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轮复习培养学生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尝试
——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例

2019-11-06重庆张宗立朱远荣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5期
关键词:史观儒家思想人文精神

重庆 张宗立 朱远荣

关键能力既是学生核心素养内涵构成的三个重要要素之一,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目标之一,它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一致。关于历史学科关键能力,朱汉国教授指出,它“就是能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一轮复习是高考总复习的“第一场战役”,是提高复习效率和高考成绩的“基础工程”,在一轮复习备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呢?现谨以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为例,试作简要说明,以求教于方家。

一、运用时间轴,增强时序观念,培养分析能力

历史事件不仅是在特定的时间发生,而且有先后顺序。时间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历史前进的标尺、历史的载体与灵魂、历史学习的第一要素。为了增强学生的时序观念,培养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进行分析的能力,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复习相关知识,牢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专题的核心知识,再给出相关时间轴,让学生填写。

图1

学生通过填写时间轴:①可以清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明晰了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鲜明的时代特色: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受统治者冷落;西汉——改进为正统,处于独尊地位;宋明——转型和成熟,发展到理学,正统地位依然如故;明清——批判继承,正统地位受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③从时序上勾勒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及联系: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形成,到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思想,再到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宋明理学的发展,直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各阶段之间前后联系,达到高考“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的要求。④更深刻地理解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思想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

二、充分依托材料,开展问题导学,培养解释能力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材料是历史学习、教学、研究、命题的基础,运用材料说话、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正是历史教学的本质特色,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重要因素。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立场、世界观、认识角度、选用的材料、所处的时代等不同,人们得出的结论往往会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轮复习时,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帮助学生形成史证意识和解释能力。复习本专题时可适时给学生提供如下两组探究问题:

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近代历史上,与王朝兴替伴生的,是孔子思想的“死”或“活”,是孔子的“死去”或“活来”。比如,彭富春教授在《死去的孔子与活着的孔子》一文中指出:“通过对于孔子思想边界的区分,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孔子活着的思想,在一个无序的世界里建立秩序,在一个无爱的时代里宣扬仁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他死去的思想,礼制束缚了个体的生长,仁爱限制了情感的丰富。”“一个死去的孔子只会讲《论语》中的话,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

材料二

图2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思维路径】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历史阐释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历史和现实影响。材料一论述了儒家思想的“死”与“活”。所谓“活”,是因为它至今还在发挥着积极作用,所谓“死”,是因为它有很多糟粕,两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都要结合儒学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材料二用坐标曲线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读取信息时应注意几个关键点,如儒家思想在秦朝时备受摧残,汉朝时确立独尊地位,魏晋南北朝时受到冲击,宋明时期得到新发展等。结合对材料的分析,明确问题的要求,提炼合适的观点进行阐述即可。

探究二人文精神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中的重要内容,由此而形成的政治文明虽然存在差异,但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亦可相互借鉴。

材料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的人文主义的最大差异在于对“人”的不同理解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人文主义以古希腊的原子论和雅典学派的人伦为根据,强调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并从人性论出发,要求个性解放,摆脱封建等级观念,发展个人的自由意志。而中国的人文传统旨趣,则重在“人文”与“天道”契合,虚置彼岸,执著此岸伦理中心与经世倾向,“民本”与“尊君”构成一体之两翼,从“敬祖”衍出“重史”等。这些特色,早在先秦即已形成,又在此后两千余年间生发、拓展,且因且革。

——摘编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试结合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简要说明这一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希腊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形成的社会根源。

【思维路径】本题以东、西方人文精神为背景,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儒家观念的知识。第1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强调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并从人性论出发,要求个性解放,摆脱封建等级观念,发展个人的自由意志”“‘民本’与‘尊君’构成一体之两翼”,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东方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民本、道德自觉与社会和谐,西方关注人的自然性,强调个人的价值与理性。第二小问“差异”,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 问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人文精神可从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方面回答其思想形成的社会根源;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可从中国古代封建农耕经济的发展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方面回答其思想形成的社会根源。

教师应强化学生的史证意识,培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通过选择典型材料,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史事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教师可结合多种方法,真正落实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的构建“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运用史观认识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史观”是历史学习的工具,是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基本立场、态度和方法,在一轮复习中,如能知晓各种史观的名称、厘清各种史观的基本概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一种新的视角、新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重要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认识将会更深入、更客观,也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及其复习效率大有裨益。

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一轮复习时,应尽力创设问题新情境,培养、提升学生运用史观认识和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教师必须坚守唯物史观的统领地位,着重引领学生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复习时既要引导学生厘清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关系,又需要明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需要适当引导学生了解、知晓各种新史观的要义,如文明史观注重从文明演进的角度阐释历史发展进程,整体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看作一个整体、动态的发展过程,现代化史观强调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生态化史观强调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去认识历史,社会史观注重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件,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来推动社会演进等。

同时,在复习时应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一是“试比较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异同”;二是“简析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其没能实现中国社会逐渐转型的原因”。

四、体验高考真题,感悟导向功能,提升应对能力

通过体验高考真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掌握高考“考查什么”“怎样考查”“如何解答”,领悟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实质,做到未雨绸缪,提升应对能力。

表1 2015—2019 年全国卷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相关题目汇总表

表格中可以体现出以下命题特点:

(1)考查题型:主要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兼及开放探究题型;

(2)考查内容:侧重于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

(3)呈现方式:通过提供与考生认知水平相当的、多样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新角度提出新问题;

(4)价值取向:坚持能力、素养立意,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命题原则:不拘泥于教科书,材料第一,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针对以上特点,教师应采用以下备考方法:

(1)注意时空线索、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外延的把握;

(2)注意材料文字的阅读与理解、历史图表的有效解读,提高比较、探究、论证的能力,掌握历史阶段特征;

(3)重点关注对著名思想家思想的理解,结合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认识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色及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4)适当注意儒学的近代转换以及与西方人文主义内涵、发展之间的关联。

总之,在高考凸显“素养立意”,突出考查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的情况下,一轮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意仔细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和《考试大纲》、充分发挥材料问题的导学功效、掌握史学基本理论与要求、体悟高考真题并辅之实战演练,逐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史观儒家思想人文精神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三个维度:目标·方法·价值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