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愚公泪(小说)

2019-10-24张仿治

文学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智叟东郭西门

张仿治

天还没亮,住村东头的西门珍珠就跑到隔壁敲门了:“东郭嫂子,起了吗?”东郭嫂子还来不及回答,倒敲醒了正在做梦的东郭兴旺,他嘟哝着问媳妇那么早起来要去干吗,东郭嫂子说,昨晚与西门姑娘约好了,去冀州呢。“那么远,去冀州干吗?”“你不知道,现在那大山已被移走,去冀州不远了,才十八里地呢。听说冀州的牛肉香着呢,去买一点来尝尝,也给你下酒呀。”东郭兴旺听着舒服,又倒头睡下做梦去了。

东郭嫂子和西门姑娘骑着驴子出去,到了村口,看见出村的人络绎不绝。那拉大车的壮汉,是东郭嫂子的表弟,他告诉东郭嫂子,车上拉的是自家地里收的红薯,去河阳卖呢,“听说那边价钱好,多跑些路,也值。”见好几个姑娘也去逛冀州,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西门姑娘就有点后悔了:自己明明有一条彩石项链,却忘了带!

东郭嫂子和西门姑娘在冀州逛了两个时辰,除了牛肉和鲤鱼,西门珍珠又给自己买了一条珍珠项练,那可比彩石项练光鲜多了!再说,也配上了自己的名字。两人走进一个叫“勿忘我”的铺子吃饭,见那碗中一个个小包包,珍珠姑娘好奇地叫起来:东郭嫂子,这是什么呀?见多识广的东郭嫂子,看着这碗中物一时竟也说不出名堂。掌柜的过来问了:“两位客官哪里来的呀,没吃过馄饨?”“馄饨?”西门姑娘念着这名字说,“俺村里从来没看到过,俺从愚公村来呢!”掌柜一听是愚公村来的,像碰到了熟人,脸上笑开了花。西门姑娘说,你知道俺村?掌柜说,现在天下谁不知道愚公村呀?他给两人各盛了一大碗馄饨,还执意不肯收钱,说,以后上冀州就来这里吃饭!东郭嫂子和西门姑娘也微笑地欢迎掌柜有空时去愚公村走走。

从馄饨铺出来,意外地碰到了小脚的寡妇京城氏和她才七岁的儿子京城信儿。东郭嫂子问:你们娘俩也来逛街?京城氏说:“我是来这里为儿子报名的。”原来,京城氏觉得让自己的儿子只在村里那才识三百个字的老先生的私塾学《三字经》,太不够了,现在没了大山的阻塞,出入方便了,就带着儿子到冀州的重点小学报上了名。西门珍珠称赞说,您真有见识,今后小京城一定会很有出息。京城氏又兴高采烈地说,当学校领导获知咱娘儿俩就是从远近闻名的愚公村来的“孀妻弱子”,特别是那么小的孩子也曾“跳往助之,叩石垦壤”,为移山作出了重大贡献,觉得可以给广大学生树立一个艰苦奋斗的榜样,因此不但破例让不是本地户口的小京城报上了名,还给予他以书学费全免的优惠呢。说着,京城氏对儿子说,以后娘每天送你去上学。小京城一歪脑袋说,不,你走路太慢了!我要一个人走着去,不就是一个时辰的路吗?

见京城氏的三寸金莲走路那么艰难,西门珍珠就把自己的驴让给她骑了。

东郭嫂子一行四人说说笑笑的,回到村里,已是晚饭时分。到家刚端上饭碗,东郭兴旺就告诉妻子,今天村里开移山总结大会了。会议第一个议程是选村长。从移山这件事上,人们不但看到了愚公的远见卓识,还看到了他的号召力,所以全村人一致推选北山愚公为村长。但是北山大叔坚决推辞了。他说,自己本来就只会干活,当不了领导,更何况年且九十,没这精力了。最后大家选出了年富力强又曾跑过京城的田间机父当村长。在田间机父主持下,北山愚公被评为劳动模范。村委会号召全村人向他学习。而愚公的老伴愚婆婆却在会上作了检讨。愚婆婆说,自己真是妇人之见,居然不知道“人心齐泰山移”这么简单的道理,对移山大业抱怀疑态度,差点动摇了军心,拉了劳动模范的后腿,实在是目光短浅,太不应该了。今后一定只管家务,在村里的大事上决不再发表任何意见。田间村长当时就直率批评了愚婆婆的发言,说你怎么把自己个人的错误叫作妇人之见呢?妇人难道都像你吗?人家京城氏不也是一个妇人吗?怎么就那么有远见呢?村长又说,“今后不再发表任何意见”也是错的,应该发表正确的意见才是。听到这里,东郭大嫂问老公,什么样才叫正确意见呢?东郭兴旺搔了搔头皮说,我也不知道,也许村长知道吧。

