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与学研究

2019-10-21兰建美

西部论丛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五年级统编教材

兰建美

摘 要:课后习题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有序呈现,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促“教”导“学”等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习资源。本文将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为例,深度挖掘课后习题与阅读教学的关系,从助力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提出相关策略:教师可借课后习题之“引”、“意”、“纲”之功能,明确教学目标、梳理教学重点、厘清知识体系;学生可借课后习题之“导”、“延”、“理”、“机”之作用,促进有效预习、锤炼思维品质、提高语用能力、拓展课外阅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课后习题;统编教材;五年级

引 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专家也指出:“作业系统是语文教材中的组成部分,对定位教学内容、导向教学目标、巩固教学成果起着重要作用。” 统编版教材将单元语文训练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分布在课后题中,层层递进,接近儿童思维能力发展水平,是教师选取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深入研究,充分用好课后习题这个资源,充分挖掘课后习题教学价值,对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着关键性作用。基于此,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为研究对象,分析课后习题设计概况,探究课后题与阅读教学关系,从而提出课后习题有效应用策略。

一、寻课后习题之根——助教师“教”

(一)借“题”之引,明确教学目标。课后题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课文中提取的重难点,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课后习题可以找出文章的脉络、思想内涵以及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方向不偏不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利用课后习题的导向作用。经深度解读发现,统编教材五下课后习题大多整合单元语文教学要素、学段阅读目标等,涵盖单元训练重难点。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基于学情,结合课后习题,针对课文具体要求,合理制定。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祖父的园子》表1:

《祖父的园子》课后题设计紧紧围绕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训练要素,以上教学目标与课后习题一一对应,和单元语文要素相辅相成,既紧密切合文本特点,又使单元语文要素得以落地。课后习题暗含了课文的教学中的重要方向,可以给教师更多的指导,使其准确把握文章的教学目标。

(二)借“题”之意,把握教学重点。统教材课后题十分重视默读,16篇精读课文中有9篇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默读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是相吻合的,默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重要位置。仔细推敲会发现课后“默读”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会用不同形式概括文章大意。如表2: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几乎每一课都有对“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以培养学生默读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中明白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文本特点,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紧紧围绕这一重点进行有效地训练概括能力,从而提升语文阅读力。

(三)借“题”之纲,厘清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完善”和“知识目标分层落实”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特点。同一知识体系的内容往往分层次安排在不同篇目、不同单元中。有的隐藏在课文中,有的在课后习题中,还有的体现在“语文园地”的板块中。在解读课后练习时,不能孤立的将内容割裂开来,而要从整体出发,明确前后关系,合理分层落实。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地落实,在第5、6课两篇课文课后习题可见:方法1:理情节,知大意。《草船借箭》课后题一: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景阳冈》课后题二: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方法2:猜词意,品语言。《景阳冈》课后题一: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如“筛酒、哨棒”,可以猜一猜意思。方法3:读人物,作评价。《草船借箭》课后题二: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景阳冈》课后题四: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理由。

这些课后题都围绕单元“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展开的。通过课后习题的训练,让学生习得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解读,关于“初步掌握名著学习方法”在本单元教材中是有体系的,有层次的。在单元的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板块罗列了名著阅读的方法:猜读、不反复琢磨、借助资料、通过观看电视剧和电影;在“语句段运用”板块中还设置了:猜猜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加点词语意思;猜猜人物,并说理由等阅读名著的活动。显然,这是对“初步掌握名著阅读方法”这一语文要素的巩固与指导,同时又在课后题基础上的拓展与提升。通过将课后习题与其他教材资源的关联,就能厘清知识体系,在教学时做到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层层推進,螺旋上升。

二、茂课后习题之叶——促学生“学”

顾黄初、顾振彪认为:“作业系统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消化基础知识,实现知能转化,形成语文能力。”可见,重视对课后习题的研究,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应将课后题与课文融为一体,充分利用课后题激有效预习、促思维发展、练语用能力和拓课外阅读等。

