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2019-10-21赵晓丽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家国情怀培养

赵晓丽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大多重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之下,课堂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传统文化和情怀渗透的第一战线,高中历史课堂亦是弘扬家国情怀的主要战场。家国文化是爱国之本、立德之根,因此,在高中这个学生三观日渐完备的阶段,由历史课堂培养家国情怀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主,介绍教师由历史课堂引入家国情怀,从而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课堂 家国情怀 培养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从古至今的诸多反帝反侵略的战争无一不在诉说着华夏儿女对这片土地的赤诚的爱。生于和平年代的青年学生们,每个人既有一个小的家,更有中国这个大的家。家国情怀是时代永恒的主旋律,家国文化历来是固国之本,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处于这个大家的每一个人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一、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的意义

在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里,家国情怀是最为重要的情怀素养之一。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而从古至今的每一位国人都非常重视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家国情怀归根究底是对家的爱惜和对祖国的崇敬。学生是国家的花朵,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家国情怀教育便是从学生出发,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浓浓的爱国爱家之情,为日后其在成家立业报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加重家国情怀的教育,亦可启迪高三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

诚然,高中历史本中就有很多实例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历史教材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之前,首先采用提问方式,引起同学们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思考;接着,借助每一个章节的小标题将中国近代历史串联起来,让学生们对这段历史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对国家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境之下有一个直观的理解;最后,也是教师们培养学生们爱国情怀的关键步骤,将这段历史所折射的民族感情、爱国主义充分凸显出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家国主义情怀。[2]

二、高中历史课堂对于家国情怀讲解的创新

虽说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但是教师们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而这里的讲课并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们在讲解高中历史教材的时候突破传统的讲解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是一个“领路人”的角色,带领学生走入课堂,探寻历史课堂所要向他们传递的家国情怀或是其他的文化精神。

就以课本中的“五四爱国运动”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备课之前应该注意到这一章节的主要人物是青年学生,而讲授的主要对象也是青年学生。抓住这一共同点,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向同学们提问关于那个时期那些五四运动中的爱国青年的心理活动,这类的提问既可以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于爱国情怀的思考。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爱国这一层面之后再一次深入探究关于“处于和平年代的青年学生”这一话题,将学生们引导到“爱家”这一层次,从而很好的利用历史课本当中的章节培养当代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逐步地将学生们引导到课堂所需要的家国情怀当中。不过切记转折或者引入都不要太唐突,否则学生们会感觉切入过于唐突,有强行讲解的嫌疑。同样,在高中历史课本当中有很多章节都可以延伸到“家国情怀”这一主题,教师们也可以在讲到这些章节时再次提及,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三、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形式的多样化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课堂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往传统的教学均是以教师讲授为重心,大多互动是以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为主,而这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桎梏。教师们应该大胆创新,将课堂互动变得多样化,课堂形式不再拘泥于以往的一问一答,可以尝试采用演绎、讲解、角色扮演等多种新奇的方式,既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之中体会历史教材所传达的奥义。高中的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何为家国情怀”,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形式来加深学生们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3]

例如,在讲解“辛亥革命”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准备关于辛亥革命的资料,通知学生在这一课程讲解结束之后会举办一场关于“辛亥革命中家国情怀的体现”的交流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挖掘这其中的家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将自己想要向学生们传达的家国情怀在交流会上与学生分享,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到学生们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交流会结束之后,教师们要进行活动的反思与总结,对于学生们在交流会上所表达的想法进行反思,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一定的家国情怀的素养,才是这一活动的圆满结束。不过,这类活动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教师们应该在备课时就选取最能彰显家国情怀章节进行筹备,才能达到想象中的效果。[4]

结语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必须先尊重历史,正视历史。高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也是学生的价值观逐步完善的关键时期。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可以使其了解国家的历史进程,从而热爱家庭、热爱祖国。爱国这个词并不是一句“爱我中国”这么简单,需要学生本身对国对家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为国家尽绵薄之力。如今的國际形势十分复杂,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刻不容缓。当然,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们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注重对学生考试成绩和家国情怀素质的同步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培养越来越多的爱国爱家的学生,将来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新建.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培育——以人教版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16):68-69

[2]高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3]年宏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实践性探索——浅谈高中历史课堂地方史材料的运用[J].名师在线,2019(12):78-79.

[4]孙琪.高中历史课程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家国情怀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