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安全文化应用于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价值研究

2019-10-24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450000张清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掌握情况安全事件神经内科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450000)张清兰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患者70例用作对象实施研究,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能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生命体征稳定、知情并自愿接受治疗。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智力障碍、老年痴呆、语言沟通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等患者。将其分为数目等同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32~77岁,平均(55.2±6.7)岁;该组实施护理安全文化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0~78岁,平均(56.4±6.8)岁;该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可实施比较。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包括对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控,实施优质健康宣教、优质心理教育、优质饮食教育以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使用护理安全文化优质护理服务,包括:①加强安全教育:在院区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规范、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预后情况以及治疗进程,掌握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严格遵照医嘱,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②增设安全提示语,预防事故:在易发生危险的地段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在相关科室及病房内增设“谨防跌倒、限制滴速、预防压疮”等安全提示语[1]。在病房、医院走廊等地方设置扶手、地垫等辅助装置;确保地面有一定的摩擦力,预防患者发生滑到等事故。向患者讲解热水袋的正确使用方法,将热水壶放在适宜的地方,预防烫伤等,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率[2]。③个性化安全护理:针对不同病患的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比如对活动障碍患者进行预防跌倒等护理,对易发生躁动的患者在其床边加装护栏以及使用约束带等护理,对于感知障碍的患者进行预防烫伤等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坠床、跌倒、烫伤、压疮等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对危害性知识、安全隐患类别、预防知识以及预防措施等项目的评定,分数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相关人员通过SPSS21.0处理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处理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x2检验;若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则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5.71%)明显比对照组(28.57%)低(P<0.05)。

2.2 对比两组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优(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附表 两组患者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组别 n 危害性知识 安全隐患类别 预防知识 预防措施对照组 35 68.4±11.2 68.6±12.5 69.4±11.5 68.2±11.7观察组 35 89.5±6.3 92.4±5.7 91.2±5.6 91.4±5.3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有着较大的差异,其患者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脑组织器官功能损伤,有着肢体功能、认知以及意识等多方面的障碍[3]。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患者解决问题能力、遵医行为、灵活性等较差,为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其开展护理安全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4]。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神经内科患者分别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及护理安全文化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观察组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危害性知识、安全隐患类别、预防知识以及预防措施)明显比对照组优(P<0.05)。总之,护理安全文化应用于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有着良好的价值,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增设安全提示语、个性化安全护理等措施,有效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意识,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改善护理质量,有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掌握情况安全事件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淮安市加强安全事件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