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音乐教材配套多媒体资源分析与研究
——以人教版中小学音乐教材为例

2019-10-18胡宏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100081

新生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教科书音频多媒体

胡宏莉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北京 100081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灵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音乐学科教学中。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给老师提供更为灵活的教学手段,人教社电子音像出版社与音乐编辑室通力合作,为中小学每册教科书都配备了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一、配套多媒体资源的编写原则

作为教科书配套的多媒体资源,必须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依据,以最大限度体现出课标所提出的课程内容: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具体原则如下:

1.以纸质教科书为模板,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添相关文化及知识内容。

2.尊重音乐学科特点,符合音乐学科知识体系,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的呈现方式。

3.整合教材、教参、音响等多种资源,突出“富媒体性”,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尽可能多地运用相关的富媒体资源。

4.开辟“个性化“使用功能,可允许教师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课程教学情况添加或修改,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5.注重“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支持新的教学方式。

二、配套多媒体资源的内容与功能分析

中小学音乐教材共十八册,分简谱、五线谱两个版本,与其配套的多媒体资源因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两种: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资源、学生使用的多媒体资源。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资源附在教师教学用书中随书发行,采用CD-ROM格式 学生使用的多媒体资源则以电子书的形式独立发行,可借助IPAD、平板电脑、笔记本、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或者离线的使用。虽然使用对象与载体不同,但两者都具有影、音、图、文相结合的强大的表现功能,并在内容编排、基本功能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两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互相借鉴。

1.内容编排

多媒体资源虽以纸质教科书为蓝本,但在内容编排上则较纸质教科书更为丰

富、更具表现力。

经统计,多媒体资源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音频

音乐属于声音世界的一部分,是一种在时间维度里组织声音的艺术。音乐需要“听”,只有“听”音乐,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因此,在音乐教材的配套多媒体资源中,音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中的每一栏目内容都离不开音频。其中唱歌曲目有范唱音频和伴奏音频,欣赏曲目有完整音频和分段音频,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在认识乐器环节中,还细致地为相关乐器配上演奏片段,帮助学生记忆乐器的音色。

(2)视频

在多媒体资源中,音画结合的视频相对于单纯的音频来说,更加直观、生动、形象。视频大致有三种:动画、舞蹈教学、器乐演奏。动画主要是针对一、二年级的唱歌和欣赏曲目所做,通过符合乐曲意境的动画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情感。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欣赏曲目《青蛙音乐会》,根据音乐所描绘的情景配以相应的动画,增加趣味性,给学生深临其境的感受。而舞蹈教学视频和器乐演奏视频则从一年级一直延续到九年级,以师生共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和乐器演奏。

(3)图片、文字资料

图片和文字是教科书中必不可少的两大部分,因此,在多媒体资源中也是得到了完全的重现和部分的扩充。图片主要包括乐曲的曲谱、词曲作者的肖像、需要认识的乐器的图片,以及与乐曲相辅相成的插图等。文字主要包括乐曲介绍、词曲作者介绍,以及相关文化的拓展资料等。

(4)新课演示文稿

新课演示文稿即教案设计,以PPT的形式呈现,是本套多媒体资源的最大亮点和重中之重。大部分是以作品为单位,一首作品一个PPT,以此可供教师自由选择、组合教学内容。PPT中,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作品做了详尽而完整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以及作品分析、词曲作者介绍、相关文化拓展学习等。对于专业水准较高的教师来说,此PPT具有借鉴作用 而对于专业水准一般的老师或是某些偏远地区的兼课老师来说,此PPT可直接运用音乐于课堂教学。

2.功能设计

本套多媒体资源主要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功能设计上更注重实用性、方便性。

整套多媒体资源以纸质教科书为模板,采取翻页阅读的方式。其采用了一系列的按钮来实现多种功能,一是采用目录、备课资源、工具箱、上一页、下一页、放大、缩小、跳转等导航按钮自由选择所需媒体资源。其中,工具箱包括笔记、注释、书签、钢琴键盘、节拍器、标准音等功能,以供老师备课之需。二是动态气泡按钮,直接链接新课演示文稿、唱歌窗口、音频、视频、文字材料和图片等教学资源。

在音频和视频方面,根据音乐学科特色和教学内容需要,特为唱歌曲目设计了情景动画或曲谱动画的形式来演示歌曲内容,并采用了卡拉OK功能,可随音响练唱乐谱、随伴奏演唱歌曲、分乐句乐段学唱歌曲、单小节复唱、隐藏歌词等。同时,可通过操作控制声音、视频的播放、暂停和停止。并针对课堂教学,设计了全屏和黑屏功能,全屏即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屏幕放至最大,以照顾全体学生 黑屏即在教师展示完毕后,屏幕自动转黑,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配套多媒体资源现存的不足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而这样的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课堂是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的,因此多媒体资源的开发不仅仅运用于课堂教学,更应做到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笔者认为,现存的这套多媒体资源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1.突出学科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因此,在教学中

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实践。因此,作为以纸质教科书为模板的多媒体资源,应具备更多的可以体现出音乐学科特点的优势。

音乐教科书的内容不外乎三种:乐谱、文字、插图。但无论是哪一种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所学作品的内容与意境,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多媒体资源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三种内容,将其以更加灵活、更加丰富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改变传统纸质教科书的单一呈现方式。

譬如说针对唱歌曲目的曲谱动画是否可以在教材中直接呈现,即教材中乐谱与音响是整体的,乐谱中的每个音符都是活的、是立体的、是会发声的 需要注意的重点与难点可以有特殊的标记和延伸的练习等。

再譬如说围绕乐谱,会有一些将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唱表现技巧隐藏其中的插图,这些插图目前在多媒体资源中没有任何表现方式,没有起到教材编写者预期的引导作用。如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唱歌曲目《柳树姑娘》的歌谱上方的细细的柳条实际上是暗含了歌曲的旋律走向和演唱方法,倘若能在播放歌曲时将其与音响相结合,则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和演唱方法,以在演唱时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

2.增加系统的知识库及其检索功能

音乐纸质教科书中所包含的音乐知识包括乐理知识和音乐文化。这些音乐知识虽有一定的体系,但毕竟是分散在各册教科书中,比较零碎。因此,配套多媒体资源中应针对教科书中的音乐知识进行整理,建立与分册、整套教材相关的音乐知识库,并提供检索功能,以供学生查找、复习、巩固。

3.增加.在线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信息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中,应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来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并找出不足与改进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则恰恰缺乏了对学生的在线评价系统。因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设计相对应的评价工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并记录,形成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参考。

小结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多媒体资源的定位、内容和功能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路漫漫其修远兮”,人教社会以广大师生的课程需求为目标,继续研究与完善现行中小学音乐教材配套多媒体资源。

猜你喜欢

教科书音频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柏韵音频举办Pureaudio 2021新产品发布会
开盘录音带音频资料的数字化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