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向华谈艺术演奏的细节与设计(一)

2019-11-11马向华

乐器 2019年11期
关键词:演奏者意图本质

文/马向华

(接上期)

“演奏细节”引发的思考: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意思是再难的事情,总是从容易的部分开始解决,再大的事,也要从细节方面去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在舞台演奏中,也需要将演奏细节的设计与计算上升到纪律层面,“演奏细节”的把握在演奏中尤为重要。研究“演奏细节”,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我们乐器演奏中的细节具有强烈的暗示性,这些微观的东西时时刻刻都渗透着一些演奏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完全可以反映一场演奏的成败甚至它还能泄露

一个人的本性。对于演奏来说,要想在舞台上塑造和刻画生动、本质、鲜明的演奏人形象,对演奏细节的设计、计算和把握就非常必要。巧妙的演奏细节的设计能体现演奏者甚至是整个曲目表达的真实感,会让观众产生深刻印象,演奏形象也会令人回味无穷。所以说,“演奏细节”(面部表情上的、声音上的、形体上的、动作上的以及意识里的)成了一个演奏者成功塑造曲目意图表达的主要技巧。有些舞台演奏不够注重细节问题,舞台上的演奏形象就会缺乏曲目本质的契合性和生动感,尤其是一些现代曲目,或是激进派曲目,大多不以叙事情节和揭示规定情境为主要目的,而是创作者为了传达某种思想或理念而创作,这就会容易使人陷入一个误区:这样的曲目似乎不需要演奏者的二度创作,演奏者在舞台上就像是一个符号平淡的去完成音符的任务,“演奏细节”更无从谈起。我认为,舞台演奏绝不能轻视“演奏细节”问题,应该认识到它在演奏中的重要性,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所演奏的曲目不论是现代曲目、传统曲目,还是激进派曲目,演奏的任务就是要在舞台上创造各种各样的真实、鲜明和表达曲目意图的演奏形象。

演奏细节的定义

“细节”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时间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小的真实会引起较大的真实,较大的真实会引起更大的真实”,这就是指“细节”问题。

现实生活中,包罗万象的人和物的存在都有细节,比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经意或不经意的微妙动作和细微感觉就是“细节”的体现,或者如果发现一个人在路过某商店镜子时总要不时地照照自己,同时还会用手不断地梳理自己的头发,这一动作就是一个细节的表现,透露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或是一个妈妈用手摸摸孩子的头的小动作,这一简单的动作能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孩子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类似这种人们在生活中不经意的小动作就是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也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反映,是人们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既生动又本质的瞬间。恰恰就是这些容易被或略的生活细节,却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细节的体现

演奏艺术中的细节虽是一个小单位,但对演奏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曲目意图的表达却可以起到关键的重要作用。贴近曲目本质的细小的想象性动作和细微的感觉可以大量地存在训练和演奏之中,而训练与演奏中的细节就是人们捕捉生活中下意识产生的小动作和细微感觉,通过演奏者的艺术处理与本能反应,然后将其放大、美化,再融入到曲目里,最终通过以舞台演奏的手段将其细致入微地展现在舞台和荧屏前。“演奏细节”可以决定一个演奏者能否成功地演奏一个曲目,有些细节需要演奏者自己创设,有些是演奏者在与曲目意图的交流中即兴碰撞出来的。例如,一个演奏者在舞台上要演奏一首悲凉的曲子,那么就需要演奏者能有与悲凉曲目的相关表情、动作和缓急来进行曲目表达的契合,这些“相关表情、动作和缓急”就是生活中的真实动作的意识和潜意识,比如就像不能在演奏《江河水》时去使用演奏《赛马》的表情、动作和缓急。舞台上的演奏必须根据曲目本质有意识地设计这些表情、动作以及时机和节奏,使动作、意识与其形体能与曲目意图达到协调统一。曲目意图、演奏心境、观众感受的同频共振是舞台演奏者需要得到的最佳心理效应,也是大多数观众在类似的情况下或对某个曲目能有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这就是演奏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当然,这种心理反应既具有普遍性,也存有差异性。

再例如,曲目《二泉映月》,演奏者抬头、低头、直视、低沉、渴望、愤怒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意识表情与动作,需要演奏者对照曲目旋律和情景去精心设计和安排:低头需要在什么时候?抬头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低沉?什么时候渴望?这都需要演奏者对照曲目音符不断推敲、揣摩,由此演绎出来的演奏才能辅助演奏者表现出最佳的曲目本质的表达效果。

