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初探

2019-10-23蔡秀平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剪纸核心素养教学

蔡秀平

【摘   要】  如何创设一条与美术核心素养及学校条件相匹配的美术教学之路,进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成了我们美术教师重要研究方向。由于我校是剪纸特色学校,对民间剪纸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以民间剪纸为教学切入点,以剪纸拓展课和美术课堂为依托,以点带面地去探究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我们的课堂尝试做到“三让教学(让看、让作、让评)”,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重要。

【关键词】  剪纸;核心素养;教学

本着美术学科育人目标的再思考,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大要素。当下,核心素养已跃升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

一、以民间剪纸为载体,构建并践行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

中国民间剪纸风格千姿百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是蕴含丰富内涵的视觉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解析中国民间剪纸符号,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优秀民间文化的热爱。

1.用剪纸拓展课为民间剪纸解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把优秀的民间美术引入学校课堂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步骤。于是我把美术课程进行整合,以传统剪纸文化为载体,以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元素为原点,以美术课堂为依托,以传承及创新剪纸为题材,以点带面实施剪纸课程拓展的开发。这样一本贴合学生实际,拓宽学生视野的拓展性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识别民间剪纸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2.用剪纸视频拓展民间剪纸资源。在教学中,我经常下载一些中国民间剪纸传承人或相关专家对民间剪纸语言进行解析,加深学生对中国民间剪纸的丰富内涵的理解。例如:在拓展课《剪喜鹊》讲授中,将一段视频穿插到教学环节中,学生兴味盎然。

二、以民间剪纸为载体,研究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方法

1.以中国民间剪纸为载体,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民间剪纸的视觉艺术符号形式单纯,通俗易懂,又有着丰富的想象含意。不论是单色的,还是套色其形象、构图均给人以完美整体的观感,比较适合小学生欣赏。这些直观的内容可以通过解析文本图像的方式,通过“图文赏析——感悟体会——图解图构——深入解读”等教学环节进行,借此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

在执教浙美版三年级上册《彩色拼貼画》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剪纸作品马蒂斯的《水族馆里的游泳者》和库淑兰的《江娃拉马梅香骑》,谈谈各自的感悟和体会。接着,老师提示了读画的方法,学生入手一张彩打的剪纸作品,可观,可感,可触,师生共同尝试图解图构,深入解读中外剪纸的符号。这样的学习方式摆脱了形式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取而代之的是真实的感想和表达。

2.以中国民间剪纸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民间剪纸作品按用途分类广泛而灵活,既有粘贴门窗的窗花、墙花等又有摆衬用的礼花、喜花等。他们的作品与创作者独特的生活经验有关,当然很多剪纸符号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直观,不宜理解。

比如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对马图》环节,探究它严密的结构和折合关系。在一定的图像识读的基础上,引导探究表现方法环节,出示不同的折法相同画法及相同的折法不同的画法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的直观课件,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对细节处理就会“豁然开朗”。这样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学生动手体验的可能性,突破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学生的欣赏思路,让学生在主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生动且深刻的体验与感悟。通过图像的识读及方法的探究,完成了美术素养中的美术表现能力。

3.以民间剪纸为载体,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步骤的欣赏方式,用“思维碰撞——民艺解读——技艺品析——文化认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民间美术氛围中,通过师生对民艺的解读和品析,让学生逐步认同中国民间剪纸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及文化理解等艺术素养。

在执教拓展课《剪纸欣赏》后,学生对民间剪纸的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体验过不同剪与刻的不同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创设了这节课。本课的设计以实用性、欣赏性、文化性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风格的剪纸欣赏出发,注重纹样的应用和思想感情的表达,特别是通过图像识读获得正确的审美判断,在落实核心素养上有独到之处。

4.以民间剪纸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意表达。以欣赏传统的民间剪纸为载体,有里面到外面,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培养他们自由地学习剪纸创作,侧重学生随意进行创新。

在拓展课《大公鸡》课中,通过类比,联想、逆向思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肖鸡的纹样设计的方法。在学习和提取了很多民间剪纸元素后,学习以鸡为主题运用剪纸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创意表达。有的是寓意吉祥的单色剪纸,有的是造型夸张的剪纸,有的……异彩纷呈的剪纸作品传递着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师生在交流中感受民间剪纸文化的亮点。将元素进行提炼和重构,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落实核心素养。

5.以民间剪纸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尊重民间剪纸文化,才能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民间剪纸。民间剪纸教学中,就是要立足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注重培养文化理解能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对文化理解的定义是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那么剪纸的文化理解素养的表现是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剪纸作品、剪纸现象和观察的习惯,了解剪纸和文化的关系,能认识中华优秀传统剪纸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总之,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讲民间剪纸与美术教育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更好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许钦敏.指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实践策略——以剪纸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134-135.

[2]佘剑.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关于核心素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212-213.

猜你喜欢

剪纸核心素养教学
大嘴蛙学剪纸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手工剪纸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