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辅助下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研究

2019-10-24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463000陈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臭氧椎间盘腰椎间盘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463000)陈杏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的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等,活动时加重并且病情通常呈逐渐加重的趋势[1]。本文中旨在总结分析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介入臭氧治疗的相关护理要点及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住院部就诊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女比例为34∶16,平均年龄为(44.5±18.6)岁,病程3个月~2年。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无效。

1.2 治疗措施 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后择期行手术治疗,术中取俯卧位,通过CT扫描靶定相关病变节段,经脊柱后正中线旁10cm左后侧后方的安全三角位置进针逐层穿刺进入椎间盘,CT扫描进行确认后采用5ml注射器抽取臭氧(50ug/ml)多次进行注射,经影像学核实“含气征”臭氧分布均匀后按照相同的方式在突出的位置及神经根处再次分别注射5ml相同浓度的臭氧,注射的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3天每日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适度应用激素及脱水剂抗炎及减轻组织水肿。

附表 治疗前后疼痛量化评分结果

1.3 效果观察 ①整体临床疗效。明显好转:患者疼痛及麻木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下肢活动能力改善,可从事正常生活,无其他不适主诉;有效:较治疗前症状改善,时有波动,但疼痛不依赖止疼药,基本生活活动可完成,无神经根损害表现;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②疼痛量化评分。采用视觉疼痛量化评分方法对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析,0表示无任何疼痛感觉,10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③不良事件统计。包括发热、感染、神经根损伤、药物过敏等。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Office Excel对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整体临床疗效 治疗后1周,患者的整体疗效评价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为明显好转,26例为有效,4例患者评价为无效,整体的临床改善率为92.0%(46/50);4例无效的患者中,2例患者术后下床活动后症状加重,经CT/MRI检查显示髓核突出程度较术前加重,剩余2例患者主诉与治疗前基本无区别。

2.2 疼痛程度评价 术前及术后1周时间段内患者的疼痛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所有研究对象介入术后疼痛程度均逐渐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不良反应事件统计显示,仅2例患者出现发热,经干预后痊愈,无神经根损害及药物过敏等病例。见附表。

3 讨论

对于腰椎轻微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不需要行椎间盘摘除但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局部的介入注射臭氧及胶原酶等治疗方法不失为有效且较为理想的选择[2]。本文中通过CT辅助下局部注射臭氧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良好。相关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临床疗效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①术前的完善准备。包括对患者各项检查指标的核实,向患者本人及家属宣教治疗的相关操作和需要注意的事宜,术前协助医生准备好相关的注射试剂、注射器以及突发事件的各项抢救措施等;②术中的护理。术中主要协助医师进行腰椎的定位、臭氧的准备,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③术后的护理。注意穿刺处皮肤的消毒与保持干燥清洁,询问患者的不适反应,术后3天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适度抬腿锻炼,同时加强营养,保证大便通畅及充足的睡眠;住院指导患者继续佩戴腰围最少3~6个月,同时改善生活习惯,禁止腰部受力或负重,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等。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显示通过全面的护理CT引导下介入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较为安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疼痛等不适主诉显著得到缓解,因此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臭氧椎间盘腰椎间盘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利用臭氧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
疼痛治疗中医用臭氧的应用研究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臭氧分子如是说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