兴旺还说,河曲智叟在会上受到了严厉批判,说他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东郭大嫂一听就紧张了,说来,智叟还是她的堂舅呢。她问:“后来,后来怎样处理呢?”兴旺说:“最后村委会落实政策,认为河曲智叟除了发表错误言论外,没有做过具体的坏事,他的情况还算是人民内部矛盾,再说他认错态度也好,所以不给他戴帽子,更不对他刑事处罚。”东郭大嫂提着的心放了下来。东郭兴旺又说,后来村里还宣布,鉴于河曲智叟斷文识字,且年纪大、见识多,为了体现“给出路”政策,就安排他负责撰修村史族谱。

河曲智叟知道自己以前说了大错话,觉得很是对不起村里的乡亲们。现在村里能够不追究他,还安排工作,自是感激不尽。他怀着戴罪立功之心,在编撰村史时,首先把愚公移山的往事详细记载在了村史中,得以流芳百世。田间村长来视察,翻看智叟写的村史,看到他把自己的错误言论,特别是他那“笑而止之”的丑恶嘴脸,都毫不回避地写在里面,便问他:“你写这些,不怕失面子吗?”智叟诚恳地说:“要使后代能以史为鉴,不再犯与我一样的错误,我自己的面子就顾不上了。”村长点着头,很是赞许。

智叟见村长高兴,就小小心心地请示:“听说村里要废了私塾,办正式的小学,我可以去学校里当教师吗?”村长瞟了他一眼,警惕地寻思,这种人就是这样,一有机会就想顺着竿子往上爬!我要提防着点,不能让他走上讲台,不然,他的保守思想影响了下一代,可不是闹着玩的,便婉转地对智叟说,你这修村史的工作更重要,况且你年事已高,不能给你太多压力。

两座大山移走了,从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就像给密闭的房子开了一扇窗,一下子就进来了清新的空气。头一个好处就是村里的特产——刚收上的大红枣——能大量外销,不但当年摘下的卖了个精光,而且许多人家连前些年积压的也都卖完了,并卖上了很好的价钱。村里人都说,想不到外面的人那么喜欢吃红枣。这样几年下来,单凭红枣一项,愚公村家家都脱了贫,纷纷盖起了新瓦房,还像山外的人家一样,买进了彩电,有的人家连摩托车都有了。

但是,看看外面的村镇上,都是高楼大厦、汽车进汽车出的,愚公村的人们还是觉得自己这里穷了些。“若要富,先修路”,于是,为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全村人再一次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张旗鼓,筹集资金,轰轰烈烈地干起了修路工程。当然,这次可不是叩石垦壤,箕畚运土,而是把工程承包给了外面的工程队,全部机械化作业。很快地,从村里向东南西北四面都造通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公路。

却说雍南那边,先前已经听说朔东在打官司,他们就坐观形势发展,打算步朔东后尘,也好发一笔小财。想不到朔东吃了亏,他们就不作声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愚公村赢了朔东的官司,顺便也向法院提出要雍南也归还太行山。他们说这山本来是我们村的,拿出列子的《愚公移山》一书来,铁证如山;如今要搬回自己的东西,自然无可非议。但雍南请了最著名的律师,也是根据列子的《愚公移山》一书,作了有力辩驳:一,当年是你们自己要搬走此山,有愚公的话和他们后来的行动为证;二,自从上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山,你们从来没有表示过反对,应视作默认;三,就算这山本来属于你们,但当年你们没有提出诉讼,目前追诉时效早已过去。三条依据条条在理,法院判愚公村败诉。

打官司赢来了王屋山,愚公村董事会决定用一座山的土石造两座新山。现代化的时代,现代化的手段,从朔东运来的土石,通过高速公路,一天便到,又有数万外地民工前来输出劳务,村人们眼看着两座山的旧址上尘土飞扬,耳听着各种机械马达轰鸣,山体便一天比一天高。才一度寒暑易节,眼前便又矗立起了方六百里、高八千仞的太行、王屋两山。虽比原先两山低小了不少,但到底已经恢复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之势。河曲智叟过来,指点着哪里本来有一道溪水、哪里原先有一处悬崖,又四处买来樟树松树橡树,遍地种上灌木荆棘杂草,还少不了野花野果,再放养些野兔野鸡,繁殖点山蛙山蛇,当又一次寒暑易节之时,这里就一如当初之太行、王屋两山,看不出曾经有过的沧桑变化了。老愚公拄着拐杖出来,面对着入云的高山,翘着胡子不断摇头,突然一阵咳嗽,孙子来扶他进屋去了。