(一)借“题”之理,促思维发展。新课程打破了原课程的价值取向,认同知识掌握的不固定性,认为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进行学习是知识掌握的本质。知识的掌握过程应是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借助课后题的思考进行语言训练,对发展学生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1:第六单元《田忌赛马》课后第2题:默读课文。把齐威王和田忌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这一题让学生通过画图理清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如图:

当时,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强,但是又快不了多少,如果田忌用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一一对阵,肯定会输。只有更换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田忌才有可能三局两胜,获得整体的胜利。

通过这样的习题训练,领略孙膑的超常思维,学会打破常规思维进而学会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除了借助于语言分析,还要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深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提升。

(二)借“题”之延,练语用能力。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相吻合。”他把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分别为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前六个阶段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知识并且记忆的过程,而后两个阶段则是通过作业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通过反馈及时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课后题指向语用主要分为两大类:朗读、默读训练类;阅读拓展链接类。这些课后题是训练学生语用的载体,学生只有通过语用练习才能反映出是否已习得所学内容,同时还可以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

朗读是训练语言能力的基础,朗读时应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课文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增强语言感染力。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牧场之国》是一篇语言清新脱俗,富有情趣的散文。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课后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结合课文阅读泡泡“读了课文,我体会到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发现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有步骤地进行练习。

第一步:课前初读,梳理内容。梳理课文2-5段写作者通过牛、马、猪、羊、鸡、挤奶的人和圈里的牲畜来介绍牧场风光。第二步:比较朗读,把握基调。通过比较朗读初步感受到牧场自由、宁静的氛围,把握有感情朗读的基调。第三步:配乐朗读,想象画面。走进场景中,感受牧场中轻松自在的状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四步:自由选择,小组赛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段,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读好语段,还可以录成音频发班级微信群互相点评。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读”的练习,应依据不同文体,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情。

评价是指向学生判断、表达能力。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课后第四题: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就可以举行“小小辩论家”活动,还可以举行“我最喜爱的名著人物”推荐会,学生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人物名片,在班级板报上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依据进行对比、判断,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正确评价武松,进而提高学生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是输出语言文字的重要形式,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一项写作能力方面的目标,明确要求学生能够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有很多课后习题就是根据这项目标设计的。统编本五下课后习题中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小练笔。例如,第八单元《手指》课后题第四题: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引导学生学着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选择其中一个仿照文中某一根手指的写法来写一写。训练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情感,从简单的仿写、改写逐渐过渡到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三)借“题”之机,拓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明确指出:“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完成课内阅读教学,还要提升课外阅读量。于学生而言,阅读量直接影响阅读力,只有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才有阅读力的提高。如何围绕这一要求,选取适当的教学契机,进行合理地教材开发,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探索的素材。见表4:

叶圣陶关于阅读的思想:“读整本书是课内阅读,阅读的时间虽然可以是“课外”,但是指导和讨论需要在“课内”。统编教材按照“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体系进行编排,格外注重课外阅读。从上表可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共8个单元,除去第三、第五单元两个单元,其他六个单元都涉及到“阅读链接”,都指向学生学会自主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课后习题中“阅读链接”的资源,把学生的阅读逐步引向广泛、深入。

三、小结

小学语文教科书是编者与师生沟通的桥梁,课后题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那么充分解读并创造性地使用课后题,挖掘课后题承载的价值,让它助力教师备课、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扎实、有效。此外,由于新教材正式投入使用时间还不久,在教学中的问题反馈较少,对一些问题思考还不够成熟和全面。期望后续的专家多关注课后习题系统地使用与创新,促进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功能地完善,从而提高教师教材分析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2] 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24.

[3] 王尚文.语文与传统文化:從课程说到教材[J].语文建设,2015.(07):5~7.

[4] 闫淑玲.中美课后习题中有关读写结合类题目的比较[J].文献教育,2015,(12):93~95.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五年级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
浅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五年级英语语篇情境教学研究
五年级自主探究型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
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有效突破语文“文本解读”的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