细节的差异

人在生活中的细节与“演奏细节”的差异,“演奏细节”与生活中的细节不同,它是演奏者为了塑造鲜活的曲目意图的形象而进行的一些有意识的细小动作和细微的感觉表达,“演奏细节”和艺术一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舞台上,演奏者要选择具有表现力的“演奏细节”去刻画曲目的意图表达,去表现曲目的意图情景,不能随意而为。毕竟舞台上的“演奏细节”不像真实生活中那样随性,它应该是高度精炼的产物,或许几个细节动作就可以使观众产生共鸣,并为之感动,并记忆深刻。因此,“演奏细节”对演奏的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细节的作用

“演奏细节”对演奏者塑造曲目意图所起到的作用,可以使曲目意图的形象更真实、生动,“演奏细节”可以增加曲目表达的真实性。琴弦动作或表情细微的“小逼真”可以带来演奏思想和内心体验的“大真实”。一个符合曲目意图的细微动作,能帮助演奏者获得正确的曲目意指的感觉,以准确把握曲目表达的基调。反之,由于某个小动作的“不真实”,很容易造成演奏的失败。我们经常可以在舞台演出中看到有关于曲目的悲与欢的演奏场景,有些演奏者不注意揣摩“演奏细节”,就使演奏显得非常拙劣和不契合。例如笔者曾经看过这样一场演奏:一个演奏者在舞台上演奏《江河水》,当她在用弓弦表达悲伤的旋律时,而这个演奏者的面部表情则是对着观众微笑透露出“得意”和“自信”,悲伤的旋律下她展现的是“骄傲”和“微笑”,没有“同源”和真实地去表现曲目起码应该表现出来的一种情境或表情,顿时就引起台下观众的一片哗然,让这样索然无味的演奏动作所产生的虚假性展露无遗,演奏显得奇怪的同时,也造成观众丧失信心,舞台的契合性被破坏,观众很难再被曲目情景所吸引,当然演奏曲目的终极目标就无法达到。因此,在舞台上做到“曲目意图,曲目情景,演奏情真”的演奏者必须依靠“演奏细节”增加演奏的契约性和真实感。其实,演奏者在演奏悲伤或者欢畅的曲目时,演奏者应该靠“演奏细节”去向观众证明你就在曲目中,这时演奏者应该有契合曲目本质的心境。有了这些细节的小动作、小感觉出来,演奏会瞬间帮助演奏者进入曲目情境,产生真实的曲目感受,观众看到后也会被带入到曲目情境中,让他们相信那个演奏的人和曲目情景是真实存在,而不是在演绎,这才是演奏的应有效果。所以,“演奏细节”对演奏者和观众的影响都很大,作为演奏者,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去捕捉细节,并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在演奏舞台上,使自己的演奏更加真实、生动和富有契约性。

“演奏细节”有助于艺术塑造

演奏细节除了可以使演奏者的演奏真实、生动、接近曲目本质,还有助于演奏者塑造或刻画性格化的曲目情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细微动作或人一瞬间的小反应都可以反映出他内心的活动和性格特点。演奏在刻画曲目情景的过程中,如加入这些演奏者特有的细节和个性化的反应,并将其表现到极致,就会使曲目的表达更加丰满,曲目意图更突出,使演奏在舞台上能产生特有的亮点和光彩。“演奏细节”从演奏者肢体中的本能发出时演奏者心理是自然和平静,但传出的“演奏细节”被接受后却能引起观众不平静的心理,从而导致观众态度行为的情不自禁变化。演奏细节留给观众的感悟和想象的空间越多,观众就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去感受,从而获得对曲目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陶怡。自我追寻的演奏细节,如果没有经历过统合危机的经验,对训练及演奏的一切,也未做认真的设计,完全把自我表现当成是舞台的重点,那么,观众处理你的就是在你身上贴上“你在绑架舞台和曲目来展现自己”。这种演奏扭曲和简化细节,排斥不合适编进演奏的一切细节,就是为了重点传达你的“个人”,故意简化曲目里不支持你自我表现的细节。这些附加的“个人理由”取代曲目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你演奏行为支持的暗力量,演奏行为从而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结果就是演奏的灵魂与躯壳的分离。因此,正确运用与曲目本质相关的演奏细节,能使演奏者演奏的曲目意图情景更真实生动,能有助于演奏者更好刻画曲目的本质。因此,在生活中,演奏者应该做一个有心的人,多观察、多琢磨,多将捕捉到的生活细节作为自己的习惯,把有意识地观察和捕捉到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细节作为演奏二度创作素材积累起来,在以后的创作演奏时能自如地运用。因此,“演奏细节”对于一个演奏者演奏一些个性化的曲目来说不容忽视,是非常重要的。

(待 续)

猜你喜欢

演奏者意图本质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