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阳汉墓木牍古书章题“当今之内”“不观内岸”新考
——兼议《孔子家语》“当今之君”“不观高崖”相关问题

2019-11-07陈世庆

关键词:整理者阜阳字形

陈世庆

(安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安徽大学 文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1977年考古发掘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墓,墓主是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卒于文帝十五年,即前165年)。一号汉墓出土了三块木牍,其中的1号木牍保存较为完好,正反两面写字,现存古代书籍章题47个,内容“多与孔子及其门人有关”[1],这些章题应该是《孔子家语》的“原型”[2],非常重要。

据阜阳汉简整理者称,阜阳汉墓一号木牍存有“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时”“子曰不观高岸”两个章题。本文通过字形辨正,通过与《孔子家语》《说苑》所记载的孔子言辞的比较,发现这两个章题应作“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内”“子曰不观内岸”。“当今之内”之“内”并有“房室”“朝廷”之义;“内岸”即“汭岸”,指河流弯曲处的侵蚀岸、大小河流交汇处大河的受水岸。以上发现对研究孔子的著述在西汉的流传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一、第14号章题“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内”新考

(一)第14号章题材料出处

据整理者称,第14号章题为“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时”,最后一字为“”(以下标号为[H])。材料见于以下三处:一是《中国简牍集成》[3]409(图1.1),[H1]作。二是《阜阳·毫州出土文物文字篇》[4]62(图 1.2),[H2]作。三是《阜阳汉简〈周易〉研究》[5]151-153(图1.3),[H3]作,整理者将此字摹作“[H4]”,释作“”。

(二)字形字迹分析

[H1][H2]字形相近,[H1]相对清晰,[H2]比较模糊。[H3]明显不同。整理者将[H3]摹作“[H4]”是有问题的。本文以[H1][H2]为依据将其字形恢复作[H5]。

在上古汉语中,“内”做名词时常表“房室”“皇宫、朝廷”二义。《康熙字典》引《韵会》:“房室曰内,天子宫禁曰内。”[10]53而14号章题“鲁哀公问孔子当今之内”之“内”即并有“房室”“朝廷”之义。

(三)文意分析

三国王肃注《孔子家语·贤君第十三》[11]34:

哀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公曰:“吾闻其闺门之内无别,而子次之贤,何也?”孔子曰:“臣语其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之际也。”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对曰:“……灵公弟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灵公爱而任之。又有士曰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灵公贤而尊之。又有士曰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贤。灵公悦而敬之。……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

汉代刘向《说苑·尊贤卷八》[12]192: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时,君子谁贤?”对曰:“卫灵公。”公曰:“吾闻之:其闺门之内,姑姊妹无别。”对曰:“臣观于朝廷,未观于堂陛之间也。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知足以治千乘之国,其信足以守之,而灵公爱之;又有士曰王林,国有贤人必进而任之,无不达也,不能达,退而与分其禄,而灵公尊之;又有士曰庆足,国有大事,则进而治之,无不济也,而灵公说之。……臣是以知其贤也。”

阜阳汉墓木牍章题的“当今之内”,《孔子家语》作“当今之君”,《说苑》“当今之时”。以“当今之内”文意最古且最适合哀公、孔子对话语境。

二、第22号章题“子曰不观内岸”新考

(一)第22号章题材料出处

据整理者称,第22号章题为“子曰不观高岸”,“倒数第2字”为“”(以下标号为[N])。材料见于以下三处:一是《中国简牍集成》[3]409(图5.1),[N1]作。二是《阜阳·毫州出土文物文字篇》[4]62(图5.2),[N2]作。三是《阜阳汉简〈周易〉研究》[5]151-153(图 5.3),[N3]作。整理者将[N3]摹作“[N4]”释作“”。

(二)字形字迹分析

[N1][N2][N3]及[N4]的字形各有差异,[N1]字形比较“生硬”。整理者将此字摹作释作“”,显然与原字形不合。笔者以[N2][N3]为依据,将此字恢复作[N5],释作“内”。[N5]与[H5]的构形方法完全相同。

在上古汉语中,“内”通“汭”。《集韵》《正韵》云:内“同汭”[10]53。“汭(内)”,一是指河流弯曲处的凹岸(侵蚀岸)。自然形态的河流总是弯曲的。河流凹岸(见图7、图8的A、C′处)一侧水的回转半径大于凸岸(堆积岸)一侧,其受水流冲击的力量亦大于凸岸一侧,天长日久凹岸的崖内必成深隩。《说文解字注》引《释丘》曰“厓内为隩”[14]734,《康熙字典》引《广韵》曰“水内曰隩”[10]1350,盖指此处。由于凹岸常遭水冲、崖隩逐渐扩大,岸崖时常颠崩。而泥沙随水流沉积在凸岸一侧(见图7、图8的A′、C处),由此形成浅滩,其大者逐渐形成堆积平地。

“汭(内)”的另一种情形,是指河流交汇处,小河的水冲击大河的受水岸所形成的河岸地貌特征(见图9、图10的 A处),黄河流域常见,古书多有记载。《康熙字典》引《集韵》云:内“同汭,水相入也”[10]53,引《说文》云:汭“一曰小水入大水”[10]555,盖即此意。由于大河的受水岸常遭小河流水的冲击,岸下沙石被逐渐洗空,崖隩逐渐扩大,岸崖更容易颠崩。

无论是河流弯曲的侵蚀岸,还是河流交汇之处的受水岸,这些地方是非常危险的,古人说“水的弓背”不宜葬坟、不能居家、乃至不可久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汭(内)岸”应该就是“崖内成隩、崖岸颠崩”危势的形象概括。

(三)文意分析

三国王肃注《孔子家语·困誓第二十二》[11]61:

孔子曰:“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失之者其在此乎?士慎此三者,则无累于身矣。”

汉代刘向《说苑·杂言》[12]424:

孔子曰:“不观于高岸,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失之者其不在此乎?士慎三者,无累于人。”

在这段言辞中,孔子以“内岸”(或作“高岸”“高崖”)、“深渊”“巨海”为比兴之象,告诫士人应谨慎地对待生活中的危险区域,以防颠坠之患、没溺之患、风波之患,以期“无累于身”。阜阳汉墓木牍章题的“内岸”《孔子家语》作“高崖”,《说苑》作“高岸”,“内岸”词意最古且更切合文义。因为“内岸”常遭水毁、时有“颠坠”,本身就很危险。如果人登“内岸”,就更加危险。“内岸”“深渊”“巨海”三者存在的巨大危害具有“相似性”。而“高崖”“高岸”的危险性则小得多了。

三、余论

阜阳汉墓木牍章题抄写于西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之前,汉代孔安国撰集《孔子家语》在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以后,这两者时差在55年以上。汉代刘向《说苑》在西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以后,比孔安国撰集《孔子家语》的时间又晚了78年左右。

猜你喜欢

整理者阜阳字形
长沙吴简临湘侯国都乡民所在丘名考*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传记书坊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肩水金关汉简(伍)》缀合札记∗
孔家坡漢簡日書釋文補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