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2019-10-23季侃平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季侃平

【摘   要】  数理思维能力、情景思维能力、探索发现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三种重要的能力,其也是数学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在这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学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视小学数学教育、重视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对学生个人、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善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数理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和数字、理论打交道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是决定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敏感度、逻辑分析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有足够的重视并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培养之。

在小学数学“小数”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第一步,设计小组活动并划分组内成员。小组活动为:计算接龙,小组成员划分为随机划分,每个小组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第二步,给学生讲授活动内容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对这次活动的展开方式进行了说明,让小组的成员在黑板上根据上一个人的计算结果进行下次的计算,哪些小组最先计算出正确的答案就为获胜组,获胜组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资奖励。第三步,展开小组活动并积极地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指导。例如:有的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太过慌张,教师会告诉学生计算正确性也是同等重要的,有的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习惯上的错误,教师也会积极地帮助学生改正此错误。第四步,帮助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小数”相关的运算有更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了沟通交流,给其他学生介绍了自己的运算心得。除此之外,教师还让一些表现不怎么好的学生对自己在运算中犯的问题进行了讲解。这样的做法有两个好处:第一,让犯错的学生对自己犯的错有更深的了解、避免下次犯错。第二,让其他学生对运算中可能会犯的错有更多的了解,从而避免其在日后的学习中犯同样的错误。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学生是缺乏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的,部分学生可能很难对教师的真正意图有足够的了解,而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总结归纳的真正意图,也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运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重要的一项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此类能力的培养是有必要的。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计算中来了,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也通过活动进行了及时的沟通交流。

二、情景思维能力

数学是基于生活的。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知识内容都与实际的生活有关。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景思维能力的提升,这对学生在数学上有更好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在小学数学加减运算的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第一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加减”进行分析。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运用到加减的情景进行了分析,让部分学生对加减的运用情景做出了说明。第二步,根据学生提出的情景,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指出“在买东西的时候会用到‘加减”。于是教师设置了一个买东西相关的情景,情景内容为:“假设你现在有10元钱,一袋方便面4元、一瓶矿泉水2元,你应该给店员多少钱,店员应该给你找多少钱。”设置完题后,教师让学生对题目内容进行了计算,学生也很快根据“10-(4+2)=4(元)”得出了题目的答案。第三步,讓学生两两一组,设计题目给对方计算。当然,依然有学生不是很懂如何设置题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及时的帮助。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进行了以上操作,他们在多元的内容计算中得到了足够的计算经验。

对这个教学案例做出分析,教师让学生对自己周围的情景进行搜索并向学生演示了将情景转换为题目的方法,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情景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

三、探索发现能力

小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大都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对学生这种天然好奇心做出一定的指导的话,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周身的事物、更好地理解数学的知识原理。因此,探索发现能力也是学生在数学上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小学数学“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第一步,给出题目,让学生观察分析题目。题目内容为:“在小学6年级组织的一次身高测量中,测得如下数据(单位为:cm):143、137、138、139、140、143、138、138、138、140、142、142、141、143。三位同学在看到这组数据后分别在自己的本子上做出了记录,记录为:138、140、140,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三位学生记录的意义吗?”第二步,让学生沟通交流。在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出了提示:“在得到一组数据后,人们最关心数据中的哪些内容?”这个提示对引导学生往“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上进行思考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三步,鼓励学生做出解答,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表示“138”代表这组数据的众数、“140”则代表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或者中位数。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教师当即对回答学生进行了表扬,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养成对数字的敏感,要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索出数学中的规律性质。第四,归纳总结。在让学生进行了探索之后,教师的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在归纳总结中,教师总结了学生在上述过程中的收获,这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这个教学案例做出分析,可以看到:和传统地让学生求解“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的教学方法不一样,教师给出了中位数、平均数、众数而让学生对其表示的意义做出分析,这就比直接求解中位数、平均数、众数要难一点,学生在求解中的探索分析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总之,为了培养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其可以对文中提到的数理思维能力、情景思维能力、探索发现能力的这三种能力有足够的重视并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地培养学生对应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