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为何青睐“孟嘉落帽”与“白衣送酒”

2019-11-04任梦池

博览群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唐人龙山重阳

任梦池

大唐国势强盛,经济发达,物质丰富,政治也空前开明,自然使上自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的有更多的财力用于节庆活动。唐贞元四年九月德宗下诏曰:“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为三节日,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重阳节游山玩水,聚会宴饮,诗酒唱和,便以官方的形式而合法化。

唐代众多节日,文人们对重阳节似乎关注度最高,他们的重阳诗也最多,他们的重阳诗中大量用“孟嘉落帽”和“白衣送酒”的典故,也最为普遍,这也很值得我们深究。

“孟嘉落帽”与登高赋诗

有关统计中写道“仅《全唐诗》中‘孟嘉落帽的典故引用的次数就达41次之多”。“孟嘉落帽”典故见于《晋书·孟嘉传》:

孟嘉,字万年,江夏鄳人,吴司空宗曾孙也。嘉少知名,太尉庾亮領江州,辟部庐陵从事……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孟嘉是晋陶渊明的外祖父,陶渊明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对于这一典故的记载虽有文字不同,但大略如此,都是说,桓温于龙山举办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宴饮,孟嘉畅饮,风吹落了他头上的帽子,他竟浑然不觉,为众人嘲笑,被写文章嘲讽。而孟嘉并无失色或恼怒,且援笔作答。这充分显示了魏晋名士处事不惊的雅量。孟嘉的出众文采和不拘一格的闲雅疏放行为被人们传为重阳佳话,“重阳落帽”也被后世人视为风雅之举。于是,唐代风俗志《岁华纪丽》据此而把重阳节称作“授衣之节,落帽之辰”。孟嘉“落帽客”旷达从容的风流之态更是让唐人为之倾慕。唐人的重阳诗从登高之俗中运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对龙山雅会的向往和追慕孟嘉的潇洒儒雅之态。“孟嘉落帽”的故事发生在龙山宴饮之际,因而唐人重阳诗中涉及这一典故的也多在登高和宴享之时。如写登高:张九龄就直接以《九月九日登龙山》为题来写自己于重阳日登临龙山,在“桓公旧台上”上当年宴饮的盛况已不复且“先贤杳不接”,自己只能“投吊伤昔人”,而龙山上孟嘉落帽时的闲雅之态,也让诗人生发出了隐逸之情;孟浩然的重阳诗写登高后与友人一起“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九日得新字》)、“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另外还有不以仕进为望,志趣清雅,颇有魏晋风流之态的诗人,如被《唐才子传》称其“诗情雅重,挹魏晋之风”的严维,他在《九月十日即事》中写道:“宿酲犹落帽,华发强扶冠。”昨日重阳节的宿酒还未醒,“孟嘉落帽”的潇洒之态犹存,因而“美景良难得,今朝更尽欢”;大历年间的进士朱湾,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征辟,在他的重阳诗中,不但有“想见龙山会,良辰亦似今”的自信,更以“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朱湾《重阳日陪韦卿宴》)写出了唐人的自豪,诗人朱湾白日登高与友人诗酒唱和,仍觉还未尽兴,于是发出“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的感慨。诗人戎昱“独掩衡门秋景闲,洛阳才子访柴关。莫嫌浊酒君须醉,虽是贫家菊也斑。同人愿得长携手,久客深思一破颜。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九日贾明府见访》)

有友于重阳使节来访,给诗人带来了很大的惊喜,于是诗人拿出“浊酒”与友人把酒言欢并同赏菊花,这时又反用“龙山落帽”的典故来衬托宾主节日之乐。这首诗景物选择与情感的生发相得益彰,更好地突出节日欢乐氛围。

