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下的初中语文德育教学实践

2019-10-23潘宏建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潘宏建

【摘   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引领方向,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初中语文;德育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这与对学生德育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引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深入融合,在具体的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与浸润。

一、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下的初中语文德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分析

1.德育教学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责任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能够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与启发作用,这是语文教育活动开展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语文教材中遴选的文章一般都含有较为丰富的哲理,能够对学生起到不同程度的启发与引导作用。根据新课标教学改革的要求,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发挥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育人功能,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即承担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义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责任与义务向学生深入讲解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哲理,积极发现不合乎道德行为规范的知识点,从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人生方向指引作用。

2.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目的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以及文化道德感染等层面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一篇篇的文章学习过程中,文章中所包含与体现的情感价值观等对学生会逐渐渗透,从而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思想渗透,在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周围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起到良好的道德指导作用。

二、社會主义和谐价值观下的初中语文德育教学实践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下的初中语文德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找到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契合点,用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促进基本道德的常态化,用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促进传统美德现代化。

1.找到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契合点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大量的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知识内容,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吃透教材,能够准确挖掘初中语文教材知识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充分促进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正确理解,在合理的教学时机之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避免对学生采用一味说教的方式,从课文以及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真实生活出发,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与学习,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对德育教育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德育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体会。

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与功能之一是育人,德育教育是其重要的手段,两者在教育理念上不谋而合,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平台,将其充分贯彻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之中,在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引领之下促进学生达到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

2.用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促进基本道德的常态化

在初中生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人生基本准则、公共道德、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念,通过初中语文文章的学习促使学生对道德观念与道德知识能够形成较为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充分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以及发生的一些热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拓展,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将其与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进行比对。如此在具体的文章学习与案例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爱国主义、舍己为人、自强不息等艰苦奋斗的品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与伟大品格,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奋斗学习的良好品性。

3.用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促进传统美德现代化

传统美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养分,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契合的现象,例如传统道德发展中的愚孝以及愚忠思想,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当对此加以有效改进,用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促进传统美德现代化发展。引导学生在充分领略传统文化道德的同时还能够将其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由此要求德育教育的进行应当积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积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够充分领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在的精神实质,同时对其外在的表现形式结合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理念进行优化分析,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进行优化设计,在初中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有效结合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元素进行及时革新。

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育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知不觉贯穿其中的,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引领之下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用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促进基本道德的常态化,促进传统美德现代化,从课文学习以及具体的生活实践等多种角度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卓豪.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5):22-22.

[2]陈志宇,王彦鹏.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学德育结合的有效探索和实践[J].发现:教育版,2016,37(1).

[3]焦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5):43-43.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