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灌肠联合艾灸治疗盆腔炎的效果观察及临床护理

2019-10-24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467000郑艳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包块盆腔炎艾灸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467000)郑艳艳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一般为慢性炎症,临床症状主要为腰骶部和腰部疼痛,这给患者患者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本研究对中药灌肠联合艾灸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经验,现将相关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18~50岁,平均(34.2±1.4)岁,病程时长为5个月~6年,平均(3.0±0.5)年;对照组患者年龄19~52岁,平均(34.0±1.6)岁,病程时长为8个月~5年,平均(3.2±0.3)年。不同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治疗前采集患者宫颈分泌物,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取抗菌药物治疗,1个疗程为1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艾灸联合中药灌肠,具体内容如下:①艾灸:选取患者下腹部双子宫、中级、关元、气海等穴位,腰背部取腰阳关、命门以及双肾俞穴,腰背与下腹交替施灸,每次针灸时间为30min,1个疗程为7d;②中药灌肠:中药主要包括蒲公英30g、败酱草30g、莪术10g、紫花地丁25g、野菊花15g、鸭跖草30g、三棱10g、药用红藤30g,将上述中药用水煎煮至100ml,每天1剂,待患者月经干净3d后予以中药灌肠,灌肠时保持药液温度在39℃~41℃,7d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个疗程,艾灸和中药灌肠在患者月经期时停止使用。

1.3 观察指标 评价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①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B超和妇科检查均正常;②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减轻,妇科检查包块缩小未有压痛,B超显示盆腔附件显著缩小;③无效: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观察并比较不同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和包块缩小或消失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和包块缩小或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通常为急性盆腔炎患者体质变差或者治疗不彻底,导致病程迁延不愈。研究报道,中药灌肠具有抗炎消肿以及促进吸收等作用。但护理人员在给患者中药灌肠时需根据患者直肠温度调节灌肠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8℃左右,同时灌肠时把握保留时间和灌肠时机,灌肠时宜晚间睡眠前进行。艾灸乃中医瑰宝,通过体表穴位上燃烧艾叶,以炙火温热力发挥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和祛湿散寒的功效。而对患者行艾灸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心理疏导,详细介绍艾灸目的、过程、优势和注意事项,若患者在艾灸时出现眼花、心慌、呕吐等症状时立即停止艾灸,叮嘱患者休息,艾灸完毕后,患者需注意保暖,提醒患者保持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做到劳逸结合。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和包块缩小或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梁汪洋等[2]研究报道相类似。

附表 不同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和包块缩小或消失率比较

综上所述,中药灌肠、艾灸综合治疗以及辅以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明显减少盆腔包块大小以及缓解其疼痛,其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包块盆腔炎艾灸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夏天怎么做艾灸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