其次,表现宴会雅集时的欢愉。每逢重阳节,唐代的皇帝都要携百官登高,并大设筳宴,君臣同乐。高宗、中宗、德宗和宣宗等帝王不但自己创作重阳诗,而且激赏身边文学侍臣,应制唱和。唐景龙二年九月九日,中宗大宴群臣于慈恩寺,以“重阳”为诗会主题,大臣们创作了一定数量的诗歌,以搏龙颜之欢,据查阅《全唐诗》可知,此次诗会上的应制诗共有25首。高宗时期诗人卢藏用的应制诗《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中“化塔龙山起,中天凤辇迂”的“龙山”并无“龙山落帽”中称扬名士闲雅风度之意。此外,与同僚和友人的文人宴集诗,这些诗一方面呈现了诗人卓越的才情,另一方面更体现了欢聚时的雅兴,中唐时期的元稹在《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中即诸公登》中写道“咏碎龙山归去号,马奔流电妓奔车”及权德舆《奉陪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一诗中的“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等,这些诗句既有用语上的新奇险怪,又有文人雅集时的疏放旷达。

再次,写登高思亲念友之情。“九秋良会少,千里故人稀。今日龙山外,当忆雁书归。”(《九日怀封元寂》)重阳佳节王勃不能与亲友相聚共享欢乐,他倍感独处异乡的悲凉,更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书信以做安慰。李白的《九日》中前三句写在天高气爽的秋天里,又逢重阳佳节,诗人自己携壶登山,边饮酒边赏菊。尾句的“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由写景转为抒情,佳节里本是亲友相聚之时,他却独自一人饮酒赏秋,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不胜收,可是孑然一身的孤独感无法排解,因而酩酊大醉以至“落帽”,在狂放的高歌中生出思念故交之情。《九日北楼宴集》中参加文人雅集的诗人权德舆,身在北楼,闻听秋声阵阵,萧索凄凉,寒风满天,诗中借“空思落帽孟参军”句写自己徒然思念聚饮落帽的孟参军,以来抒发宴会上没有风雅故友在侧之苦。元稹在《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中的名句“登楼王粲望,落帽孟嘉情”道出了自己身居江陵的心境,既有王粲《登楼赋》中的登高望乡之态,又有孟嘉落帽时的洒脱乐观之心。

最后,抒写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唐代士人也想像孟嘉一样以自己的才能得到统治者和当权者的青睐,让自己得以施展抱负。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雨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此诗作于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时期。重阳节在蓝田的崔氏庄与友人相聚,重阳来临,由于政治上的失意,诗人感慨韶光老去而痛惜人生蹉跎。“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正是因自己功业未就却已头发稀疏,只好笑着请人为之正冠。《诚斋诗话》的作者宋代的杨万里对此评价道:“孟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杨公意为杜甫诗中这句反用典故,因而称之为“翻案法”。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九日龙山饮》)重阳节之际,李白登上了当涂附近的名胜之地龙山,与好友痛饮菊花酒,这时他联想起这里曾经上演过的名士清流之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临风醉酒落帽,对月起舞弄影,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风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自有一分超放的情味。但“逐臣”一语,也透出了他胸中的牢落不平,这就使本诗不仅仅是一篇吟赏前辈风流之作,同时体现了其现实遭际的不平之气。再如张说概叹道“今日桓温座,空愧孟嘉才”(《九日陪登高阴行先》),严维的《九日陪崔郎中》“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士人们空有才华不被见用,只能悲叹而已。“孟嘉以‘破帽飘零得以流传千古,正是因《落帽赋》赢得四座嗟叹,将军器重。”在唐人的宴会和雅集中,士人们也渴望能像孟嘉一样得遇明主,如权德舆《和九日从杨氏姊游》中的“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另一首《奉陪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有“今日同心赏,全胜落帽年”,从这两首诗中不难看出诗人希望得到当权者赏识的迫切心态。唐代重阳诗中“孟嘉落帽”典故的反复运用,体现出唐人对魏晋士人任性放达的名士风范的向往和效仿,也表达出一种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理想。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似也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檀道鸾《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宋书》卷九十三里更为详尽地记载了时任江州刺史的王弘与陶渊明的交往的趣事。自此后 “白衣送酒”“白衣到否”“白衣酒”“白衣来”“陶令贫无酒”“望白衣”等也成為重阳诗中诗人常用以来表现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朋友雪中送炭,助成心愿;或借以咏菊花、饮酒等。

