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第一学段“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2019-10-21董丽清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第一学段小学数学

董丽清

摘 要:實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领域,它强调数学的应用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分析了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在对本学段的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第一学段 实践与综合应用

一、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标从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都对这一领域做了阐述,但在现实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对这一领域的认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在具体教学操作过程中都表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在现实具体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活动中,少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一词感到陌生,有的老师认为“不是考试内容,不用上”,对基本理念不理解;有的教师则根本没系统学习过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确定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学评价只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忽视学生付出的劳动和过程。

2.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在具体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只重视系统讲授,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没找到自己合适的方法策略,教学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老师多讲,学生多练,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练数学的过程。形成以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3.客观条件限制。如教学资源缺乏,教学设施不齐备,学生知识水平和经验不足,当地实际情况的限制等等。

以上问题,造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二、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应用”的教学设计策略

1.确定实践主题、精选实践内容

对主题和内容的确定,应该依据课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做适当处理和优化。其中,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应结合日常数学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认知特征来组织一些素材。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现成材料,可以对教材内容、时间、形式等进行必要的调整重组、增加或删减。也可以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使之更符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即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前提下,对教学资源做出最优化的处理和利用。

2.明确教学目标、准备实践资源

主题和内容确定之后,需要依据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真确定该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虽然课标中对第一学段实践活动领域总的要求和具体目标做了阐述,强调“实践”“操作”“经历”“体验”。但结合不同的实践活动内容,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同。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有知识方面的要求,又要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同时重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并且,在教学目标表述上,尽量采用获得性或行为性的动词。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和学生都应结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具体现实生活,为活动的实施做相应的准备,如准备活动器材等等。这些准备是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和前提。如果学生和老师都不准备,必然使活动进行受阻。在准备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是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正是课标强调的培养学生能力和注重活动过程性。

3.优化活动组织、激发学生兴趣

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组织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①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②实践体验阶段,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并从中抽出具有数学本质意义的东西,从而提出数学问题。

③解决问题阶段,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得出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④表达交流阶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这样便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

但教师应根据实践活动的不同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和教师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灵活运用组织形式,强调方法“活”,组织“动”,活动“妙趣横生”,来优化活动组织,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4.关注活动过程、激励学生探索

课标中强调数学实践活动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和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与感受。教师为学生设计和提供有意义的情景,在给学生相对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以获得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做一个“活动过程档案袋”,关注和指导学生活动。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觉思考:我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想到的?这样做对吗?这样合理吗?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通过积极探索获得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5.发挥评价作用、重视过程评价

评价实践活动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又要考察学生的认知过程。评价方式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对小组的评价与对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不同的实践活动,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案。比如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态度、在活动中的体验、创新和实践能力体现等等[2]。同时,评价要强调过程性评价,评价在过程中进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系统、连续地观察和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和个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水平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教师做活动观察、记录档案,做成长记录袋,写评价,学生做交流汇报等等。

结语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生数学的重要领域,要让学生通过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增进与他人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设计时,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水平和心理特点,依据课标,在深挖和优化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组织教学,密切关注活动过程,并做好引导和指导,注重过程性评价,做好反思。只有这样,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课程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宋占祥.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第一学段小学数学
以“语”为点 以“图”为径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读题百遍 其义自见
方寸之间 独具一格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数学第一学段综合素质评价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