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

2019-10-23刘迎春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学化表现影响

刘迎春

【摘   要】  由于面临幼小衔接,农村幼儿园大班的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违背了幼儿发展的规律,不利于他们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幼儿园大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展开研究。本文结合大班教育实践,对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消极影响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农村;小学化;表现;影响

教育部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幼儿园要依据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当大部分幼儿园都在开展学科综合的主题教学时,在今天的许多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却依然存在着围绕识字、拼音、算术等的小学化的单科学科教学。这些都不利于幼儿兴趣、习惯、良好行为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展开探索研究。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农村幼儿园大班教育中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以及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消极影响等,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一、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学习知识方面

“纲要”中规定,幼儿学习活动包括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每个领域的教育教学都坚持发展幼儿的技能、认知和情感态度等。然而,现如今的农村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往往大大侧重于拼音、识字、算术等单科课程,而音乐、舞蹈、美术、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课程所占的比例相当小。由此可见,在学习知识方面,农村幼儿园存在为小学学习文化知识做准备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幼儿园及家长的功利性在作祟,另一方面也存在教师的素质达不到学科教学的要求。

2.教学组织形式方面

幼儿园活动应以“游戏”为其基本活动,然而在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式的集体教学,而且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从环境创设来看,我们发现学习桌椅的摆放、幼儿座位的安排、教室整体的布局都跟小学的相似,有的根本看不到区角活动的空间。因此得出结论,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教学组织形式小学化的倾向。这种组织形式容易使幼儿感到知识学习的枯燥乏味,从而使他们小小年纪就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3.教学管理方面

由于户外一些大型玩具,以及活动场地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大部分农村幼儿园都缩短了幼儿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有时自主游戏活动的时间根本就没有,孩子们只能参加由老师统一领导的集体组织活动。而在集体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便于教师管理,很多农村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几乎和小学差不多,对于那些和小学在一起的附属幼儿园,为了避免影响小学生上课,这些幼儿园几乎要采取和小学一样的作息制度和管理制度,每天规定几节课,和小学生们一样听到打铃就要上课。在日常的课堂管理上,很多幼儿园都会要求幼儿把小手背后,端端正正坐好并保持安静。这种教学管理方式严重扼杀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4.教学评价方面

传统的小学评价以“结果性评价”即分数为评价标准,在现如今的很多农村幼儿园都存在这种现象。很多老师说这种评价方式最直观、最公平,家长也喜欢。然而这种功利性的,迎合家长的结果性评价,忽略幼儿的真实发展需求,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因为幼儿的成长,绝不是拿简单的学习成绩来衡量的。如此注重幼儿的学习成绩,势必会忽视对幼儿能力的培养、认知发展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等等。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消极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导致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本应游戏的时间,大量地被高控制的集体教学时间所挤占,这种生活和学习方式不仅扼杀了他们的天性,还严重影响了他们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严重危害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导致孩子们知识较多,但社会性发展较低。

1.影响幼儿身体发育成长

幼儿身心还处于发育阶段,他们活泼好动,不适合长时间坐下来听课。而农村幼儿园普遍开设的集体教学课程,大部分时间都要求幼儿安静地坐着學习。这样的后果是孩子眼睛近视了、背驼了、人变瘦了。长时间的坐着听课不利于他们肌肉、骨骼的发育,给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孩子们还小,大小便有时控制不住,但老师要求大家认真听课,不许乱动,有的孩子由于胆小都不敢跟老师提出上厕所的要求,结果导致他们“尿裤子”。当然,长时间坐着听课还会影响孩子们神经系统的发育。

2.影响幼儿愉快情绪的发展

游戏是孩子们天性,而教师总是让孩子们参加高结构、高控制的集体教学,这些怎能让孩子们产生愉快的心情。孩子们之所以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安静地坐在那里听课,写拼音、做算术,是因为他们要完成老师的任务,获得老师的奖励,不想受到批评和惩罚。由于没有兴趣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在集体教学中获得教师安排的全部知识,自己还要努力钻研,很多孩子总会为没有完全学会而感到自卑,从而影响他们愉快情绪的产生。

3.影响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的现象。然而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品格非常重要。但现如今孩子们每天都要用大量的时间,按照教师的预设完成拼音、识字、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学习,而没有时间参加那些具有生成价值的活动,从而使他们在乐观、自信、自尊等良好品格形成方面错失了许多有利的教育时机。

4.错失幼儿发展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在0-9岁,孩子们存在语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幼儿园只有抓住这些最佳教育期有的放矢地进行敏感期教育,才能使幼儿不至于错失最佳发展时机。然而大班幼儿却过早地在掌握小学知识,幼儿园教育忽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严重危害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农村大班幼儿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本文对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进行了梳理,分别从学习知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消极影响,分别从幼儿身体发育成长、愉快情绪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敏感期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希望本文对教育同仁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钟文艳.谈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性及其应对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5):13-15.

猜你喜欢

小学化表现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