东晋王恭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唐人崇拜名士,崇拜陶渊明,对陶渊明“任真适意”的隐逸生活的向往。“菊”与“酒”是陶渊明诗酒生活的代表,所以唐人笔下的重阳诗中二者也不可缺。“白衣送酒”更是体现晋人浪漫色彩的故事,一直为唐代诗人所津津乐道,他们在自己的诗歌中对这一典故进行各种运用,杜审言在《重九日宴江阴》中首句写又到了一年佩戴茱萸登高之际,大家聚在一起庆祝重阳,二句的“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先提到霜降的节候变化,又用“白衣送酒”的典故提到聚会时的宴饮,此刻诗人的心情如何?下句的“高兴”二字就再明了不过了,因而在佳节之际虽处“卑栖”之地的江阴且任职微的县丞,还远离京城,也无法与亲友团聚,但是与当地淳朴的人们一起宴饮,也少了些为近臣时繁琐的事务,诗人也有了与陶渊明一样的归隐之心。有着和陶渊明一样洒脱情怀且嗜酒如命的李白,在诗中前几句写道“渊明归去后,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九日登山》 )诗人自己效仿陶渊明在清幽的自然环境中过着随意任性的隐居生活,没有酒喝了,到州牧那儿去要酒喝,州牧就让手下人给他奉上菊花酒,但是他此时的心情不好,白白辜负了重阳佳节。但是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中怎能没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明朗乐观的精神呢?因而他笔锋一转“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自谓自己隐逸生活的乐趣连皇亲国戚都无法享受。李白笔下的“白衣送酒”是对自己在宣城时闲适、自由的隐逸生活体现。刘长卿诗中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这句是对 “白衣送酒”典故的反用,不用劳烦主人,客人已携酒前往,诗中主客在宴饮时的随意任情之状毕现。

唐人在诗中对“白衣送酒”典故的化用,既有对陶渊明任性而为适意而止的生活情趣的追求,又有自己生活窘迫时的无奈,还有身处佳节而无友人在侧的悲叹。“白衣送酒”是好酒如命的陶渊明在渴望饮酒之际,恰逢王弘送酒来,但是在现实中如王弘这般能雪中送炭的毕竟是少数。“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重阳》)诗人高适年老鬓白,已到重阳之时门前菊花却仍未开,年过半百却在仕途上仍步步为艰,因而即使佳节之际也无人来访、门庭冷落,此诗暮鸦的鸣噪,更是让诗人内心忧闷不已。诗中无“白衣”“剥啄”正是突出诗人处境的窘困。

重阳节俗是与友人饮酒赏菊,而此时若无友人相伴,则人让倍感寂寞孤独。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叹息道:“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本应登高,却无人送酒助兴,节日之趣顿减。皇甫冉《重阳酬李观》更是毫不遮掩:“不见白衣送酒来,但令黄花自在开”。在期待中白衣人并无如期而至来送酒,只有菊花兀自开放,诗人的寂寥之情溢于言表。李郢的《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中“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写到正处在乡野且多病缠身的诗人,在门前菊花遍开的重阳之时满怀愁怨,希望有人送酒来,好摆脱节日的寂寞。权德舆的“不见携觞王太守”(《九日北楼宴集》)也写尽独在异乡而思念故交与之共度佳节之意。而诗人韦庄也远离故园,在婺州独自登高欣赏紫菊,虽然也发出“白衣虽不至”的思友之叹,但“鸥鸟自相寻”句却能看到诗人在悲戚之中能自我宽慰的豁达之态。概言之,唐人重阳诗中多喜欢用“孟嘉落帽”“白衣送酒”的典故,体现出唐人对魏晋名士风度的效仿,但是,不再是魏晋士人们的故作旷达之态,而反映了唐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表现了唐人特有的自信精神和人生理想。

猜你喜欢

唐人龙山重阳
德州立天唐人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龙山郡:有“龙山文化”就有龙山小米
刘秋梅
龙山花开
浪淘沙·岳阳龙山行
湘西龙山县“木偶戏”考察研究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吃重阳糕
唐人神股价腰斩波及股权质押
重阳天高话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