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课堂”模式下《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

2019-10-18冯玉玺刘美茵刘庆志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9期
关键词:运营管理雨课堂

冯玉玺 刘美茵 刘庆志

摘要:《运营管理》是管理类专业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着力培养学生经营企业的综合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在《运营管理》授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后依据相关教育理论,把“雨课堂”运用于《运营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实践发现“雨课堂”很好地起到了桥梁作用。最后对同学们的问卷调查也证实了“雨课堂”在《运营管理》授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希望对其他课程“雨课堂”的应用推广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雨课堂;运营管理;沟通反馈

1引言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曾经问道:“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的多?”为了回答乔布斯之问,许多学者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开发出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包括MOOC、SPOC、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和雨课堂等教学工具。其中,雨课堂是在当今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产生的一款教学根据。许多学者根据各自课程的特点对其进行了二次开发利用,李晓英、杨春敏、肖琳、赖志欣和周凤新分别把雨课堂应用于《模拟电子技术》《食品微生物》《高级财务会计》《大学物理》和《电视节目编导基础》,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没有学者把它应用于《运营管理》,文章在分析《运营管理》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在借鉴其他课程应用成功的基础上,设计了雨课堂和《运营管理》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运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对《运营管理》的授课进行了改革,在掌握教材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组建公司,模拟公司运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比如锻炼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再也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但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2.1课前和课后的督促、沟通不够

我们的《运营管理》课程改革是要求学生角色扮演分组组建公司,让学生对标现实存在的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要求学生写各种计划并实施。如果缺少必要的督促监督,学生就会粗制乱造应付了事;另外,在学生制定各种计划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能及时同教师交流并得到指导。总之,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媒介。

2.2课中沟通不足,沉溺于玩手机

每组学生要在课上汇报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情况,并结合对标企业遇到的问题,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质疑和提问。而同学们出于从众心理,即使有疑问也不敢或不愿意站起来提出疑问,这就缺少了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环节,达不到相互交流学习、活跃课堂气氛的课程改革的目的;此外,很多学生上课玩手机,用于娱乐而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2.3考勤问题

由于合班上课人数较多,如果每次课都点名会耗费大量时间,得不偿失。学生翘课是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因此,针对我们《运营管理》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3“雨课堂”的特点和功能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并于2016年发布的一款基于微信公共平臺的智慧教学工具。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智慧教学的工具箱,教师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具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且它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该平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提升教与学的体验,目的是打破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时空限制,且能为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信息支持。

3.1使用门槛低

“雨课堂”是结合微信和PowerPoint构建起来的教学平台,对专业技术和设备的要求相对宽松,简单易学,上手性好;2017年的一份调查表明,有30.2%的教师认为“雨课堂”通过一小时就可以上手,54.9%的教师认为“雨课堂”十二小时可以上手。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普及,较低的技术要求,会有更多的人来使用“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

3.2使用方便

上课时只要开启“雨课堂”,屏幕上就会出现二维码,同学们扫码进入课堂,完成课堂签到。这一功能可以代替点名。“雨课堂”可以将教学课件实时发送到学生的手机端,这样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拍照而影响听课效果。

3.3推送手机课件

教师可以在电脑端编辑“雨课堂”课件,并把它推送到学生的微信端,这种“雨课堂”课件称之为“手机课件”。学生收到“雨课堂”课件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开手机微信来进行学习。它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把下次课的要求和任务提前发给学生;另一方面“雨课堂”还可以收集学生的预习数据并反馈给教师,起到控制和督促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它及时向教师反馈提问,教师收集问题后,可以马上回复,也可以在课堂上同意讲解。

3.4弹幕授课

自从2014年弹幕被引入大学课堂,弹幕授课就在大学课堂上大行其道。“雨课堂”也把弹幕授课糅合进来。弹幕教学一方面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风格,让平时比较被动不好意思提出自己问题的学生可以借助弹幕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探讨甚至提出质疑;另一方面,90后的学生群体对于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也乐于尝试,对课堂内容的接受也不再只是简单地拍摄PPT。

4雨课堂在《运营管理》授课中的实践应用

《运营管理》课程因为遇到了上述的问题,经过我们教研室的集体讨论,决定采用“雨课堂”进行授课。为了检验“雨课堂”的授课效果,我们在2018-2019学年的第一学期,对2017级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两个班分别进行了授课,对一班采用“雨课堂”授课,对二班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面把“雨课堂”的授课过程简单介绍一下。

4.1准备工作

教师通过“雨课堂”在“我的课程”界面创建《运营管理》课程和班级信息,创建后将生成的二维码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完成实名的班级认证并加入。

4.2课前工作

教师把《运营管理》课件教学大纲和相关资料上传到课件库,把下节课要讨论的主题及任务要求上传到“任务库”,并通过“自动回复”功能查看学生的准备情况。还可以查看学生的留言信息以适时调整课堂讲解或汇报、讨论的内容,从而确定各个组的汇报顺序。

4.3课中工作

在课上,当教师提问大家时,学生可以使用弹幕来作答,避免了以往教师提问,下面学生鸦雀无声的尴尬;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雨课堂的弹幕来提问,教师可以集中解答。另外,当不同小组的学生在上面汇报、阐述自己的公司运营进展情况时,下面的学生可以通过弹幕形式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疑问,从而避免了有问题不好意思提的局面。汇报的学生可以就这些疑问给出解答。

4.4课后工作

教师根据弹幕推送情况,分析学生的兴趣点,然后推送下次课的预习任务。可以根据学生弹幕的发送次数,来判断他的课堂活跃程度;另外根据出勤情况,作为给学生最后成绩的依据。

5应用实践效果分析

本文以2017级电商专业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1班为实验班,人数为41人,对照组为2班,人数为42人。学期结束后,我们整理了上课提问的学生比率,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雨课堂”的实践效果。

5.1学生的课堂活跃度

我们统计了上课时两个班提问的人数、提问的次数来表征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课堂活跃度。经过数据汇总,可以得到实验组每堂课的平均提问人数为40人,对照组的平均提问人数为6人;实验组每堂课的平均提問次数为125次,对照组每堂课的平均提问次数为10次。

由对比可知,实验组的学生比较活跃一些,他们可以借助“雨课堂”的弹幕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照组的同学则由于缺乏沟通媒介,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5.2满意度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实验组学生对于“雨课堂”模式下《运营管理》课程的满意度,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挑选如表1所示的指标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41份,回收问卷41份,回收率100%。采用SPSS分析其信度系数为0.8921,问卷信度很好。

回收问卷中相关指标的评价采用克里特5级评分法,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基本满意,4分表示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克里特5级评分方法下,该份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为4~20分,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对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后,通过SPSS分析可以得到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平均分为18.27,说明实验组学生对“雨课堂”模式下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表示满意。表明该模式能够增强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

6结语

“雨课堂”模式下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不足,特别是架起了师生间、学生间沟通的桥梁。但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比如学生以发弹幕的名义打游戏,这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摸索研究。

猜你喜欢

运营管理雨课堂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
雨课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