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让制造业全都聪明起来

2019-10-22丁云张彪摄影丁达祥

现代苏州 2019年19期
关键词:智能+产线高新区

记者 丁云 张彪 摄影 丁达祥

用机器们都听得懂的语言实现设备间的无障碍协调,然后让机器们更加卖力地“干活”;亦或是以医生角色,帮助整条产线制定科学“增肌瘦身”的方案,这都是工业互联网在已有工业中的小试牛刀。聚焦工业互联网发展,深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苏州高新区正为推动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布局谋划。

制造业的痛点激发顶层设计

苏州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而作为全市发展重要一极的苏州高新区,拥有着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雄厚工业基础。2018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134.35亿元,增长9.3%,呈现近年来的最快增速,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规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9%、7%和9%。前50强重点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88 亿元,增长11.4%。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高新区立足区域制造业痛点,发力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的一连串动作。

为充分了解区内工业企业在生产运营中面临的信息化、数据化挑战和实际的痛点、需求,高新区在区内重点板块针对数十家典型企业开展了调研行动。特别是工业基础扎实、企业转型需求迫切的枫桥街道,为在板块内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街道联合区经发委对20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

调研企业之一的豪雅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专事精密光学镜头、镜头组件、光学玻璃制品及其相关部件、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目前,我们产品的良率为80%以上,处于行业领先。如果可以实现核心工艺的‘透明化、可视化、信息化’,找到进一步提升良率的关键,提升5%的良率就能使我们的利润翻一番。但现在我们自身信息化不够,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撑来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豪雅光电总经理张立平表示。

“通过对区内工业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类似豪雅光电这样的企业有很多,企业希望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手段来打通数据的信息孤岛,但企业自身的数据意识、数据能力有限,对于工业互联网具体能够解决什么并不清晰,因而需求不充分、不明确,对工业互联网呈观望心态。”高新区经发委主任吴卫锋表示,大力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会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创造积极环境。

2018年8月,高新区便制定出台了《苏州高新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2019-2021)》,其中更明确表示,为满足全区制造业转型需求、顺应工业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将在全区重点实施工业互联网计划,进一步完善其顶层设计,确定其工作思路和重点方向。根据《规划》,高新区将从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平台体系、技术应用等多角度出发,重点建设包括工业互联网基础、平台体系、创新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及创新生态等。

“围绕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目标,以培育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工业APP应用为主线,加快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云化和智能化发展,我们力争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的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服务中心,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体系。”吴卫锋表示。

创新与应用推进平台建设

打造具有“高”“新”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体系,离不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先行先试。作为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枢纽,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过程中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更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

在高新区企业富强科技内,一条生产线正紧锣密鼓地实施“数字双胞胎”计划。“‘数字双胞胎’是实际产线与数字型产线的镜像对应,把实际产线进行数字模型化后,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项目实施方,赛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季晓东介绍,在实际生产中,数字型产线对实际产线进行有效数据的采集、分析后,进行流程优化,验证后的优化程序可以实时反馈到实际产线中去,两者间实时双向反馈作用。以该生产线为例,实施“数字双胞胎”后,一单产品的生产时间从原先的20分钟提升到约6分钟。

实施“数字双胞胎”计划的背后,是赛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CYPHY 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的身影。平台以首创的数据驱动技术和全新互联工厂架构等先进技术体系,有效解决多源设备、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难题。“所有工厂都离不开设备,而一条产线涉及众多供应商、软硬件设备,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就是采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实现设备协调,让机器聪明起来,最大程度地释放产线效能。”季晓东说。

除了提供“语言”解决方案,让产线设备无障碍“交流”的赛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高新区还有一家苏州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扮演“医生”角色。中心通过提供“透明工厂”的解决方案和数据分析服务,以工业大数据帮助企业“精准治病”,实现“科学减肥”。“一家生产粘胶纤维的化工企业,原先在生产过程中因使用的化工辅料密度不准确,造成辅料用量波动比较大。而通过升级测量设备,实时采集相关数据、实时监控分析,解决了因辅料密度不准确而导致的少投或过投,企业每年节约辅料投入成本300万元,实现了降低成本、提升效能。”中心副总经理陈晨说。

为鼓励和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近年来高新区先后引进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阿里云计算、国信优易、苏州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赛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苏州徐工汉云等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以“两中心、一基地、一平台、一研究院”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产业集群,有效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的应用和突破,满足传统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快全区重点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联盟构建创新新生态

以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专业服务商和典型应用企业为核心,如何嫁接政、产、学、研、用协同资源,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之势?

高新区就以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为突破口,搭建政府与企业间的工业互联网桥梁,结合全区创新扶持政策、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并整合、集聚区内大院大所、创新载体、龙头企业等多方优势资源,打造出了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

“在联盟首批33家成员名单中,既有苏州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等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又有移动、联通、电信等基础设施服务商,更有莱克电气、协鑫光伏等一批典型应用企业。”高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处孔利东表示,联盟将以市场为目标,进一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强化服务支撑和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产业领域内的综合性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强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加速打造出行业应用试点示范。

联盟成员单位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典型代表。今年5月23日,苏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及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在苏州高新区中移软件园签署了“5G+工业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将以中移苏研产品和技术为依托,研发基于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适用于区域工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及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5G+工业互联网’战略合作的达成,将深度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进一步做大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国光表示。

苏州高新区是厚植“工业互联网”良好发展的肥沃土壤,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已初步形成。目前,区内拥有着苏州市大数据特色产业园、江苏省大数据特色产业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等工业互联网重要载体;有以“两中心、一基地、一平台、一研究院”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重要企业;有山石网科、安硕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更集聚着一批建有示范智能车间、积极融入工业互联网发展、拓展“智能+”的工业企业。

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苏州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阿里云计算等25家企业获批省市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35个,其中1家企业获批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9家企业入选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3家企业获批2018年度第二批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1家企业获批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11家企业入选苏州市第一批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专业服务商和典型应用企业,10家企业获批2018年度市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资金项目。33家企业加入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我们将大力营造有利于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环境,积极争创‘工业互联网看苏州’的先进典范,加快形成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高新特色’,全力打造具有‘硅谷气质’的创新高地,努力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新的贡献。”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区长吴新明表示。

猜你喜欢

智能+产线高新区
基于精益生产的工厂产线设计方法
高端“智”造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多品种小批量智能制造产线关键技术及应用探讨
连续电镀锌产线预磷化工艺及参数控制
腾讯云定义“智能+” 万物智联新时代即将开启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后互联网时代的引擎“智能+”
智能钢琴:用“智能+”撬动钢琴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