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2019-10-24郑州市中医院450000孙素洁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循证肢体护理人员

郑州市中医院(450000)孙素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60例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2.5±5.2)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2~90岁,平均年龄(63.5±4.3)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则以循证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构建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需行系统的护理培训,确保小组成员均熟练掌握循证护理方法,明确护理中需解决的问题,然后可通过检索大学学报、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的方式来寻找循证支持,并对所查找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分析,同时将获得的证据与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结合,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护理对策开展护理干预。(2)护理干预的落实。①指导患者取正确的体位,并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以促使肢体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以有效的预防下肢痉挛现象发生;②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患肢关节被动活动,活动时需遵循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的原则,动作要轻柔,避免给患者造成明显不适感,通过适当的运动逐渐恢复患者的主动活动能力;③坐站位训练及步行训练。待患者病情允许后,可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床上坐位训练,坐位时可依次取30°、45°、60°、90°,每个角度坚持30分钟,然后过渡至下一组;待患者肌力达到三级以上可指导其进行站立训练。此外,待患者站立15~20min无疲劳感后,可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以达到改善患者体重能力及促进膝关节肌及踝背肌训练的效果。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自主进食、穿衣服等,训练时需以患者自身情况为依据合理的对训练内容及强度进行调整,以避免患者产生疲劳感。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②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下肢痉挛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等的变化情况。

1.4 判定标准[1][2]①疗效判定:基本治愈:治疗后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不低于90%,且无残废;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可见轻度残废;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18%~45%;无效:干预后肢体功能无明显好转。②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量表(FMA)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③下肢痉挛情况以临床痉挛指数(CSI)为依据进行评估,总分为16分,分值越高表示痉挛程度越严重。

以功能独立性评定表(FIM)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满分为126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功能独立能力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

附表 两组FMA评分、CSI评分及FIM评分比较

2.2 两组FMA评分、CSI评分及FIM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CSI评分及FIM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3 讨论

本研究中以循证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通过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加强小组成员培训等方式可为护理干预的有效落实及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基本保障;而通过护理人员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寻找循证支持等环节的落实则可帮助护理人员更深入的认知疾病,了解护理的关键与重点,从而可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同时严格按照护理对策落实各项护理措施,通过体位护理、患肢关节被动活动、坐位、站立、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等则可达到显著改善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CSI评分及FIM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肢体护理人员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