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对CCU机械通气患者康复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2019-10-24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467000李军娜李治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气道人工通气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467000)李军娜 李治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CCU于2016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4.96±5.70)岁。观察组男28例,女7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5.09±5.96)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CCU后均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给予对照组包含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呼吸道护理及静脉输液护理等措施的常规冠心病及机械通气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①病房开窗通风换气,2次/d,1h/次;用1∶100的84消毒液对地面、床及床头柜等患者常接触的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仪器表面使用酒精擦拭;限制探陪人员数量,每日仅允许探视1次;使用循环紫外线消毒机对病区进行消毒。②通气前,操作人员严格依照无菌操作要求对手部进行消毒并佩戴一次性无菌手套;通气过程中保持病床头部抬高30°~45°;监测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及呼吸机冷凝液情况,对压力及时调整并及时清理冷凝液体;按需密闭式吸痰或定时吸痰;无菌湿化罐/管道每7d更换,如发生管道污染则立即更换;每隔1.5~2h协助患者翻身,并轻拍胸背部排痰。根据患者肺功能状态、血生化指标并综合考量原发病等因素,定时对患者呼吸状况进行评估,如有拔管指征则立即通知并协助医生拔管,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③运用口腔冲洗联合口腔擦拭法行口腔护理,将床头抬高30°~45°,冲洗液从一侧口角缓慢注入,同时从对侧口角以负压吸引,操作前确认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足够,严格避免冲洗液渗入气道,冲洗完成后进行口腔擦拭,测试患者口腔pH值,并依据测试结果选择口腔护理液。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及CCU治疗时间;②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中相关诊断标准统计两组VAP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时间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及CCU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2 VAP发生情况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0.05)。

3 讨论

附表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及CCU治疗时间对比(d,)

附表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及CCU治疗时间对比(d,)

组别 机械通气时间 人工气道留置时间 CCU治疗时间对照组(n=35) 13.02±2.96 16.54±4.30 18.12±6.25观察组(n=35) 8.09±3.04 11.18±3.12 13.20±3.00 t 6.874 5.969 4.199 P 0.000 0.000 0.000

VAP是CCU患者行机械通气最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部分CCU护理人员对于如何预防VAP的了解不够,加之患者对于外来菌的抵抗能力弱,极易发生VAP[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VAP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在对病房环境进行消毒的同时更给予医护人员及陪探人员充分关注,严格洗手、限制探视次数是预防VAP最为有效的方法;维持气囊压力于20~25mmHg之间,能够有效避免套管周围可能含有病原菌的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避免呼吸道粘膜受损,从而降低VAP发生率;头高位是最为简单、高效的VAP预防措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对于降低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误吸和反流的发生也有显著作用等因素有关。此外,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及CCU治疗时间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利于患者康复。

总之,在CCU患者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显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CCU治疗时间,降低VAP发生风险,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气道人工通气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