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过程中负荷监控及特征

2019-10-25丁富学

运动 2019年6期
关键词:逆水激流心率

丁富学,王 宇

(1.贵州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贵州 清镇 551400;2.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集训队,贵州 清镇 55140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赛的9名国家队运动员(男皮1人、双划4人、女皮4人)在不同轮次比赛中的心率强度和即刻速度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激流回旋项目特征及分析

2.1.1 速度的多样性 激流回旋皮划艇比赛,由于受到其比赛航道和水门的制约,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速度起伏较大,高速和低速并存。 以本次比赛女子单皮冠军为例,在图1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她在比赛中速度最高可以达到7.4m/s,而最低速度则接近0m/s。图中6个速度峰谷是6个逆水的速度表现,由于每次过逆水门的水流和技术表现不一样,其速度表现也是有较大区别。因此,可以断定,激流回旋皮划艇运动速度变化多样,加速与急停是其鲜明的特征,即刻而多样的动作组合效果,决定了最终的比赛成绩。由于过逆水门的速度下降,会大大降低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尽可能地最合理地利用技术动作组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过逆水门时的速度降低,将是提高专项成绩的重要选项之一。

为了更好地对激流回旋项目进行特征评价,我们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进行了等级设定,结合每个速度等级在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所占的百分比,来确定运动员的比赛负荷特征。根据激流回旋的规则规定,每次比赛的水门的设置不可重复,因此,长期以来对于运动员比赛能力的评价,始终是激流项目的一个缺憾。在本次比赛中,我们对9名运动员比赛的全程做速度监控,发现在激流回旋的比赛中,运动员的速度分布极具规律性 。

从李×和李××比赛的速度分布图看(图2、图3),2人的速度分布特征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个人总体的分布形态非常接近。李××的速度1~2 m/s的区间非常突出,与其他速度等级的落差比较大。而李×所表现出来的各速度等级相对比较均匀。通过对其他运动员比赛中的速度监控,我们惊奇地发现,从表面看激流回旋皮划艇处于一种无序而且是不可重复的划行状态,但是,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的表现是非常有规律,而且,这种规律也可以充分地体现出运动员的个人专项特点(长、短处)

李×在比赛中最低速度全部体现在通过6个逆水门的过程中,即0~1 m/s速度区间。这里排除技术和比赛环境因素,运动员的急停、急转和加速能力(爆发力)决定此阶段的速度保持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运动员在比赛中0~1 m/s速度区间所占的比例,对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和借助水流的能力进行评价和解读。运动员在比赛中高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4 m/s以上的速度区间。这个区间的速度主要是运动员在顺流时加速划行所获得的。船速越快要求运动员的控船能力越强,而这种能力也直接与专项力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所以,在顺流时高水平运动员高速划行能力,无论是逆水门还是顺水门都会以最快速度通过。而大部分运动员由于受到专项能力薄弱的限制,在顺水划行时,往往是采用一种“被动漂流”的状态为顺利通过下一水门做好准备。两者虽然都能顺利通过下一水门,但是所获得的速度有着较大的差别。

男子、女子激流回旋运动员由于生理因素,在专项力量上有着显著的差距。因此,根据上述推论,男、女运动员在激流回旋比赛中,最大的区别应该在逆水门的通过能力(即0~1 m/s速度区间)和高速划行(即4~5m/s以上速度区间)能力。在本次比赛调研中,我们将女皮冠军李××与男皮袁××(第6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名运动员最大的区别在于0~1m/s速度区间,袁××在此速度区间只有10%左右,而李××则在19%~25%,差距达到1.3倍。而在6m/s以上的速度区间袁涛同样是李××的1倍以上。相反,2人在1~2m/s和2~3m/s的差距不大。

图13月18日李XX激流回旋冠军赛决赛速度曲线图

2.2 高强度是激流回旋项目的显著特征

对全部9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率进行了监控,运动员比赛中高心率特征一目了然。以女子单皮、单人划艇和双划为例,女皮运动员晏×该运动员在决赛第1轮最高心率达到200b/s以上,并保持了10%的比例,而且180b/s的心率接近50%的比例。在第2轮的比赛中虽然200b/s以上的心率有所下降,但是在190b/s左右的心率增加了近5%。

在双划的决赛中,张××和邓×组合获得了第2名。在决赛2轮的整个过程中,2名运动员的心率居高不下,张××作为领桨手在第1轮的决赛中180b/s心率达到了68%,邓××也同样达到了60%以上。同时,在第2轮决赛中,2号位的邓××心率强度要显著高于张××。以上数据都充分地表明,在激流回旋的比赛中,运动员始终处于高强度的紧张状态,而且这些强度刺激对运动员技战术的正常发挥都会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2.3 激流回旋项目中影响速度的因素

本次冠军赛的竞赛规则规定,运动员的每轮比赛2次划行成绩总和确定名次,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连续比赛能力。通过对运动员全部比赛过程(6轮)的速度监控,发现两轮比赛的速度有了一定的变化。同样以女皮冠军为例,在决赛2轮的比赛中,第2轮与第1轮 相比,她在0~1m/s速度的速度区间,第2轮比第1轮增加了5%,而4~5m/s以上的高速度则减少了8%以上。速度比例变化正是运动员机体能力衰减的体现。

图2 李X半决赛2轮比赛速度分布图(单位:m/s)

图3 李XX决赛二轮速度对比图(单位:m/s)

