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以致用

2019-10-21成敏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成敏

摘 要:学生的“学”源自教师的“教”,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细致,教师教得数学思维多学生学得灵活。基于“教”具有强大的引导性,教师自我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从孰知教材教法到与学生交流发现新问题,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直视是教育的悲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绝对不能出现的纰漏,而从中找原因也必须从源头说起。

关键词:灌输式教育方法 核心素养 数学建模 归因训练

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数学教学大部分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记住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定理,在应付考试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弊端是很明显的,它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在教学中下了很多功夫但学生素养没有提升。丁明怡老师所举得一个案例,在普通高考中将高分考生纳入名校,原本期待的学术精英却迟迟没有出现!很是悲哀。这便是提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体现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而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题体验,体现了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对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1]

一、教学要适合学生,贴合学生的理解基础

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突破都需要以学生为本,让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对知识有了相同的理解,就是在接受知识方面不要出现偏差。有这么一张图片,幼儿园老师让小朋友下节课带上条小鱼上课用,其中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带来了一条大鲤鱼!一堂探究课的课前准备体现学生理解的差异。这就是教师理解不了学生的不理解,这样会加大学生的不理解。这是南辕北辙的事情,所以吃透教育理论精神,关注教学设计的有效要从关注学情开始。[2]

其实传道授业者们最应该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怎么想和怎么做,而是需要考虑教育的对象们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第一:备课时就进行分层设计。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水平是有差异,就算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也需要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和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处的层次,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设计,运用在实际中就是多次、及时对学生分组分层。第二:注重课堂讲授中的方法技巧。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角度看,可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自然接纳知识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从理解概念到明了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数学推理”的基本素养训练,需要教师通过语言,肢体,甚至表情传递给学生,同时时刻观察学生动态,及时收到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节奏,贴合学生的理解基础。

二、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紧密联系需要参与社会实践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次备课时都会写道“三维目标”,其中一条就是要求教师将知识讲透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必须有社会实践作为载体,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注重数学建模的理论训练。课堂上通过归纳推理猜想性质并证明,这是数学推理,建立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从理解概念、明了性质、形成结构到实践应用题,教师应随时注重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课本之外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数学建模理论训练。

然后就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操作。就是一个测量旗杆高度的题,本着探索,发现问题,控制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让不同阶段的孩子进行“数学建模”,每个阶段学生都会根据所学知识建立数模,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仅体会到的是数学知识的展现,更能深刻体会到知识与生活不能脱节,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屡次发生,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是各科知识的综合利用,同时也是沟通与交流,团结与节能的素养培育。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语言和数学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手段,而这样锻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唤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遇到实际操作困难解决的同时,自然就会综合知识探究“为什么”,加强了教师在知识推进过程中的“自然引入”,关键是这种引入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去思考去接受,達到提高自信心,强烈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便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方式——利用建立数学模型达到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同时社会实践的过程与结果有对数学学习以及各科配合起到鼓励和提升兴趣的不凡效果。开放性数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如此一番,解惑于情之中的数学理论知识才不至于变成束之高阁的文字,而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教育发展的定海神针!

三、对错误的归因训练

貌似老生常谈,事实上,我们在“归因”上做得远远不够。每学期伊始各科教师都会让学生准备“纠错本”,不就是用来把易错题易错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么,那么不够体现在哪里?将错题所牵连的“思维导图”进一步为自己呈现,易错知识点到底为什么变成“易错”的,在以前所学的知识体系中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才导致的目前的知识点变成了“易错”,追本溯源,刨根问底,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进行创造性的应用,这才叫归因 !在此之前教师必须授以学生错题归因的方法,是缺乏严谨的态度,还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缺乏分析题目的习惯,或者是数学知识不扎实对题眼的发现比较盲目,更或是计算能力平时训练不够等等。学生有类归因,有章归循,熟练的纠错方法才会经常归因。而这些都围绕着“核心素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育!

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将课改实际化,将新课标贯彻到课堂中,将数学书本知识学以致用,让每位学生都不负十年寒窗,不负祖国的期望!

参考文献

[1]赵希斌,黄月初.重塑课堂:超越分数的教学案例与评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万福,于建福.全国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教材[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