就可以提高猪群的感染阈值,降低疫病暴发风险。

重要的白细胞介素(如IL-1、IL-6)、TNF-α在非洲猪瘟病毒入侵之后含量会增加,其会导致内皮细胞受损[5],引起凝血,同时导致血小板减少和骨髓造血机能障碍。IL-6释放增多会导致心肌损伤,影响心脏的供血和供氧,因此猪群会出现全身多处发紫、呼吸困难、母猪流产(也是供氧不足导致的结果)、休克、猝死等情况。

张娜[6]利用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研究刺五加多糖对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发现:高剂量组刺五加多糖能明显抑制IL-1β和IFN-α,证实了刺五加多糖对超敏反应具有调节作用。马元文等[7]研究了连翘酯苷对感染 猪圆环病毒Ⅱ型小鼠的IFN-α表达的影响,发现随着连翘酯苷浓度的升高,IFN-α水平逐步升高,两者的表达量呈现平行相关;高剂量组    (10 mg/mL)中IFN-α 表达量最高(P<0.001);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12 h时达到最高(P<0.001),其后逐渐下降,表明中药可以很好诱导IFN-α,而且IFN-α诱导与剂量具有强相关性。因此中药要发挥良好作用其主要活性物质在高含量时作用更明显。

王雅贤等[8]研究祛毒胶囊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中IL-6、TNF-α的影响,发现祛毒胶囊对狼疮样小鼠血清中IL-6及TNF-α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周清安等[9]研究补肾活血与益气活血中药对脑缺血的老龄大鼠血清中IL-1的含量影响,发现血清IL-1水平升高会加重脑组织缺血损伤;相比较于没有进行灌药的大鼠,灌药组大鼠的血清IL-1含量显著降低(P<0.05),从而改善脑部供血。因此不难看出中药对第三道防线的关键细胞因子调节是确切且可量化的。

基于对非特异性免疫力与非洲猪瘟关系的研究,我们认为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力对于非洲猪瘟防控是有积极意义的。中药对非特异性免疫力的调节是有效的且可量化的,它主要通过强化机体自身的三道免疫防线来实现。中药调节作用的发挥与其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密切相关,其效果可通过不同时间节点关键指标的含量变化来进行评价。基于基本科学原理与我国的中药优势,我们坚信中药可以在非洲猪瘟防控方面发挥作用。□□

参考文獻:(9篇,略)

猜你喜欢

非洲猪瘟中药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中药保存,要区别对待
对非洲猪瘟的担忧是否合理?
非洲猪瘟影响有限 短期猪价小幅震荡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别用微波炉煎中药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