图4 张XX、邓XX双划决赛2轮心率比例图(单位:b/s)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比赛中的低速和高速 由于激流回旋比赛速度变化多样而且落差较大,这样就造成了多种速度等级并存的现象,这些速度现象的发生不仅与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有关,而且与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水平有关。因此,在日常训练中不但要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还有同时提高专项技战术能力。0~1m/s低速度的必然存在与激流回旋比赛中的逆水门设置有直接关系。而且这些低速区间的降低是提高运动员专项水平的重中之重。同样以2名队员为例,李×在最后的决赛中获得第2名,而任××则未进入最后的决赛。将2个人在同一轮比赛的速度进行对比,可以看到任××与李×最大的差距是在0~1m/s的低速区域。在这个区域,任××高出了李×近10百分点,在5m/s以上的速度区域反而低于李×5%~8%。这些特点与前面的将本次比赛女皮冠军李××与男皮袁××在同一轮比赛中速度对比的结果高度相同。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低一高”是激流回旋皮划艇训练的关键所在。所谓的“一低一高”中的“一低”,就是要降低0~1m/s的速度区间,通过技术和专项爆发力的提升,提高逆水门的过门速度。而且这个速度区间的改善,会迅速提升运动员的专项水平。而“一高”则是要努力加大5m/s以上高速度的区间。高速度区间的提高,应该是运动员训练过程最困难的一个部分。因为在任何一个运动中极限速度的提升都需要更多方面的改善和天赋,同时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相比之下,提高“一低”则要容易得多。因此,中国激流回旋国家队在未来的专项训练中,应围绕如何快速通过逆水门为重点突破口,加强专项力量,特别是爆发力的训练,同时努力提高通过逆水门的专项技术,结合整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达到迅速提升专项水平的目的。

3.1.2 比赛过程中的高心率 在本次比赛中,所有的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处于一种高心率状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仔细观察运动员在比赛前后心率的变化,也可以看到有部分运动员存在着赛前准备活动调动不充分,赛后放松不够的现象。

男皮运动员袁××决赛前后心率变化的状态。在赛前的准备活动由于不够积极,心率始终处于120b/min以下。但是,在开始比赛以后,心率直线上升,迅速达到180b/min以上,而且保持到比赛结束。这样的心率曲线可以充分地体现出该运动员在赛前热身活动不够积极,神经系统没有得到充分地调动,以这样的状态参赛,往往会造成在比赛开始初期,由于心率的直线上升,使得呼吸急促,精神紧张,产生较多的失误,无法正常发挥应有的竞技水平。另外,在赛后该运动员的心率下降缓慢,也说明了其有氧耐力亟待提高。相反,在李××在女子皮艇决赛中则处于另外一种状态。监控数据呈现,李××在赛前的准备活动相对比较积极,而且心率基本处于150b/min上下,这样相对充分地调动了机体,神经系统得到了相应的刺激,使其进入了比赛状态。而且在比赛过程中李××的最高心率达到了200b/min,心率峰值非常明显。在赛后放松的过程中,心率得到了相对较快的降低。这些现象都要优于男皮运动员,因此可以推论,李××的体能和技战术的发挥要相对优于先前的男皮运动员。

3.1.3 比赛过程中的即刻监控 通过比赛中的监控,可以明确各级速度的客观存在,而且,这些速度的变化决定了专项水平的高低。通过上述数据的归纳,可以清楚地表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状态是由高速度来体现。而高速度的产生,必定会带来高心率以合理技术的高度融合。因此,在日常专项训练中教练员不但要关注运动员的即刻心率状态,更要关注运动员的即刻速度表现。同等训练条件下运动员速度与心率的对应关系,又可以充分反映运动员通过阶段性训练身体机能和专项能力的变化情况。所以,在日常训练中加强“即刻速度”监控,对于激流回旋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同样状态条件下,速度的提高是无限的。结合前面对于运动员比赛速度及心率的分析,我们可以试着把专项训练分为N个强度等级。比如,按照激流回旋的速度和心率强度特征,分为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中等强度:心率:150-170b/min,速度:2~4m/s超过 40%比例。高强度:心率:180b/min左右,速度:4m/s以上速度为主体。

具体专项强度的划分,教练员可以根据大量的监控数据以及训练的目的进行具体的商讨。本次冠军赛,是第1次利用“激流回旋皮划艇专项强度负荷监控系统”对运动员进行比赛中的负荷状态系统的跟踪和监控,经过对这些大量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使我们对激流回旋运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该项目的规律有了明确的数据描述。这些数据的获得必定会帮助教练员在以后的训练中提高效率,达到提升国家队整体水平的效果。

3.2 建 议

3.2.1 充分认识激流回旋项目的专项特征,使训练紧密结合专项需要;以“一低一高”为训练重点,在比赛中努力减少0~1m/s所占比例为目的,加强专项力量(特别是爆发力)练习,结合提高逆水门的过门技术,带动整体专项水平的提高。

3.2.2 高度重视运动员的专项身体机能训练,特别是在高强度、高速度下的专项技术训练。

3.2.4 建立激流回旋项目的专项评价体系,加强训练中的强负荷监控,向数据要效率。彻底摆脱“小富即安”的渐进式思维,更新理念,大胆创新,勇于突破。

猜你喜欢

逆水激流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信不信由你
《莽原激流》
星徽精密:收购标的“逆水”
离心率
感怀
逐激流
画出激流的声音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逆行的鱼与顺流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