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纽约
——武汉——音乐厅,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标识

2019-11-11蒋逸文

乐器 2019年11期
关键词:琴台四重奏音乐厅

文/蒋逸文

古典音乐在西方文化中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积淀,但在中国乃至亚洲只能称之为“舶来品”。近年来,音乐厅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标识在国内许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但总体而言,在建筑设计、体制经营、接待规格与节目编排等许多方面,都还处于边摸索边积累经验的阶段,但其发展速度已相当惊人。仅就眼前这座我们多次演出的武汉琴台音乐厅,成立至今,她所经历的十年,便是“在愈加成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初入纽约卡内基追随大师的足迹前行

1985年,我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赴美留学,秋天抵达美国,几个月之后的圣诞节首次被选中进入卡内基音乐厅演出。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第一次走进“传说”中的卡内基,尤其是对照那时候的我从未见识过如此气势磅礴的世界著名音乐厅的特殊背景下,在我演奏的第一个和弦下去的那一刻,那种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内心的震撼是不可思议的。幻想一下,脚下的这方寸舞台可能正是鲁宾斯坦、拉赫曼尼诺夫与海菲兹等大师当年的落脚之处……

音乐厅无疑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从我个人的演出活动开始,到加入上海四重奏,这些年来,我走过近40个国家、演出过3000余场音乐会。在欧洲,任何一个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城市,音乐厅都是那里不可或缺、最耀眼和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殿堂。在亚洲,对民族文化传承颇为重视的日本,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同样首屈一指。我们演遍了东京、大阪和日本其他城市的音乐厅。其音响效果、观演礼仪自不必说,仅就音乐厅工作人员的严格管理与规范服务而言,都堪称“无可挑剔”!例如三得利音乐厅的工作人员对演出时间的把控竟能精确至以秒计算,令人为之叹服。

有音乐的地方,无论是城市氛围、人文素养以及社会时尚,其艺术气息都会在整个城市流淌出芳香。

重游琴台会知音感受温暖的情意绵长

2018年,适逢上海四重奏成立35周年,我们(乐团)第六度来到武汉琴台,演奏了全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回想当年我们第一次进入琴台音乐厅时,宏伟辉煌的建筑格局给予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音乐厅从上到下每一处角落的音响效果,竟然都是那么完美无缺!这种视觉与听觉的极致和谐,在我们颇为丰富的国内外演出经历中也不算多见,“琴台”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音乐厅之一。

音乐厅就像一块宏大的调色板,它能呈现出作品与乐器相互交融的不同色彩。作为演奏家,琴台音乐厅已成为演奏中整个声音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仿佛细软的鹅绒轻裹于身,我们借助于它的温暖,运用由情而发的完美演奏,将轻松柔美的弦音,绵绵延续。

在纽约有多所世界顶级的音乐院校,无数来自亚洲的年轻人在此学习和追梦。我们深知,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仍前路漫漫。而我要告诉那些求学的孩子们,作为音乐家,我们要做到既能在聚光灯下发热,也能够沉稳下来冷静思考。作为音乐的“仆人”,我们永远无法超越音乐的主人——伟大作曲大师们的理想、信念、才华、创新和那至高无上纯美的音乐灵魂,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他们的艺术精华推向最高的标准,让伟大的音乐大师们留下的古典音乐和不朽之作代代传承。

从纽约到武汉音乐是最好的国际语言

音乐是一种能相互沟通的最好的国际语言,无论是我一直以来在努力创作与改编的中国音乐作品,还是上海四重奏最擅长演奏和最受追捧的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音乐没有孰优孰劣,他们只是带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与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的音乐符号,而他们都将在音乐厅的平台上碰撞,迸发出绚美的火花。缤纷世界、照耀未来。

在武汉,我们不会忘记音乐厅的温暖和团队的热情。时逢“琴台”十周年之际,献上我们音乐人最诚挚的祝福,也期待常回琴台、会遇知音!

猜你喜欢

琴台四重奏音乐厅
武汉琴台美术馆——月湖畔的银色“梯田”
音乐厅声频工程设计与应用
室内乐小品两首
一座史诗级音乐厅的前世今生
武汉古琴台
Foro Boca音乐厅
从《蜀相》《琴台》用典浅析杜甫创作心态
汉堡音乐厅漏水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