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地徜徉,诗意地栖居

2019-10-21马昌凤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古诗文运动

马昌凤

摘 要: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快乐的徜徉于古诗文长廊中,诗意地栖居在古典诗文的意境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趣字当先,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营造快乐阅读氛围。通过诗配画、表演入境法,经典竞诵活动和诗意手操韵律操运动,让孩子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孩子民族自豪感,从而真诚的热爱中华

文化。

关键词:古诗文 快乐共读 情景再现 竞诵 运动

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经典古诗文的快乐诵读,可以让孩子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孩子民族自豪感,从而真诚的热爱中华文化。

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经典的古诗文呢?让他们快乐的徜徉于古诗文长廊中,诗意地栖息在古典诗文的诗情画意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生活体验简单,识字积累有限,理解能力尚浅,而古诗文学习要求的增加,让很多学生在似懂非懂中点头,在死记硬背中挣扎。基于这种想象,笔者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谈谈自己个人的一些尝试。

一、快乐共读,趣字为先

对于古诗文,孩子从学说话开始,父母在不自觉中就由一首《咏鹅》将孩子带入到古诗文的长廊中了。一些古诗歌因为简单明快,朗朗上口,孩子爱听,快乐的口耳反复传诵,早已深入童心。这就是最早的趣味听读古诗歌教学啊!在屏幕阅读盛行的当下,“用耳朵保护眼睛”的阅读是多么的重要啊!

一年级的孩子毕竟还小,要求不能太高。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善于抓住孩子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巧妙设计学习形式,有效地激发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例如用“小小朗读者”的形式开展“每日一诵”活动。进入一年级的第一个月,教师以“朗读者”的身份做好“每日一诵”的垂范。从朗读的站姿、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等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营造好一个学习古诗文的好氛围。学生的跟读暂不做过高的要求,只要他们跟着读得开心即可。从第二个月开始,学生自选喜爱的古诗文,教师指导优秀朗读者开始轮流展示,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评价促进。成长起来的这批优秀的“朗读者”团队再去指导每日轮流带读的朗读者。这样的坚持师生共读、生生共读,内容每日一新,形式每日一练,一起陪伴,共同成长。

条件允许的孩子还可以将这种“朗读者”带回家中,开展“家庭朗读者”亲子共读活动。子教“父”,“父”教子,这种大人(包括能指导、监督孩子的人)在场的有趣的读书互动,孩子的成就感会逐渐爆棚。课堂与课外的有力结合,学校与家庭的有效合力,从量地慢慢累积中就可以将孩子不知不觉地带进古诗文的长廊中,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好的基础。

二、情景再现,浸润为旨

统编教材中低年级的古诗文画面感很强。不管吟诵哪一首诗,眼前总能浮现出一个个精彩的画面:观“白日依山尽”;听“处处闻啼鸟”;赏“飞流直下三千尺”;追逐“鱼戏莲叶间”……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何带着孩子徜徉于这长廊中感受这份简练语言背后的美,用美的诗意浸润生活呢?

1.诗中有画法

二年级学习古诗文多了“读诗句,想画面”这项要求。这个学习目标和重点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可以一边读古诗文,一边动手画。课本中有很多诗配了插图。这是一个很好的诗配画的范例。我从一年级上的《咏鹅》诗配图做指导开始,读诗不难,绝大多数孩子早就会背了。怎样让他们诗画配合,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感呢?首先,在熟读诗歌的前提下,在插图中找到诗句对应的画面,加深了对诗句语言的理解,然后呈现另一幅画,让孩子找出与诗句不匹配的地方。在发现、比较中,借助图画理解诗句,吟诵诗句想象画面,记忆深刻。在此指导后,在学到二下《村居》这篇贴近学生生活,画面感很强的诗时,就尝试着让学生给诗配图,一幅幅诗画作品翩然而出:大自然的草长莺飞、杨柳轻舞,一群背着书包的孩子追随风筝跑向草地尽头,那一张张笑脸跃然纸上,一阵阵尖叫欢呼声萦绕耳畔……这形、这色、这声,不正是孩子们对这首诗味的独到品尝吗?将诗文的抽象文字形象化,刺激了想象力,提升了理解力,也丰富了孩子的生活。当然了,把这些诗配画张贴在教室中,还是一次不错的分享哦!

2.表演入境法

古诗文不仅要诵读,还可以用来演一演,读通了,抓住表现力强的词或诗句让学生演一演,在主动的自我参与中加深理解,深化人物形象的认识,身临其境的真切的活动体验,自然也就读懂了诗的画面、诗的情趣。这份获得远超教师的逐字逐句的讲解。比如教学一下《池上》时,学生们在表演“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情境中感受到了小娃偷采白莲的窃喜紧张和“不解藏踪迹”的稚趣,好急又好笑的形象活灵活现!当学到二上《小儿垂钓》时,学生很快就能运用这个表演情境法将垂钓小儿的那份认真、天真的童心童趣再现了。孩子表演的欲望得到了展示,古诗文的学习也是如此的有趣,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三、经典竞诵,简单为则

小孩的记忆比较短暂,往往背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在学期末可以举行一场古诗文经典竞诵活动。竞诵要求不宜过高,竞诵形式不限,学生独诵、小组诵都可以,一切以简单为原则,以乐于展示為宗旨,调动学生能全员参与。在平时教师和优秀朗读者团队的带领指导下,诵读的一些技巧早已在每一天的诵读中潜移默化了。在竞诵比赛活动的反促下,孩子们必定会边听读为自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必定会反复吟读,自觉地实践“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爱上诵读。并且,他们为了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自然会学习借鉴电视或网络的一些新鲜有趣的诵读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古诗文的竞赛活动可以别有洞天了——配乐诗朗诵、飞花令、诗句接龙、课本剧等等。活动的展示促进了学生文学的积淀,品味修养的提升。日久天长,这些古诗文就会镌刻在记忆深处,张口即来,待到日后与人交流、写作表达时奔涌而出。

四、诗意运动,栖居为魂

古诗文积累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要想学生保持积累情趣,还得采用多样的方式,让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记忆,在积累中取得实效,结合学校的课间活动,让学生学会《三字经》《弟子规》韵律操,在整个书香校园的建设活动中,指导学生古诗文手操韵律操比赛, 让学生在唱、背、演中积累的灿烂的古典文化。

总之,学无定法,教要得法。希望我们的教师和家长站在儿童的立场,和孩子一起捧起古诗文,做一回真正的朗读者。让我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开启美妙的阅读之旅,快乐地徜徉于古诗文的长廊,诗意的栖居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境界里。

猜你喜欢

古诗文运动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不正经运动范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高考古诗文默写预测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