村里已经新貌换旧颜。为了吸引游客,村里造了上山索道,新开发了果园自助游,山脚留下了“愚公第一锹挖土处”。根据河曲亮的意见,在山上新建了山神庙、望夫台、射虎亭及秦始皇祭坛和太白登临处等“古迹”,虽有不少老人反对,说造这种假景点反而不伦不类,但村长认为什么事都应善于创新,不一定要完全按老的办。村长又请河曲智叟搜集外地有关资料,编写了新建古迹的“民间传说”,勒石树碑,还把所有这些材料配合照片印成明信片在全国发行。在村旅游管理处备案后,那些做拍照生意的人圈下各景点的拍照最佳处,热心为游客照相,每位三十元。又出租愚公衣、智叟扇、京城氏扁担等,每件十元。

根据当下各地旅游热点,河曲亮又提议在半山腰修一座寺庙,在全国招标,请高僧来承包。才十三个工作日,新招聘的住持就上任了。不出三个月,寺里已经每天香烟缭绕,售票窗口排队如长龙;木鱼声中,烧香磕头者络绎不绝。又半年后,要想花几百万钱请高僧做一场佛事,须在三个月前预定、付款。

白花花的银子大量流进来。现在村里许多人家有了汽车,且有绕山公路通向四面八方,所以虽然这里再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但对有钱人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那公路有点豆腐渣,才那么几年,就已经坑坑洼洼的,汽车开在上面,如坐摇篮。至于如东郭兴旺这样的普通人,特别是如京城氏这样的老人,出行又麻烦了不少。好在他们既然钱少,就少有外出的心思,只在家里看电视,偶尔要去趟县城,还是可坐公交车,在坑坑洼洼中颠簸一个多时辰就能到达。

不久,村长的子孙、智叟家的族人等越来越富,那些钱多得花不完的年轻人不再想工作了,也不必上学读书,每天拿着手机打游戏,不亦乐乎;读河曲智叟编的《愚公村村史》,他们觉得村里的愚公老爷爷真是愚人,而智叟老爷爷到底是智者!这个思想也通过来这里的游客辐射到了山外面,他们逢人便说,好好的两座山,当初干吗要搬走呢?幸亏现在搬回来了!

终于,愚公精神没有了市场,所以那些大学和协会也越来越少请愚公作讲座了,愚公老人虽然仍有着教授的职称,但是明白自己已经真正告老,便拿着村里给的养老金,住进了村敬老院。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小册子,《愚公移山》销量渐少起来,终于鲜有人问津。愚公村在外界的影响基本消失,而且两座山既然已经搬回,也就看不出移山的好处来;至于这里的风景本就平常、这里的古迹本就假造,自是比不上大江南北的许多有名景点,所以游客渐来渐少,那个寺院也终于门前冷落车马稀,住持大师辞了职,开着新买的宝马回原籍去了。

愚公村终于不再热闹,索道开了没人坐,就停了下来,日子一多,有几处出现了斑斑锈迹,不过,反正没人去坐,也就没人看见。专门为游客拍照的人,闲着没事,就为自己和女朋友拍些好照片,但多拍也没什么意思,就想着上网炒股票,因为没经验,一开始就亏了不少。当初村里部分粮田造了宾馆,吃粮只得向外去买;现在游客没了,宾馆改作年糕作坊。做好的年糕在村内卖不出去,运到外地卖,扣除运费,也剩不了多少利润。名牌产品“愚公枣”被发现掺杂了外地枣,被人投诉,此后,“愚公枣”便不怎么畅销。半年后,年糕作坊和紅枣加工厂关门,已做好的年糕分给职工充作工资。卖不出去的“愚公枣”作为村里的福利分给村民,每人二十四包。把山搬回来后,走一步一定要过绕山公路,因而运输公司的生意曾红火了一段时间,公路收费站也安排了好几个女孩子。但是,旅游的人没了,几家工厂又关了门,运输公司便没了生意,把那几辆汽车卖给了外地公司。村里本来曾计划在山中挖隧道,现在算来钱有点紧,这事就先搁了下来。

慢慢地,除了村长和智叟等少数几家,其他各户的日子似乎有点紧,就左邻右舍地约着外出打工去。西门珍珠运气好,老板夸她工作能力强,调她到冀州继续当“勿忘我”连锁店的店长。临走,她把那条珍珠项链放在东郭嫂子的表弟那里作为信物,两人谈了那么多年,终于打算过了年就结婚。结婚后,就搬到冀州去住。

村里常停电,几位老人连电视剧也看不痛快,想想还是前几年好,便走到一起合计着,不如大家齐了心再次把山移掉。但是谁肯领这个头呢?人们叽叽叽喳喳地议论着,还是老愚公有号召力。于是派几个人去敬老院找北山愚公,只见院内飘动着白幡,一问,方得知愚公他老人家昨夜仙逝了,他孙子为他摩挲了好长时间,但他仍闭不住眼,仔细看,他眼角上似留有一滴泪。

原载于2018年《港城文脉》下半年刊

猜你喜欢

智叟东郭西门
愚公和智叟新传
倒霉还是幸运
雪落西门
不一样的吃饭
小黑熊受骗
黄昏
赶集
愚公新传
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西门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