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10-25魏玉龙洪晓彬

运动 2019年6期
关键词:归因学业个体

魏玉龙 ,洪晓彬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心理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9;3.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监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在武汉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500名作为被试。年龄集中在19~21岁。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剔除无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4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性别、专业和生源地3方面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两个维度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年级水平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社会比较、社会支持、归因方式3个因素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做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

由表1可知,虽然女性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得分高于男性;武术专业学生得分高于体教专业;城市学生得分高于农村被试,但学业自我概念在性别、专业和生源地因素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由表2可知,学业自我概念在年级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学生得分相比大一、大三学生明显较高。

2.2 社会支持、社会比较、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

由表3可知,社会支持、社会比较与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呈显著的正相关。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概念呈显著的负相关。

2.3 影响学业自我概念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由表4 可知,社会支持、归因方式和社会比较可纳入方程,共能解释全部变异的22.6%,其中社会支持对学业自我概念的预测效果最好,可以解释全部变异的13.9%,社会比较的回归系数为正值,即它的分数越高,学业自我概念的分数也越高。归因方式的Beta值为负值,表示归因得分越高,学业自我概念得分越低。

3 讨 论

3.1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特点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性别、专业、生源地这3个因素上,学业自我概念不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结论不同。推测可能与体育专业大学生从小接受体育教育,相比于普通大学生用更多时间学习学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他们则花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训练,因此学业自我概念在这些因素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通过表2我们可以发现,学业自我概念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大二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这可能由于大一刚入学校,对学习生活较为不适应,因此在自我学业概念上还不能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对自身的学业发展还处在迷茫和探索阶段;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适应和对教学过程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发展能够形成较明确的认知和规划,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业自我概念得分;进入更高年级后要相继外出实习,除了学习时间减少外,高年级学生的压力来源也变得更大和更多了,要考虑是继续升学还是找份工作,以及即将面临的毕业任务等,都会导致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业自我概念下降,但会比刚入学的时候要好。

3.2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比较与学业自我概念存在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社会比较会影响个体对目标的设置。学业自我概念是个体与他人及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对自己学业的知觉与判断。如学业成绩较高的个体倾向于向上比较或平行比较,学业成绩较低的个体倾向于向下比较,个体目标的正确设置会直接影响个体对自身学业情况的认知和评价。因此,拥有较好社会比较倾向的个体,其学业自我概念得分也较高。

社会支持与学业自我概念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的一种外部应对资源,会提高个体生活满意度与自尊水平从而对学业自我概念产生积极的作用。体育专业大学生成长环境与集体背景密切相关,与教练、队友之间会形成一定的依恋,或许比普通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支持。

本研究主要研究外控型和内控型归因这两种不同归因方式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有研究指出,成绩较好的学生相较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倾向于把学习成功归因于内因, 而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外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更多地把学习成功归因于外因, 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内因[17]。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信念,且学业自我概念是高效动机变量的极佳预测(或中介)指标。因此,倾向于内控型归因的个体对成功的体验更强烈,从而对今后的学习动机产生有利影响;倾向于外倾型归因的个体对失败的体验更强烈,从而对今后学习东机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外控型归因方式越强的个体,其学业自我概念就会越低。

表1 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专业和生源地差异t检验

表2 学业自我概念年级差异方差分析

表3 社会支持、社会比较、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

表4 学业自我概念多元逐步回归

4 结论与不足

4.1 结 论

4.1.1 学业自我概念在性别、专业、生源地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在年级因素上,学业自我概念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被试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大三被试。

4.1.2 社会支持、社会比较与学业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概念呈显著负相关。

4.1.3 归因方式、社会支持以及社会比较对学业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社会支持对学业自我概念的预测效果最好。

4.2 研究不足

4.2.1 本研究仅探讨了3个因素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探讨。

4.2.2 本研究对学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后期可以使用路径分析更深入的探讨。

4.2.3 本研究由于体育专业大学生自身结构的特点,男女被试比例差距较大,在今后的研究中对被试的性别比例应设法做到对等。

4.2.4 该研究仅了解外部因素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今后应重视对其内部机制的解释,如认知机制对学业自我概念探讨。

猜你喜欢

归因学业个体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为何越来越爱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业精于勤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