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戏》,看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019-10-23袁晨胧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美育传承传统文化

袁晨胧

【摘   要】  传统的艺术形式被流行歌曲取而代之,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不断地被流失。因此,我们少儿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担起这一重要责任:让中国戏曲走近孩子们的课堂,走近孩子们的视野,走近孩子们的生活。教师要想获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塑造自身过硬的基本功。因材施教、因势导利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

【关键词】  传统文化;美育;传承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是学生需要感受的一种教育方式。美术教育不仅培养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热爱生活的能力,作为基础教育者的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基本的绘画技能及基础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對传统文化的认知。

《看戏》这一课编排于苏少版美术教材第10册第10课,属于高年级教学内容。教材在单元内容的设计方面分别安排了《画脸》(一)和《画脸》(二),继而再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着综合了各个不同艺术种类的戏曲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提高。

教师认识到本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即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近年来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逐渐地远离了孩子们的生活世界。孩子们的娱乐生活被电脑游戏,电视节目充斥着;传统的艺术形式被流行歌曲取而代之,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不断地被流失。因此,我们少儿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担起这一重要责任:让中国戏曲走近孩子们的课堂,走近孩子们的视野,走近孩子们的生活。

一、从教案,观课堂的整体脉络

师在《看戏》这节课中,将了解中国戏曲人物造型和色彩特点、学习运用水墨工具材料表现看戏画面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之情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为教学目标。目标的设定是相当详实的,如真的在制定目标纷纷完成的情况下,这节课对于学生层面来讲,是受益匪浅的。

本课学习内容具有浓郁的中国色彩,教师在诠释课题时需要充分地挖掘出其中的包含的丰富信息。开始导入以贴“生、旦、净、丑”为游戏,让学生了解戏曲中的各个人物造型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图片、视频、实物等有关中国戏曲的素材;其次,教师认识到学生在本课课堂学习中需要重点描绘的是戏曲人物,不仅包括戏曲人物的脸部表情,化妆式样等,而且包括了人物身体的服装、动态、神情等各个方面,将色彩、服饰、传神、身姿等关键词作为板书恰到好处。

教案整体感觉以学生为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尤其是最后作业的欣赏与呈现不单一,从油画、版画、水粉、水彩、沙画纸、水彩笔画让学生进行欣赏,着重讲解沙画纸和水彩笔画的技法,让学生有的放矢,既欣赏到了作品的丰富呈现及美术语言,又掌握了美术技法。

二、看学生,感课堂的学习氛围

《美术新课程》指出:加强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参加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促进学生的个体形成和全面发展。

本节课亮点多多,从开始的找戏曲角色。我认为最精彩的是学生跟着老师的视频模仿“窦尔敦”,全班学生一起跟着“唱、念、做、打”,唱词与身段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更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知。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示范水墨人物画“杨贵妃”形象时,为本课中的精彩之处。教师寥寥几笔,一个生动美艳的贵妃形象跃然于纸上。原先美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的一些宝贵的教学技巧在不知不觉中被渗透,教师能够为学生作水墨人物画示范,而且在示范的过程中作了非常详细的讲解。首先从贵妃的头饰开始,从中间向两边儿;接着画贵妃的脸型欣赏比对,教师提示学生画人物的脸时不仅需要中锋运笔,而且要准确地抓住人物的脸型及表情。而在表现贵妃绒毛的衣领时则需要运用侧锋。教师进行衣领部分的示范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运用侧锋,而是与学生有一个互动的交流。在完成了贵妃半身人物的身体形态以后,通过图片的比对,教师即为人物涂上相应的色彩。通过在师生互动中的示范,这一教学环节完成得精彩之极。精彩的示范让学生从看中学、学中画。

教师让学生自主在课前搜集有关戏曲的资料,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自主欣赏、交流、探索、描绘看戏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达到审美的目的,同时向学生传达文化艺术的情感,将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传承起来。

三、听泛众,评课堂的改进之处

整节课精心设计,构思奇巧,如九连环一般环环相扣。单个来说,我觉得有两点改进之处。

1.人物性格及脸部颜色的介绍平铺时,阐述过于单一,是否能用《说唱脸谱》歌曲的视频,让学生自主探索里面的唱词,是否效果更佳?

2.最后美术课拓展延伸环节过于草率,是否能够将学生对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再次提升会更好?

教师要想获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塑造自身过硬的基本功。因材施教、因势导利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

言而总之一节美术课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学情意的投入、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时间的分配等也决定教学的效果。美术课堂更多的关注是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猜你喜欢

美育传承传统文化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美育教师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