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未来”
——首届乐器创新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

2019-11-11

乐器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乐器音乐发展

本刊记者/张 迪

2019年10月11日上午,“预见•未来”——首届乐器创新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研讨会旨在更好地展示乐器产业创新科技的世界性、时代性,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乐器领域研发、加工、贸易与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全球视野促进乐器产业技术创新的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乐器创新与未来趋势。

本次研讨会在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指导下,由北京一轻研究院、北京乐器研究所主办,国家轻工业乐器信息中心、《乐器》杂志社承办。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劲雨,北京一轻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韩松,北京一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方珍意,北京乐器研究所书记张鑫,北京乐器研究所所长张小川,北京乐器研究所副所长王玮出席研讨会。来自乐器行业的中外嘉宾、观众、媒体齐聚一堂,共议国际乐器宽领域的创新动能、产业趋向、前景未来。

所谓新者生机也

会议伊始,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劲雨作开幕致辞。她表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任何研究工作都必须有所创新,乐器领域也不例外。创新的基础在于新概念的指导、新方法的突破。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新能源、绿色经济都在迎合时代潮流,并不可避免地渗透和促进乐器行业的创新及发展。

作为主办方,北京乐器研究所是有着63年发展历程的专业科研院所,坚持“地处首都、立足行业、服务全国、对话国际”为己任,在乐器质量监督检测、行业标准化服务、信息传播交流等方面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北京乐器研究所借由这次研讨会与大家共同探索乐器产业及跨领域的经营发展,尽己所能地激发音乐体验和乐器新消费,推进国家乃至国际乐器的创新发展。研讨会的举办让大众对中国及世界乐器发展有更新的认识,并不断提升乐器制造的标准化水平,促进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发展。以音乐为伴,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共创最具思想启迪的未来。

中国乐器行业调研成果展示

北京乐器研究所王瑞在会议上正式发布《中国乐器行业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报告》,从“中国乐器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乐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乐器产业重点企业经营模式分析”“中国乐器行业与国际乐器行业的合作与竞争”“中国研究总结及行业发展建议”五个方面,对乐器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作成果概述。

目前,国内乐器消费需求明显增大,学校设备采购、音乐教育项目等方面尤为甚之。拉动内需的核心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背后的附加值,这亟需与之相匹配的高新技术及专业技术人员。我国出口乐器虽已遍布世界,但其深度仍有待发掘,并会受到国际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

对此,《报告》中给出了针对性的战略发展建议。其一,提高企业专利申请的专业性、系统性、针对性、价值性;其二,建立乐器产品质量评价体系,重视制作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其三,从现代制造产业向现代音乐文化服务产业转型。这无疑为从业者提供了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乐器创新的模态及趋势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嘉幸以《乐器智能化与音乐在线课程建设》为题,揭示了乐器智能化促进器乐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广泛结合的本质。他认为,乐器智能化的本质是互联网+,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慕课”作为在线音乐课程建设模板,既是教科书、数据库、教学工具,也是学校、社区及泛在化教育。乐器智能化为音乐在线课程提供了广泛的落地空间,给器乐教学开拓了广阔视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互动教学必将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意大利Music Master总经理、欧洲音乐产业联盟对华关系专员Claudio Formisano(克劳迪奥•法米萨诺)作了题为《科学、技术与传统:三者如何共处?怎样避免冲突协调创新?》的主题演讲。目前,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方法被研发,并应用到音乐行业以解决面临的挑战。乐器除了在文化和教育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在医疗方面也发现了新的应用,这要求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升。在数字化科技方面对于乐器行业做进一步的标准化发展,清晰地考虑到市场及运作结构,是从业者在全球乐器创新领域拔得头筹的关键所在。他通过将电商中各区域的投入比重作量化,全面展现了乐器行业所面临的新的境况,并揭露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市场局面。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宝强在《人工智能对未来乐器发展的影响》演讲中,从人工智能的起源和发展着手,对音乐智慧中的默知识与新型乐器作介绍,并探讨未来乐器的发展趋势。他认为,人工智能将对音乐分析与学习、音乐创作与制作有着深度影响,创新乐器有助于让更多人增长音乐智慧。生态环境保护、音乐智慧提升、情感交流及身心健康会是未来值得关注的地方,乐器创新模式的开发将带来市场新态势及全球一体化发展。

