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导向的我国全日制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优化研究
——以运动训练领域为例

2019-10-25冯本余张建华任沛尧

运动 2019年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外语

冯本余,张建华,任沛尧,闫 艳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我国从2009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对象为应届本科毕业生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四个领域。本研究以运动训练领域为例,通过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内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并编制了基于需求导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以探索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优化课程设置的方案。

1 对《指导方案》课程设置与各高校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对比分析

2009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布了《指导方案》(表1)。各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在《指导方案》基础上确定更为具体的培养方案。通过对10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在课程类型设置上只有1所学校与《指导方案》不同,其在《指导方案》课程类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理论类课程。在公共课的设置上,10所高校基本上遵循了《指导方案》提出的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四门课程。大部分高校自主设置的专业领域核心课程在《指导方案》指定的专业领域核心课程基础上增加了1~2门,但增加的专业领域核心课程多属于理论类课程,只有两所体育院校在专业领域核心课程部分加入了专业运动技能课程,反映出大部分高校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上有趋于学术化培养的倾向。在选修类课程设置中,绝大部分为本专业课程,跨专业课程比重较小。这种选修课设置不利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跨学科思维的培养。教学实践课10所高校均以校内教学实习和校外实践为主。

2 需求导向理论下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 外语课教学内容缺乏专业性

从所调查的10所高校发现,目前外语公共课教学内容仍以基础外语为主,较少涉及或没有涉及专业外语教学内容。在需求导向下,这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在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熟练运用专业外语能力方面显然是有缺陷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2方面:一是培养单位要求研究生外语等级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才能毕业,在这种要求取向下,授课内容自然会向基础外语倾斜;二是外语公共课同一个班级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来自于不同院系不同专业。授课对象专业的多样性导致教师很难兼顾不同院系的专业外语。

表1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运动训练领域)

2.2 专业领域核心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技能

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 。调查发现,目前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趋于学术化的趋势,没有充分突显其实践性和专业技能性。通过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查发现,95%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认为理论类课程学时远大于实践技能类课程学时,这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是不符的。在调查的10所高校中,有8所高校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核心课程全部为理论类课程和“理论+实践”类课程。在“理论+实践”类课程,如《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教学中也往往只讲“理论”而忽视“实践”。从表2可以看出,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核心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专业运动技能课程、缺乏专业实践课程和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3个方面。

表2 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核心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n=86

2.3 学生选修课程的选择权缺失

选修课是为发展学生个性,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开设的课程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选择课程时学生的选择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1)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的学校在设置选修课时没有征求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意见,而是根据现有教师的专业情况开设选修课,这是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导向的。(2)学校干涉过多。有的学校明确指定学生必须修读某门选修课程,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根据自身职业需求选修课程的权利。(3)选修课程的丰富性欠缺。在对“选修课的数量”进行调查显示,选择“选修课程数量在8门以下”的学生占比为57%。另外,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以本专业课程居多,跨专业课程设置比例太少或没有设置,学生为了获得选修课学分,不得不选修一些对职业需求不大的课程。

3 需求导向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优化策略

3.1 设置专业英语课程

目前公共外语教学的主要矛盾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专业外语能力有较高需求与公共外语课程专业性不强之间的矛盾。所以,要想切实解决这一对现实矛盾,培养和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外语能力,必须对现存外语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即协同开设校级层面的公共外语课(以基础外语为主)与院级层面的专业外语课(以专业外语为主),并将专业外语课程设置为专业领域核心课程,在学时和学分设置上与本专业核心课程同等对待。

表3 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最需要的专业领域核心课程 n=86

3.2 加强专业领域核心课程的实践性和技能性

实践性和技能性是运动训练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的重要特性。在专业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减少理论类课程的比重,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重。首先,强化“理论+实践”类课程的实践性。例如,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和运动损伤与康复课程,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设置专业运动技能课程为专业领域核心课程并适当增加学时,如根据研究生专项设置专业运动技能课程等等。

表4 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最需要的专业选修课程 n=86

表5 优化后的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方案

3.3 开设多样性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是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之外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课程。高校应利用一切资源为学生开设品类多样的本专业和跨专业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需求自由选择。如果师资缺乏可通过跨学科、跨学校或跨行业等手段聘请师资为学生开设一些专业相关的课程或一些跨学科的课程。

3.4 完善校外实践过程的约束和考评机制

校外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校外实践课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完善对学生和校外导师在校外实践过程的约束和考评机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4 需求导向理论下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优化

在需求导向下,为了更好地突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对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最需要的专业领域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表4。

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运动训练领域的《指导方案》(课程设置部分)为参考,依据需求导向理论下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最需要的专业领域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进行调查的结果为依据,提出新的课程优化方案,见表5。

5 结 语

课程设置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现阶段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着外语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强,专业领域核心课程的实践性和技能性不突出,选修课程未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基于需求导向,对运动训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从而在课程设置层面有效地提高培养专业人才的效益。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外语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