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2019-10-21黄杰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活动小学数学

黄杰

摘 要: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实例、生活活动等是小学生的趣味点,特别是,在小学教学实践活动中,但凡教师高度渗透生活因素,就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驱动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引导去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会发现自始至终数学原理来自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活动 生活化教学 策略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是直接经验抑或见解经验都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正是在长期的大量实践活动中,人们才逐步发现和总结出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和运作的规律,也才有了分门别类地学科。同样,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也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不仅其教材内容始终高度渗透着生活现象,而且其教学目的是指导人们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处于儿童身心成长阶段的小学生,他们还未具有逻辑、推理、归纳和演绎思维,这无疑使他们学习一定的数学原理和规律有学习难度。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数学教材为依托,强化生活实践与教学的紧密相结合,在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1]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强化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本质性要求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显而易见,为了实现学生的这些能力,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教学要求,要求他们强化数学教学活动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性,借助于生活去培育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2]

2.小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的个体性诉求

从本质上讲,无论是其他学科的原理知识或者数学原理知识都是对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数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而小学生处于儿童身心成长阶段,他们的思维是一种直观性思维,还未形成逻辑推理思维,难以消化和理解一定的数学原理,这无疑会造成他们数学学习难问题。而儿童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对生活化的事物和活动比较感兴趣,一旦在数学教学中出现生活化的教学条件和因素,就能够会使他们感到亲切感,促使他们愿意主动地去随数学教师的指导去探索数学问题,随着数学问题的解决,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激起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强化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创设生动性生活场景,深化学生数学原理知识理解

一定的数学原理知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基于一定的生活数学现象和活动之上,离开它们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同理,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一样,纯粹性进行数学原理知识阐释,难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抓住重点,也难以做到醍醐灌顶的数学学习效果。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创设生动性生活场景,借助于一定的生活场景,深化学生数学原理知识理解。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中“分数的意义”教学时。本身意义这个词汇就比较有抽象性,再加上学生未曾接触过的分数进行探讨,等于学生的理解难度加大。倘若数学教师仅仅就文字字面上进行阐释,不仅不能够解释得清楚明了,而且会引起学生学习反感兴趣,最后会导致学生对“分数的意义”领悟不深刻,分数认知不到为,更不要谈后续分数的加减法学习了。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不先讲述“分数的意义”,而是以“张红要过9岁生日了,妈妈买了一个圆形的蛋糕为张红过生日,张红家里有爸妈、姐姐和张红四人,妈妈就把分蛋糕的任务交给张红,要求张红平均分蛋糕。”这样生活场景引出分数问题。“那张红怎么做到平均分配蛋糕呢?”数学教师就把妈妈交给张红的任务转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对于学生们来讲,这样的生活场景他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很多,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类似生活场景的联系,很快一些学生提出:“分成五等份就可以。”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提议给予了很肯定的评价,并又抛出问题:“每个人是五份中的一份,我们怎么说?”因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分数,这个问题就难住了他们,但是却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带着渴望的眼神向数学教师寻求,数学教师就告诉他们:“每一个人得到的是五分之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把蛋糕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数学教师的这样生动性类比,学生马上对分数这个知识有了初步认识。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数学教师启示到:“从分蛋糕这个事件,我们明白分数带给我们什么作用?”因分蛋糕场景具体有趣,又与他们息息相关,学生指出:“分数解决了生活中块状分配问题;使生活中数字的运用更加精准细化……。”

2.巧用生活实例,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发现一个问题,即让学生们识记某一个数学知识、公式等,他们会对答如流或很快运算出来,一旦把这些数学知识、公式等隱藏于生活运用中,他们就难以挖掘出来,更不要说具体化运用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巧用生活实例,借助剖析实例,建立起文字与数字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当数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正方形表面积公式”后,为了提升学生对其具体运用。数学教师就以“小明的爸爸要在院子里面砌一个正方形花池,想贴同样面积的小瓷砖进行美化,那小明如何帮爸爸确定贴瓷砖的面积?”问题一出来,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互相谈论或自主地在草纸上画画写写,很快一些学生就有了答案,提出:“四周面积算出加上底面积就是要贴瓷砖的面积。”对于学生的回答,数学教师把评价权教与其他学生,其他学生表示同意,就是灵活性地运用了“正方形表面积公式”,只是不算上面一个面的面积而已。可见,这样的生活实例巧用,学生达到了高度地运用“正方面表面积公式”。

结语

毋庸置疑,小学数学教师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师不断与时俱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教学创新,更是小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的个体性诉求。只有小学数学教师引入生活实践与教学活动紧密相结合,才能够生动化数学原理知识,也才能够推动学生升华数学知识认知和应用,最终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雷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9,(42):87.

[2]唐贵海.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9,(20):109.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教学活动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