纽约大学副教授S.Alex Ruthmann(S•亚历克斯•鲁特曼)通过题为《集合学习、娱乐与文化互联的乐器设计》的演讲,与大家分享了纽约大学音乐体验设计实验室(MusED Lab)和上海纽约大学创意体验设计实验室(CXD Lab)主导的乐器设计项目流程及成果。他强调,寓教于乐是项目研究的关键,增强式创意教学的主旨并非是用人工智能来取代人工,而是辅助教学,将学习过程可视化,让教师对教育过程作优化。同时,利用Groove Pizza和aQWERTYon等技术,通过创新数据来研究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方法。此外,对中国传统乐器进行创新设计,利用数字混合乐器来增强文化参与感,打造全新的乐器类型,改善普罗大众对乐器的兴趣。

得理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兴华以《电子乐器设计未来展望》为主题,透过MIDI标准、传感技术、无线互联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电子乐器行业需要积累和储备的技术,并展望其未来设计方向。他提出标准先行、技术跟进、互联互通三个重要观点,并认为在5G技术即将来临之际,一切设计理念都应以“用户体验至上”为前提。

艺术留学广场创始人刘小燕在《国际艺术和教育交流对乐器产业的影响》演讲中介绍了艺术留学广场及高端大师课、师资培训、国际比赛等项目。作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在音乐信息传播方面的使者,艺术留学广场让艺术大师走进中国,优秀学生走向世界,在学习交流和演奏的过程中,对所使用的乐器有了新的认知和要求,促进了音乐教育和表演行业乃至整个乐器产业的发展。

乐器与科技:是角力,还是融合?

作为研讨会的一部分,主题讨论环节精彩热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宝强,西班牙RC Strings首席执行官Juan Grecos(胡安•格雷科斯),北京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孟宇,肖邦音乐大学教授Jerzy Sterczyński(耶日•斯特齐因斯基),深圳市蔚科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曾增以“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乐器产业的影响及乐器科技创新的趋势与未来”为主题,为乐器创新提供开放性思维,共话乐器产业未来趋向。

韩宝强表示,我们应大力发展乐器制造教育产业,将音乐、乐器、人才、教育等方面进行整合,以此来提升整个乐器产业链的水平基准。胡安•格雷科斯认为,科技改变了乐器,而音乐家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他们将技术和个人表演融合为一个奇迹。没有音乐家,就没有音乐的诞生及其理论功能的延展。从科技对产业的影响方面,孟宇提出了两个关键词,即“跨界”“融合”。他认为跨界是现象,融合是趋势,随着高新技术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产业间的界限已经慢慢淡化。耶日•斯特齐因斯基从乐器实际使用者的角度畅谈了乐器行业的未来趋势,他认为通过科技的方式来学习音乐是大势所趋,科技可以给传统乐器带来发展,但传统乐器同样具有不可取代性。曾增强调,要牢记乐器研发和教育的本质,抓住friendly和solution两个关键词,不断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真正为他们的练习和演奏提供解决方案。

从“人与乐器的关系”窥探产业未来趋势

最后,北京一轻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韩松为此次研讨会作闭幕致辞。他坦言,很欣慰看到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专家教授、从业人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乐器作为工具载体在科技教育发展下的现状及趋势,这对于乐器的创新与未来是一个开始。

北京大学美学教育教授叶朗曾探讨过人与工具的关系。当人类在原始社会使用工具的时候,人的能力通过工具得以外延,而随着工具越来越智能化,也许人类会反过来成为工具的外延。韩松认为,从相对关系上,乐器作为演奏手段和教育工具存在,随着智能化通讯技术的逐步提升,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即人与乐器的关系。这对于乐器创新乃至整个产业的长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次研讨会开创了乐器创新领域的新征途,也将乐器创新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大家在交流过程中相互激发,影响必将是长远的。韩松提议,让我们携起手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努力推进乐器产业的创新发展。明日已至,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乐器音乐发展
学乐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乐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音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音乐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